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的权利交替必不可少,且看西魏的权力结构演变

每个朝代的权利交替必不可少,且看西魏的权力结构演变

西魏政权建立后,宇文泰实行了包括府兵制、行周礼、复胡姓、改籍贯等在内的“关中本位政策”,力图将西魏内部错综复杂的派系凝聚成一个为己可控的整体,即“关陇集团”,企图一步步架空元魏皇室,建立自己的统治。在宇文泰的努力下,虽然西魏政局正逐渐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然而他却突然早逝,“名位素下”的继任者宇文护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

每个朝代的权利交替必不可少,且看西魏的权力结构演变

北魏正光五年(524)三月,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杀镇将起兵,揭开了北魏末年六镇变乱的序幕。此后变乱愈演愈烈,范围也逐渐扩大至关陇、河北等地区。北魏先后派出元彧、李崇、元渊、常景、长孙稚等人镇压变乱,并向柔然求援。到永安三年(530),唯关陇地区变乱未平,在北魏末年大变乱中势力逐渐坐大的北镇豪强酋帅尔朱荣,遂于是年二月派其侄尔朱天光率贺拔岳、侯莫陈悦等入关平乱。韩昇认为这支队伍有两点深值注意,一是出身武川的军队的主要领导者贺拔岳,大量起用武川军人,“使得武川军人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崛起于中国的西北,奠定了北周政权的基本班底”;二是因为出征人数极少,所以这支队伍十分注重与关陇地方豪族的结合,“比较妥善地解决了长期困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民族融合问题,奠定了未来统一政权的基本国策”。而这支队伍也正是依靠这两点,实力不断壮大,最终于普泰元年(531)四月基本平定了关陇地区的变乱。

每个朝代的权利交替必不可少,且看西魏的权力结构演变

然而,就在尔朱天光率军平乱之时,北魏朝廷内部进行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永安三年(530)九月,孝庄帝诛杀尔朱荣,尔朱荣之侄尔朱兆又杀孝庄帝,先后立长广王元晔、广陵王元恭(即节闵帝)为帝。原为尔朱荣属下的高欢统帅北镇降户,并联合汉族豪强,打败尔朱兆,废节闵帝及中兴主,于太昌元年(532)改立孝武帝,掌握了北魏朝政大权。孝武帝不满高欢专权,与其嫌隙日深,遂密令贺拔岳暗图高欢。高欢与贺拔岳早有矛盾,且高欢此时亦设法控制关陇地区,便派人离间侯莫陈悦与贺拔岳,令侯莫陈悦杀害贺拔岳。永熙三年(534)二月,贺拔岳与侯莫陈悦商议讨伐灵州刺史曹泥一事,侯莫陈悦趁机将贺拔岳斩杀。贺拔岳死后,其军团最终归宇文泰统领。同年七月孝武帝与高欢决裂,西迁入关中,寻求宇文泰的支持,宇文泰遂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日后北周政权的建立奠定基础。高欢遂于是年十月立元善见为帝,并迁都于邺。同年十二月,宇文泰将孝武帝毒杀,另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大统,定都长安,由此魏分东西。

每个朝代的权利交替必不可少,且看西魏的权力结构演变

宇文泰虽然掌握了西魏实权,但其地位并不稳固。西魏政权内存在不同的派系划分,围绕权力斗争不断有冲突与妥协。关于西魏政权内部派系的划分,吕春盛的分类最为详尽,他将西魏政权诸势力分为北镇势力、关陇河南河东土著势力、追随魏帝势力,每种势力下又细分若干派系。

每个朝代的权利交替必不可少,且看西魏的权力结构演变

西魏政权初建,力量弱小,政权中各势力正面对共同的敌人,内部的矛盾冲突与之相较则不显紧迫。宇文泰在此基础上,实行了“关中本位政策”,推行了包括府兵制、行周礼、复胡姓、改籍贯等在内的多重措施,以此来分化整合西魏政权中的不同派系,将之融合为一个整体——“关陇集团”。宇文泰凭借“关中本位政策”一步步架空了元魏皇室,大力培植亲信,为日后魏周嬗代奠定基础。

每个朝代的权利交替必不可少,且看西魏的权力结构演变

宇文泰为架空元魏皇室,排挤魏帝亲信,将一部分人外调,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魏帝身边。魏帝的亲信如裴侠被留任为丞相府士曹参军,斛斯椿为尚书令,独孤信、王思政、念贤被外放,宇文显和被收附。宇文泰的亲信如王励、王懋兄弟,掌管魏文帝贴身侍卫,张轨、申徽负责修起居注,禁卫军的领军将军之位基本都控制在宇文泰手中,掌握了禁卫军大权。此外,宇文泰还借机打击元魏宗室名望,加强对长安朝廷的控制,安排亲信逐步掌握朝廷要职。魏文帝对贺若统、长孙俭、崔谦、侯莫陈顺等人,均有拉拢之意,但似乎无甚明显效果。魏废帝二年(553),宗室元烈图谋作乱,事败,被宇文泰所诛。魏废帝元钦因此怨恨宇文泰,于是宇文泰与公卿定议,于魏废帝三年(554)废魏帝元钦,改立齐王廓,是为恭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