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編劇談改編:“許願售假”是留懸念(1749期)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文丨隨芳芳

《古董局中局》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被譽為“關於古董鑑定、收藏、設局的百科全書式的小說”,甫一傳出改編消息,就引來萬眾期待,優質演員的加盟,更加提高了觀眾期待值。

12月26日,《古董局中局》千呼萬喚始出來,“懸疑+鑑寶”的形式立馬收穫了第一波好評。同時劇集的大膽改編迎來疑惑的聲音,馬伯庸本人也曾表示不解。隨著劇情深入,疑惑的聲音漸消,越來越多的好評正在趕來的路上。

近日,編劇幫(bianjubang)訪問了《古董局中局》的編劇劉殷實盧源,他們分享了改編創作的用意以及背後的故事。

原著是標尺,改編不是“改動”

在正式改編創作之前,馬伯庸對劉殷實和盧源說,“你們放心大膽地去改編。”

也許是有了原著作者的鼓勵,兩人的改編著實大膽,原著粉看到第一集男主角許願拿贗品給藥不然,大呼“人設與原著不符”,連馬伯庸都在微博上表示“一瞬間有點懵”。而接著看下去就會發現,其實劇中人設並未改動。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其實就是一個人在裝酷,一個人在裝慫,互相用另一面在試探,”劉殷實透露,開場的“許願售假”是為了留一個懸念,“我們不能把一個人一上來就全部展現出來,剛接觸就讓你知道我的全部這肯定是不合理的,因為他們兩個人要不斷髮現彼此,原來你是這樣的,才會有人物關係的變化和推進。”

當看了第二、第三集的馬伯庸表示被“打臉”後,粉絲們也感受到了“真香”體驗。從被挑釁開始“藏拙”,到街頭仗義“炫技”,最後再和藥不然“交鋒”,短短兩集,三場鑑寶,我們看到了一個“扮豬吃老虎”的許願,也看到了一個能人異士大隱隱於市的鑑寶江湖。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對劉殷實和盧源來說,《古董局中局》一本書都是精華,他們盡力保留和還原原著裡的情節。然而將一個小說文本轉化成可影視化拍攝的劇本,需要從不同方向做出改變。

“一個小說,三、五個小時就能看完,一個鉤子勾住就可以了,但是一個劇播完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一個鉤子顯然是勾不了一個月的。小說跟著人物往前走就好了,但是影視作品裡,我們需要靠對抗、對白衝突來推進,一個人孤獨地走就完成不了事件的推進。

為了能夠更好地影視化落地,他們把整個小說拆散再重組。讓木戶加奈提前出場,直接拋出重要線索,更快地進入主題;把藥不然挑釁許願的情節提前,增強懸念感;把許願一個人的冒險改編成四個人的冒險,因為群像更好看。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在採訪中,劉殷實多次強調“改編”不是“改動”,他的創作目標就是符合原著氣質,“主題思想都應該符合馬老師這套小說要表達的,之前他也給我們講過他的一些創作細節、觀感、感受,所以這是我們的標尺。”

“掌眼”“鬥口” 文戲武寫下苦功

為了寫《古董局中局》,馬伯庸花了大量時間去學古董鑑定方面的知識,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至少要分得清盆和碗”,因此《古董局中局》才能被譽為“關於古董鑑定、收藏、設局的百科全書式的小說”。

改編這樣的作品,對鑑寶的專業性要求極高,難度顯而易見。馬伯庸做的功課在前,劉殷實和盧源絲毫不敢懈怠,他們跳入茫茫的古董學海里,搜尋每一件文物的相關資料。從不同文物的鑑定方法,到鑑定時可利用的要素,甚至劇中兩人在鑑寶比拼中出現的所有可能性,他們都一一的去跟專家請教確認,這個過程讓他們既痛苦又快樂,“把它完全做出來的時候,覺得終於有臉去見馬老師了。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編劇部分手稿

每一筆輕描淡寫的背後,都有著縝密的設計和可靠的史實依據,《古董局中局》不經意間提及的文物鑑定方法,不僅讓外行感受到新奇,也讓內行津津樂道。

克服了專業性,與故事可看性之間的平衡又是一大難點。原著小說中“掌眼”、“鬥口”等特色鑑寶場面,是最吸引讀者的地方之一。可文字讀起來再有意思,用影像呈現又是另一回事。為了防止鑑寶情節過於呆板、枯燥,劉殷實和盧源腦洞大開,不斷嘗試各種奇思妙想的方式,甚至試著讓人物“和古董對話”。

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難產後,他們終於找到了戲劇化展示鑑寶的方式——文戲武寫、文戲武拍,“通過人物臺詞交代鑑寶的專業性內容,通過拍攝技術特效的奇觀去展現畫面的張力,並且通過鑑寶之間真與假不斷地反轉,把戲劇性和敘事的層面做出來”,劉殷實說。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許願在“懸絲診脈,隔空斷金”時,一邊展示行雲流水的鑑寶手法,一邊道出文物的前世今生,他手裡的東西不再是冷冰冰的物件,而是承載了歷史、文化和情感的珍寶。

貌似古董獵奇 實藏“懂古”之心

對於觀眾而言,古董本身就帶有強烈的神秘色彩,古董鑑定更是吸睛,藥不然用科學理論鑑寶,許願憑藉“眼學”和經驗來鑑定,《古董局中局》中的花式鑑寶令人目不暇接,讓觀眾大飽眼福。而這部劇的創作並不是為了滿足獵奇心理。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劉殷實和盧源認為,《古董局中局》中有更多情懷、血性的東西。他們以劇中情節為例,當有人問許願:“如果假的和真的做得一樣,甚至比真的還真,那還有區別嗎?”許願回答:“不,古董應該反過來唸,叫懂古,如果古董背後沒有故事、沒有人,它就是一個物件,有了人、有了血才是古董,因為它照映的是一種歷史、血脈和傳承。”

“古董其實是一種文化,這是中國的歷史和他們傳承的印記,我覺得這種東西是特別需要去書寫的。”劉殷實表示創作這部劇,是希望有更多的人願意知道這個行業的故事,“它是文化,需要我們保護、記住和學習的東西。”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編劇 劉殷實

盧源認為馬伯庸的原著也同樣在呼籲保護文物:“很多人不是不保護文物,只是沒有意識到,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劇能達到這樣的社會價值。”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編劇 盧源

對改編作品而言,還原原著和大膽改編沒有孰高孰低,都是改編創作的優質選擇。《古董局中局》雖然未能還原每一位讀者心中的故事,但劇集在原著基礎上二度創作,產生了1+1>2的效果,大膽創作令人驚喜,從這個角度看,《古董局中局》的改編是成功的。

主編 | 劉江平

E N D

往日精彩內容

影視宣傳、轉載聯繫 ◇ bianjubang002

編劇經紀、劇本經紀業務聯繫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 | 搜狐自媒體 | 百家號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簡書 | 一點資訊 | 企鵝媒體

《古董局中局》编剧谈改编:“许愿售假”是留悬念(174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