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来源 | 科学网(sciencenet-cas)

作者 | 唐凤


《自然》12月19日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人物”。

《自然》每年遴选出10位对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士。杂志特写版主编Rich Monastersky表示:“本年度十大人物的故事囊括了今年最重要的科学事件,从发现超导态到饱受批评的人类基因编辑。”


01、曹原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年仅21岁的物理学家曹原协助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零电阻导电的方法,该研究成果开创了物理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有望最终实现能源利用率与能源运输效率的提高。

他也是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中国学者。

曹原喜欢将东西拆了重装。他的导师说,曹原本质上是个“动手达人”,他在工作之余会用自制相机和望远镜拍摄夜空,这些作品在曹原的办公室随处可见。


02、Viviane Slon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德国马普学会人类演化研究所古遗传学家Viviane Slon与同事发现了一个尼安德特人与丹尼索瓦人的“混血儿”。

3年前,Slon对一块古代骨骼碎片进行DNA检测时,发现该骨骼来自两个已灭绝人类族群的混血后代,她当时确信自己搞错了。

这个基因组有一半看起来像尼安德特人的,另一半像曾经在亚洲出现过的丹尼索瓦人的。

在找不到任何错误后,她把这个结果告诉了同事,并开始仔细思索这一结果的含义。

进一步的测试确定,这位年轻成年女性是生活在约9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女性和丹尼索瓦人男性的女儿,同事们亲切地称她为Denny。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显示两者存在过基因交流,但此前从未发现过这种情况的直接后代。这一研究结果于8月一经发表,便引起了科学界和公众的强烈反响。

Slon还希望能考察生活在欧亚遗址之外的古人类的生活。她说:“还有一整个世界等着我们去探索。”


03、Jess Wade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物理学家JessWade为提高女性和有色人种在科学界的地位付出了巨大努力,包括为女性科学家创建数百条维基百科词条。

Wade是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位高分子物理学家,参与过众多以构建多样性为目的的科学传播项目。

在得知90%的维基百科编辑都为男性,且百科上有个人词条的女性只占18%后,她开始了一天编写一个词条的习惯。

最初,她并没想过这一举动会引来全球关注,她只是单纯想要纠正这一在线百科中女性和有色人种科学家代表不足的现状。

7月,她将一条对她工作的恶意评论发到推特上后,立刻收到了对她这一行动铺天盖地的支持。她说:“如果没有那条刻薄的留言,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如今,她已经创建了约400个词条,并与机构合作定期举办“编辑马拉松”。“我认为多样化的团队能把科研做得更好。”她说,“所有这些行动终将确保学术共同体能更加强大、有韧性、富有创造力。”


04、Robert-Jan Smits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欧盟委员会开放获取特使Robert-Jan Smits率先发起的“S计划”是一项推进科研论文开放获取的大胆倡议,掀起了科学出版业的巨浪。

“S计划”得到英国、法国和奥地利等国的国家资助机构以及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私人资助机构的支持。

“S计划”发布指南概述了研究人员遵守的3种方式。他们可以在开放获取杂志或平台上发表文章。

他们也可以在订阅期刊上发表文章,但最终的同行评议版本或接受的手稿需立即出现在开放获取存储库中。

最后,与之前规定有所不同的是,受资助者将被允许在混合期刊上发表文章,这些期刊收取订阅费,但也提供开放获取选项,但前提是期刊已承诺转向完全的开放获取模式。

但有研究人员表示,该指南仍然限制了研究人员发表研究成果的自由。

此外,“S计划”究竟会给科学出版业带来哪些冲击,现在判断还为时过早。

哈佛开放获取项目及哈佛学术交流办公室主任Peter Suber表示,“S计划”的细则会公开征求意见,可能主要取决于有多少其他资助机构愿意采纳这一做法,但这项计划至少能提高研究的可获取度。


05、Barbara Rae-Venter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此外,开放数据也是Barbara Rae-Venter的工作重心,她通过公开的基因组数据,协助警方逮捕了曾在上世纪70-80年代犯下数起凶杀案的“金州杀手”。

2017年2月,Rae-Venter接到了一位侦查员的电话,对方请她协助侦破一起刑事案件。Rae-Venter说:“我回答:‘没问题’。”

Rae-Venter当时是加州北部的一位已退休的专利律师,她并未意识到自己即将协助追捕的是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和强奸犯之一。

在Rae-Venter的帮助下,凶手终于在今年落网,而基于遗传系谱学鉴定罪犯的方法虽然具有争议性,但也被证实具有强大作用。

但是,Rae-Venter表示,自己最早学习遗传系谱学是为了寻找自己的祖先来源。


06、Anthony Brown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另一位潜心研究数据集的天文学家Anthony Brown率领其团队,发布了盖亚(Gaia)探测器对10亿多颗恒星的大规模追踪数据,这一信息宝库正迅速转变人类对银河系演化过程的认知。

对于许多天文学家来说,今年的圣诞节早在协调世界时间4月25日10:00整就已提前到来,因为这一天欧洲航天局盖亚任务的科学家发布了首组重要数据:一张大小为551 GB、详细记录13多亿颗恒星的位置和运动的星图。

星图一经发布,全世界的研究人员都迫不及待地想深挖这组数据。但此时,荷兰莱顿天文台的Brown的感受只有一个:“太累了。”

对于那些更有兴趣通过盖亚探索银河系奥秘的研究人员来说,Brown的工作看上去并不那么光彩夺目。

Brown沉着冷静,从2012年起担任数据处理联盟的主席。他的日常工作涉及大量的管理任务:他多数时间都在协调联盟工作,会见联盟团队成员,确保数据处理工作能按部就班地进行,这些数据主要来自马德里附近的一个操作中心。

但Brown的细心和专业对盖亚数据集的发布至关重要。这些数据已经在700多篇研究论文中被引用,他还帮助为整个联盟的协作扫清了无数障碍。

07、Makoto Yoshikawa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与此同时,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Makoto Yoshikawa领导的“隼鸟2号”任务,访问了一颗形状类似饺子的小行星,并计划将采集的样本带回地球。

9月22日Yoshikawa获得证实,由隼鸟2号探测器投放的两辆漫游车已成功着陆小行星“龙宫”,并在“龙宫”表面展开探查。

这两辆漫游车均呈圆柱形,每一辆重1.1千克,直径18厘米,高7厘米。它们不是采用常规轮式或履带式行驶,而是在“龙宫”表面跳跃前行。车内载有各类科学设备,可以拍摄小行星表面照片并收集温度等信息。

Yoshikawa在童年时读了《小王子》后就对小行星情有独钟,《小王子》是一部 1943年的短篇小说,讲述了生活在一颗小行星上的小男孩访问地球的故事。

Yoshikawa表示,小行星是需要人类密切关注的潜在威胁,但它们也是揭开太阳系奥秘的钥匙,同时还是未来太空探索的一个潜在材料开采来源。

08、Valérie Masson-Delmotte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气候研究专家Valérie Masson-Delmotte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重要报告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该报告显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至2052年间就会比工业化之前水平升高1.5摄氏度。

Masson-Delmotte是法国伊维特河畔吉夫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的气候学家以及评估气候变化自然科学的IPCC工作小组联席主席,她的工作包括集结报告作者、协调他们的工作、并让报告通过各国政府的审批。

IPCC通常需要近10年的时间才能发布大规模评估报告,但这份1.5℃的报告却很快就出炉了,里面甚至包含了报告终稿提交政府审阅前几周才发表的研究。

Masson-Delmotte说:“我由衷感到自豪。我们的时间非常紧,但我认为我们成功地让作者们建立起了对报告的信任和责任感。”


09、Bee Yin Yeo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马来西亚能源、科学、技术、环境及气候变化部长Bee Yin Yeo带头倡导了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的环保行动。

从7月2日上任以来,Bee Yin Yeo新官上任三把火,对马来西亚治理环境和管理研究的方式进行了改革。

她宣布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产量比重由2%上升至20%的目标,并将改革电力市场和提升能源效率。

她还发起了对抗塑料污染的行动——塑料污染是东南亚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她批评将塑料垃圾输入马来西亚的做法,并协助颁布了阻止塑料进口的全国禁令。

10月31日,Bee Yin Yeo推出了一项为期12年的工作路线图和法律框架,争取让马来西亚在2030年底前淘汰一次性塑料用品,这需要对可生物降解塑料等生态友好型替代品开展研究并实现商品化。

Bee Yin Yeo表示,通过资助本地研究并结合引入外国技术,马来西亚可以发展可生物降解塑料技术。

“有些人总想着解决办法有问题,而不是问题有解决办法。”她说,“当常规操作不可行时,你就要另寻它法。”


10、贺建奎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最后,中国科学家贺建奎上个月宣布他编辑了一对双胞胎女婴的基因组,引发全球关注。

他的做法受到了普遍批评,人们谴责其无视伦理,并将双胞胎女婴置于潜在风险之中。科学家担心基因编辑领域可能会因此在资助经费、监管审批或公众支持方面受到影响。

虽然这项技术可能会带来有关人类发育的新见解,并有可能找到预防致命遗传疾病的方法,但很少有人会说贺建奎的方法对此有过任何贡献。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遗传学家Mark DeWitt表示:“我认为他将受到严厉评判。”

“这十大人物的故事浓缩了2018年度最难忘的科学事件,这些事件迫使我们思考我们究竟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要去向何处的难题。”Monastersky说。

原文链接:

http://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683-5

讲座预告:

12月22日14点,刚刚受邀出席2018ETS托福中国年会的哈佛女神Anna老师,将在线带来ETS最新托福考情分析以及2019托福备考高分指南,详细请百度搜索“至美前程”,进入官网与在线客服沟通联系。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张蓓(Lisa Zhang),至美读书会创始人,至美前程教育集团副总裁,教育心理学专家,全球职业规划师,留学规划师,留学行业十大创新人物。 武汉大学法学院毕业。毕业后赴法国留学,考察了欧美数十个国家上百所大学的发展现状,以教育方式的独特视角为切入点,系统研究分析欧美文化的承接性和差异性。 拥有十余年教育和咨询领域的专业经验,作为CBE中国的秘书长曾组织和策划过多项具有非凡影响力的文教类活动。研究领域包括:东西方文化与教育、国际教育咨询行业的发展、全球人才智库建设、中国海归人员生存现状与变革等领域。 作为美国国际教育家协会NAFSA成员,曾参与多项社科基金研究课题,更以其远见和洞察力将北美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体系引入中国,并以此创立了优秀的培训品牌——至美学院,率领团队研发出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和课程,包括:名校申请课程、留学规划课程、职场精英课程、留学妈妈课程等,受益人数达百万。每年都受邀在全国重点高校进行数百场学习及职业规划的公益演讲,帮助学生找到人生理想和目标,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全方位提高能力。 作为美国博士全奖项目申请研究专家,她创立“DIY博士辅导”课程,是近年来中国留学界在专业型研究方面重大的突破之一。近几年来,辅导数千名学生成功赴各国名校就读,帮助学生获得奖学金累计超过30亿元人民币。

以下两本著作是张蓓老师编撰的留学畅销书籍:《至美看美国》与《去留学有我,赚美金看你》,欢迎大家联系小编或进入至美前程教育官网联系在线客服订购!

2018年《Nature》十大人物揭晓,年仅21岁的中国物理学家位居榜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