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收麦时节麦秸禁止燃烧,殊不知小时候,麦秸不但不烧还能卖钱

又到了收小麦的时节,家里热闹腾腾,摩拳擦掌看看能不能赶在这几天早些把麦子收了。作为老农民的老爷子,只有看着种了一季的粮食入了仓,才能放心!

如今收麦时节麦秸禁止燃烧,殊不知小时候,麦秸不但不烧还能卖钱

网上关于抢收麦子的话题有很多,最引起我注意的是,这个季节处处的条幅--不让秸秆就地点燃。这好像每年收麦子和收玉米的时候总会热闹非凡。反正一个主题,不让就地点燃,秸秆还田,不然……

引起我注意的不是条幅的内容,不是它的奇葩,而是它让我想起来自己小时候,那时没有人愿意点燃秸秆的时代。

小时候,收麦子的季节是真正的热闹。每家每户早早先打好一个大大的麦场。麦场的地先翻好,浇上水,缓缓水,然后拖拉机拉着和石滚子,把地面压的结结实实,平平整整。每家每户会镰刀拿出来,磨好,没有的会上集,买新的镰刀。除了镰刀还有大扫帚,木锹,刮刀等一切必备顺手好工具。

如今收麦时节麦秸禁止燃烧,殊不知小时候,麦秸不但不烧还能卖钱

磨刀不误砍柴工,东西准备好,说忙就忙。家里能上的劳动力都会拿着镰刀割麦子。是的,小时候,就是人工割。就像《白鹿原 》中割麦子是一样的。大热天,地里热闹非凡。带着水,毛巾,早早的出发,避开中午的热头。

邻居们会议论,谁家的活干的快,谁谁活干的细致,这也是好像是这家人会过的很好的一种标志。

如今收麦时节麦秸禁止燃烧,殊不知小时候,麦秸不但不烧还能卖钱

麦子割好,就会开着拖拉机,带个车斗,将麦子拉到打扫好的麦场里。不过,这压车也是技术活。怎么把车斗装的多,而且不撒。而我们当时的最喜欢那些装车装的不结实的。车一路走,一路撒,我们就一路跟着捡麦穗。捡麦穗干啥,一彰显自己的懂事,二是可以将捡回来的麦穗让家长打成粮食,然后换油条吃。总记得那时的油条很好吃,尤其是拿自己捡回来的粮食换来的。所以,每年收麦时,村里评价我们这群孩子的一个标准就是谁捡的麦子多。

如今收麦时节麦秸禁止燃烧,殊不知小时候,麦秸不但不烧还能卖钱

麦子拉到卖场后,就更热闹了。把割好的麦子大体均匀的平铺满麦场。拖拉机嘟嘟嘟的,后边带个石滚子,还有一种我也想不起名字的。围着麦场来回碾压。

整个田地里,大大的太阳,响彻的拖拉机嘟嘟声,是麦忙的标配。

通常,这种碾压不会是一次。反复过个三四遍,将麦秸中的麦粒都压出来。然后麦秸就会旁边垛起来。压出来的不仅有麦粒,还有麦糠,需要把这麦粒和没用的麦糠分出来。这叫扬场。凑有风,一人拿着木锹,高高的将麦糠扔在空中,麦糠太轻,就会被风吹出来,而麦粒会直直的落下。麦粒满满成一小堆的时候,还需要一个人,把落在表层还包裹这麦粒的麦糠轻轻的扫出来。小时候就特别羡慕爸爸扬场,好像很厉害,自己偷偷的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所以,只能光着脚丫子,在麦子上面来回跑着完。麦粒胳的小脚有点痒,却觉得欢乐无比。

如今收麦时节麦秸禁止燃烧,殊不知小时候,麦秸不但不烧还能卖钱

那堆在旁边的麦秸,通常是被剁成个长方体。当时最喜欢做的,在麦秸垛上,挖个洞,摘几个刚红而不熟的西红柿,塞进去。过两天拿出来,柿子不仅红的透透的,而且很甜很甜。当然还有失误的时候,比如,塞进去的西红柿怎么都找不到了,会懊恼很久。

麦秸垛除了放西红柿,还是小孩子的别样‘玩具 ’。小孩子喜欢攀比能耐的一种玩法是倒立和下腰,而这俩种本事,有麦秸垛会很好玩。

麦秸垛由于碾压了很多次,非常滑,又软。所以不会倒立的,就把那麦秸垛当成墙,然后试着学习,就算失败也摔不疼。倒立学会了,就可以顺着再学下腰。我小时候胆子很小,又很笨,所以这两项才能一项都没学会,对于会这些技能的小伙伴们到现在还有一种嫉妒。

如今收麦时节麦秸禁止燃烧,殊不知小时候,麦秸不但不烧还能卖钱

麦秸除了给我们玩,还有很多作用,比如烧锅,冬天装个草包。这是最初,后来它就有了新的去处。被卖。

麦秸能够造纸,所以过了麦忙时,就有很多收麦秸的。他们开了大大的车,以一立方为单位,几乎能把村里收个大半。

我家老爷子是村里的经纪人,也就是有来村里收粮食,买树或者买其他东西的,他就帮忙算账看秤,从中抽个佣金。这项工作重要的是公正公平,称一定要准,价要拿捏到最好的,老爷子倒也做的风生水起,一般谁家有东西要卖,都会告诉他一声,回头瞅着卖掉。

所以有几年,一到收麦秸的来了,他就会很忙,而来收麦秸的人为了方便会把车停我家门口。然后在我家门口装车,差不多有两个集装箱那么大。而此时,我就比较郁闷,嫌弃他们堵住门口,还把门口弄得乱糟糟的,可是这毕竟是大人的事,我这小孩子也插不上嘴。

如今收麦时节麦秸禁止燃烧,殊不知小时候,麦秸不但不烧还能卖钱

慢慢的,出现了收割机,刚开始是,单纯的只把麦子割倒,省了镰刀,还是有麦场的。可是这种收割机就出现了一年,第二年,就有了现在的这种大型割麦机。一趟过去,麦秸、麦粒分家。人们大呼方便,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如今收麦时节麦秸禁止燃烧,殊不知小时候,麦秸不但不烧还能卖钱

于是就没有麦场,没有了麦忙时嘟嘟的拖拉机声,我们也不会再去追着车捡麦穗……

而麦秸也越来越被人忽略,也渐渐无处安置。

这一季的麦忙又要过去了。恐怕,麦秸又是被扔在地里,慢慢烂掉,偶尔也会被浇水的农民嫌弃挡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