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園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第十二講

「学习园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二讲

第十二講 開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要把這一重大戰略安排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的決策部署,堅忍不拔、鍥而不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

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一切奮鬥目標,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目標。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沒有捷徑可走,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把目標轉化為一項又一項具體可行的任務,分步實施、分階段完成,才能在不斷取得新的成就基礎上抵達勝利的彼岸。回顧歷史,早在1945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工人階級的任務,不但是為著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而鬥爭,而且是為著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鬥爭。”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提出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的奮鬥目標。

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們黨就把促進“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建立鞏固的現代化國防”寫入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1954年,周恩來同志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包括現代化的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在內的四個現代化目標 。1956年,黨的八大將這一任務寫入了大會通過的黨章。1964年,周恩來同志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在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1975年,周恩來同志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重申了分兩步走、全面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略安排。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果斷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了我們黨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從八十年代的第一年開始,就必須一天也不耽誤,專心致志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建設。”強調“我們黨在現階段的政治路線,概括地說,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個現代化。這件事情,任何時候都不要受干擾,必須堅定不移地、一心一意地幹下去。”從那以後,我們黨在每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聚焦和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問題。黨的十二大強調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黨的十三大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納入黨在階段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並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黨的十五大強調,改革開放這場新的偉大革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條件。黨的十六大強調,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黨的莊嚴使命就是要實現包括突進現代化建設在內的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的十七大強調,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黨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並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由此可見,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都強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一以貫之地推進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歷史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從十九大到二十大這“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黨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個戰略安排,吹響了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進軍號。

二、分兩步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步走戰略安排,完整勾畫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確立了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宏偉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是階段性和連續性的統一。把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長期性與發展的階段性相結合,科學劃分發展階段,始終做到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我們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條成功經驗。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總是根據時代形勢和條件變化、具體國情和發展水平變化,根據人民意願和事業發展需要,制定順應時代要求、符合客觀實際、富有感召力的發展目標,團結帶領人民為之奮鬥。黨的十二大提出分兩個10年“兩步走”的戰略部署,前10年主要是打好基礎,積蓄力量,創造條件,後10年要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振興時期。黨的十三大確定了我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在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黨的十五大對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作了進一步規劃,提出了新的“三步走”發展目標,21世紀第一個 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經過10年的努力,到建黨100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戰略安排,有力地引領著國家的發展進步和現代化進程。黨的十八大把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明確了黨和國家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鬥目標。

站在接續歷史新的更高起點上,黨的十九大圍繞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歷史使命,對新時代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頂層設計,提出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過的戰略安排,展現了實現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在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實現,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黨的十九大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思想,既體現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又符合實踐發展的新要求,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行戰略謀劃的全局性、前瞻性、指導性。這一宏偉藍圖,與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邏輯高度契合,符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對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三、準確把握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內涵要求

新時代兩步走戰略安排,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豐富了黨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內涵,體現了我國發展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的統一。

一是把基本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這個戰略安排,把原定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15年。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發展成就超出預期,同時也充分考慮了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作出這種安排,是實事求是的、符合實際的。從歷史看,我們黨提出的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部署及其奮鬥目標,前兩步都提前完成,其中第一步比原定時間提前3年,第二步提前5年。有關部門測算情況表明,按照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計算,到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9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1萬美元。按照年均增長5%、價格指數2%、假定匯率不變來測算,到2035年我國現價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達到290萬億元,約合43.6萬億美元,屆時我國14億人口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達20.6萬元,約合3萬美元,有把握達到那時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有把握基本實現現代化。

二是把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提升了。我們黨原來提出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中等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第二步奮鬥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顯然,從中等發達水平的現代化國家到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不僅是量的提升,更是質的飛躍。同時,黨的十九大還把原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擴展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吻合一致,體現了偉大事業與偉大夢想的有機統一。這一戰略安排更加註重發展質量,不僅有數量指標,而且更注重質的提升,讓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更多更

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充分表明我們党進一步深化了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

三是把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提高了。黨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中,我們黨要統攬“四個偉大”,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同步提升。黨的十九大還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一步目標中,突出強調到2035年要使我國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在第二步目標中強調,到本世紀中葉,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不僅拓展和深化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涵和外延,也將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可靠制度保證。

黨的十九大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時,對發展目標作了原則性展望和要求,沒有提出具體的“翻番”之類的指標,這充分體現我們黨對發展的新認識。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但新時代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全面發展。

四、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現代化征程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縱觀過去、當下與未來的歷史演進,通覽國家、政黨、民族的沉浮興衰,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彰顯著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洞察歷史的睿智、創造歷史的擔當。

歷史的發展,總有一些關鍵的節點、關鍵的時期。一個國家的發展歷程,也常常因此面臨許多重要轉折,或抓住機遇,順勢而為,事業獲得大發展,或與機遇擦肩而過,跟不上時代,逐漸落後。在5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過很多輝煌,但近代以來,我們卻落後了,最後淪落到被動挨打的屈辱境地。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國在歷史上失去機遇太多,如果再不抓住機遇,後果不堪設想。機遇千載難逢,機遇稍縱即逝。新時代歷史機遇期,是中華民族強起來、實現偉大復興的機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成熟、更具引領力感召力的機遇,是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機遇,是中國共產黨從建黨百年邁向執政百年、進而鑄就千秋偉業的機遇。只有緊緊抓住這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銳意進取、埋頭苦幹、勇於創新、永不懈怠,才能不負時代的饋贈、歷史的厚待。

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過期,需要我們“快乾”。新時代要有新氣象。“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令人神往;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宏偉藍圖,催人奮進。“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觀望等待、畏首畏尾,被動應付、行動遲緩,是不可能抓住機遇的。面對新徵程,容不得彷徨、猶豫和懈怠,需要以奮進者的姿態披荊斬棘,不斷開闢新的局面。要有一種“馬上就辦”的精神,一刻也不能耽誤,一會兒也不能停留,把時間這個最稀缺的資源利用好、發揮好。

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需要我們“實幹”。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面向末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幹,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幹,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靠實幹。一切難題只有在實幹中才能破解,一切辦法只有在實幹中才能見效,一切機遇只有在實幹中才能抓住用好。進入新時代,改革發展任務越來越重,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面對各類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良好風尚,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髮揚實幹精神,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幹家,出實招、鼓實勁、辦實事,不圖虛名、不務虛功,更加奮發有為地把改革全面推向深入、進行到底。

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需要我們“會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新的事業,人類社會總是在不斷創新創造中前進的。要抓住機遇,破解難題,實現更好發展,除了開拓創新,別無他途。歷史證明,從來沒有兩次完全相同的機遇。擔負起新的使命,舊有的經驗不能完全指導全新的實踐。要創新工作方法,以日新精神、精進態度,謀定後動、統籌兼顧,增強把握複雜局面的能力,提高破解難題的本領。要尊重客觀規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或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或以小帶大、小中見大,“十個指頭彈鋼琴”,奏出最美妙的樂章。

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需要我們增強憂患意識,注意防範風險。“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前進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取得成績的時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謹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憂患,絕不能犯戰略性、顛覆性錯誤。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同志,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風險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要繼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準備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朝著我們黨確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

「学习园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十二讲

審核:邵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