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会让人变美吗

护肤品会让人变美吗

3月8日,中国南京,一位女孩在巨大的化妆品广告牌前整理面容。2005年中国化妆品的销售额达80多亿美元。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护肤品像牙膏、香皂一样,早已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尽管国际知名化妆品SK-II近日被曝光含有禁用物质,可这并不会改变人们对护肤品的看法,SK-II的这次危机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护肤品市场的发展前景。“不用护肤品,我就没法出门。”刘妍很肯定地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对于这位23岁的山东姑娘来说,护肤品不仅仅起到保护皮肤的功效,它还能提供一种心理暗示,让她感到更加自信。人类对美的追求原本就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已经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美丽产业”,这个产业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更加兴旺。每年卖出300亿美元

欧洲化妆品协会最新的统计显示,2005年,全球护肤品市场的销售规模大约300亿美元,占到化妆品销售总额的15%以上。中国去年的化妆品销售额高达8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8%左右,护肤品占到相当大的比例。

护肤品市场的繁荣在大多数人的意料之中。追求美一直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为了美都是舍得花钱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巴西女性认为护肤品是生活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在巴西利亚大学医学院念7年级的女大学生特莱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每天都会使用护肤品,每月的费用近40美元,她身边的女同学也都差不多。

日本的电视中出现最频繁的当属护肤品的广告。大型护肤品公司一般都定期起用当红明星,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据资生堂广告部透露,公司每年的广告费高达40亿日元(100日元约合6.5元人民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护肤品市场。根据统计,美国护肤品的年销售额在80亿美元左右。雅诗兰黛、强生等大品牌是护肤品市场的龙头老大,占据着大约62%的市场份额,而为亚洲人所喜欢的日本和韩国品牌却很少见。这两年,在战后婴儿潮中出生的美国人相继进入60岁,抗衰老的护肤产品越来越热销。此外,技术的创新也推动着美国护肤品市场上升。

如今,护肤品已不仅仅为女性专用。每天清晨,35岁的美国广告销售员格劳斯曼用不含皂质的洗面奶洗脸,然后涂上润肤乳和防晒霜,晚上则要用眼霜。每周他还要进行一次磨皮美容。无论是为了谈生意、升职还是交友,男人们变得越来越注意外表。这使得男性护肤品的需求急剧上升。这两年,全球男性美容护肤品的销售额每年都以两位数的涨幅增长。

据专家估计,宝洁之类的国际企业,其原材料成本仅占到护肤品零售价格的5%-8%,但国际知名护肤品的品牌宣传费用是很高的,有的高达20%,这些都会转嫁到零售价格上。丰厚的利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厂家投入到这个美丽产业。今年9月15日,日本富士摄影胶片公司也宣布进入护肤品产业,并打算开发3种健康护肤产品。

古埃及人6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化妆品

护肤品是化妆品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它还是在近现代刚刚从化妆品中细化出来,而化妆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以前。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化妆品。当时富裕阶层的妇女在脸上擦一种用铜矿物质制成的艳绿色脂粉,来勾勒面部轮廓,并用绵羊油、铅和烟灰混合而成的霜膏画眉。

公元前1500年,中国人和日本人把面粉抹在脸上,使皮肤显得更加白皙。她们把牙齿涂成金色或黑色,还用指甲花磨成的染料染发、做胭脂。在古希腊,上流社会不分男女,都戴上假发,以掩盖自己很少洗头洗澡的事实。白皙的肤色依然流行,人们喜欢用粉笔制成白色含铅的脂粉。

到了古罗马时期,化妆变得更加普遍。柏拉图曾经写道,“没涂脂抹粉的女人就像没放盐的食物一样。”我们的祖先把含香精的植物和油脂敷在脸上长痘的地方,用绵羊油和血混合成的液体染指甲。他们对化妆品发展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混合有鳄鱼粪便的泥浴。

然而,到了14世纪,人们对化妆品的看法却发生了改变,认为化妆品阻碍人体的正常循环,对身体有害。尽管如此,那时的人们仍使用部分化妆品。在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社会上流行把头发染成红色。有钱的妇女为了美白,在面部敷上蛋白,晚上睡觉时还把切片的生牛肉敷在脸上来消除皱纹。一位英国剧作家看到这种情形不由得感慨,“美丽的女人好比一个熟食铺子。”而到了17至18世纪,化妆品在欧洲已经相当普及了。法国人在19世纪已经开始用化学方法配置化妆品。进入20世纪后,化妆品迎来了大规模生产的时代。现在国际上许多化妆品巨头都是那个时候发家的。

“是妆三分毒”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作为化妆品的原料,按不同的比例调配成各种各样的化妆品。业内人士介绍说,在不良化妆品中最常见的化学毒物为汞、铅、砷、甲醇及雌激素,而引起皮肤功能障碍的原料中最危险的是香料,其次为色素和防腐杀菌剂,它们被称为化妆品的“三害”。而市场上所有化妆品几乎都含有这三种成分,因此有“是妆三分毒”的说法。

出于对化学物质的担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护肤产品。《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的邻居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就一直选用中药制成的护肤品。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大化妆品公司的产品虽然种类繁多,但都是化学原料,用起来不放心。

不过,天然材料也有可能产生过敏的成分,天然美容产品面世不久,许多效果还有待时间检验。在美国,天然美容产品就没有经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正式验证。雅诗兰黛主管研发的执行副总裁哈维·耶德翁说:“如今市场上几乎没有100%纯天然的美容产品,除非你自己把绿色植物搅拌均匀。”尽管如此,天然美容产品还是供不应求。

护肤技术日新月异

据了解,日本高丝公司设在日本的研发中心平均每天研发2款护肤新品,全年有700多种新品供应市场。为了争夺市场,国际护肤品巨头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发新产品。随着精细化工、生物科学、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细胞科学在皮肤医学中的深入,美容护肤品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目前,欧洲护肤品业巨头妮维雅正在研发一款护肤霜,它利用纳米技术使矿物质充分发挥作用,达到“岁月不留痕”的效果。欧洲不少护肤品公司还推出了一些新技术:有的把增强护肤品效果的研发重点放在生物化学领域;有的正在研究声波技术,试图开发出一种工具,用声波打开皮肤毛孔,让营养成分能穿透皮肤表层,起到抗皱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护肤品业对中医中药也情有独钟。当归、人参、灵芝、花粉、珍珠粉、胎盘等提取物均因其内含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及天然保湿因子而受到欧洲权威美容专家的好评与消费者的认可。德国一家护肤品公司拥有5公顷土地,专门种植160种花卉和草药,从耕种到收割,几乎都以人工进行。

护肤品的研发都由生产厂家自己进行,其配方和生产过程也不为外人所知。行外人士很难去评判护肤品的研究,因为他们没有昂贵的设备来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护肤品的功效都是雾里看花,而生产厂商天花乱坠般的推销方式往往使消费者如同中了魔一样,英国《金融时报》文章说:“毕竟,在购买护肤品的一刹那,通常是感性冲动比理性认知更具决定性。”然而,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护肤产品真的像生产厂商说的那么神奇吗?

一位皮肤专家告诉记者,人类的皮肤具有自我更新、自我维护的能力,如果没有明显的问题,没有必要在脸上涂抹太多护肤品。一些健康专家也表示,有些护肤品虽然说得很玄,但其安全性有可能缺乏保障。有些产品除了能保持滋润外,也没什么其他作用。

德国一家产品检测组织公布的检测结果表明,不是价格越贵的产品质量就越好。如防晒护肤品中,约一半夸大了防晒效果。效果最差的护肤品居然价格不菲,每100毫升售价达37.5欧元,而测试效果较好的,售价仅在3至9欧元之间。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好一点的品牌和差一点的品牌其实差距不大,只不过是用惯了好的品牌,然后再用差的,皮肤就会不适应了”。

问题没有冲击护肤品市场

日本的《周刊星期五》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调查报告。报告的题目为《不能使用的危险产品》,其中就提到很多日本和其他国家厂家生产的护肤品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有害物质,并列出了具体数值。文章刊登之后,虽然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反响,但是并没有对护肤品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不久前,中国还发现了一种含有“皮肤鸦片”(即地塞米松)的护肤品,这种名叫“葡萄籽抗敏平抚液晶”的化妆品让爱美女性像吸毒一样,用了就上瘾且难摆脱,只要一停用就会出现红疹等不良反应。这种护肤品行销全国20多个省市,使用者多达200万。类似这样的护肤品问题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新闻了。业内人士用“杂乱无章”来形容中国目前的护肤品市场。人人都想在这个暴利行业中分一杯羹,再加上管理不规范以及政府监控力度不够,导致许多消费者花了许多冤枉钱不说,有时经常是美容不成反毁容。

尽管暴露出各种问题,护肤品市场仍在快速增长。“反正我肯定要使用护肤品的,”刘妍告诉记者,“出了问题只能说明这种护肤品不适合我,我们都在不断地尝试,直到找到合适的护肤品为止。”很多人都对这条美丽之路充满信心,他们认为,通过在护肤品研发中运用高科技,总有一天,人类看起来更加年轻美丽的梦想会成为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