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中国式”父子情的电影短片,为何在海外比在国内火?


由青年导演亓琳琳执导的电影短片《入九》在全网上线,该片讲述由于两代人对京剧传承的不同理解,导致多年前父子反目,他们一直没有相互屈服,误会越来越深。“宁死不屈”却又爱着对方,这也许是最中国式的情感沟通方式吧。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和文化,正因如此,世界才多姿多彩。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华文化。

有这样一部叫做《入九》的电影短片,悄然在网络世界流传,该片视角独特、故事感人至深,而导演、演员本身也都是真情人物。“数九”天,他们深深地撞击着观众内心最敏感、最柔弱的神经,这是一部为中国传统亲情文化和善良、大爱量身定做的作品。

讲述“中国式”父子情的电影短片,为何在海外比在国内火?

民谣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将“九”的节气与寒冷联系起来。

不过,九尽春来,“数九”也隐含着人们在“冷”中孕育“暖”的期待。

讲述“中国式”父子情的电影短片,为何在海外比在国内火?

中国人自古重视亲情,上至高官显贵、文人雅士下至贩夫走卒、籍籍无名者,都有着深厚的家庭情怀。冬日里一家人围着火炉、父慈子孝的场景,更能传递“暖”意。但现实中,亲情总是被疏离,总是经历坎坷波折。

由青年导演亓琳琳执导的电影短片《入九》近期正式全网上线,该片讲述由于两代人对京剧传承的不同理解,导致多年前父子反目,他们一直没有相互屈服,误会越来越深。“宁死不屈”却又爱着对方,这也许是最中国式的情感沟通方式吧。

这部反映亲情、孝道、传统文化的短片,通过一名新锐女导演的精心打造,引起海外电影节的极大关注。

讲述“中国式”父子情的电影短片,为何在海外比在国内火?

多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让海外华人倍感激情荡漾。冬至吃饺子,是年的滋味;逛庙会游老街,是海外华人集体的追忆;尝尝家乡菜,喝口家乡水,才能找寻父辈的记忆;听听戏剧、唱唱京剧,更能让海外华人心与家乡联系。

海外华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执念,对于传承的热忱,大概都是它的发源地所缺失的。或许是因为背井离乡,亲情更显得可贵,或许是因为的文化基因,传统更显得亲近。

或许,这才能解释一部时长十四分钟二十四秒的电影短片,能不断在海外电影节斩获殊荣。才能解释这部表现寒冷的短片,能触动心头的“暖”,击中无数华人脆弱的泪点。

归根到底,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华夏文明的代代相传,更能让华人心相近情相连。

讲述“中国式”父子情的电影短片,为何在海外比在国内火?

京剧艺术是国粹。世界很多国家都在保护自己民族的传承。隔壁韩国已经剽窃了我们的端午文化,冬奥会更是将我们已经抛弃的葬礼文化还有我们八卦融入他们的闭幕式。难道我们还不该警觉吗?这或许能解释为何这部影片的主角耄耋之年也不愿和放弃继承京剧艺术的儿子“和解”。

百善孝为先,这或许能解释,这部突显孝道、体现父子情深的“中国式”短片,打造了所有中国人父与子的特殊情感。

中华文化传统才是我们家国情怀的具体展现。

回乡祭祖、给祖先扫墓上坟,更是无数游子的头等大事,水泥的高楼不如看看家乡的小庙;酒店的山珍海味不如老家乡村的家常小菜;感叹高速动车,却总在家乡的山间小道潸然泪下;握着欢迎仪式官员的双手,却总不及健在家乡老人粗糙双手那样的血脉同震。

父亲不得不隐藏他的快乐、烦恼与恐惧;儿子不得不为自己的选择拼搏出足够的成就。

传统文化之深厚,让人倍感激情荡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部不断在海外电影节斩获殊荣的十四分钟二十四秒的影片。

讲述“中国式”父子情的电影短片,为何在海外比在国内火?

高展多年前放弃跟父亲学京剧,偷跑出去做生意,伤透的父亲的心,使父亲对其彻底绝望,即使他生意做得很成功,每每回家,仍然被父亲打出家门,父亲无法原谅高展,因为父亲在他身上倾注了所有对戏的希望。高展也曾怨恨父亲的专制与顽固,但多年后理解了父亲的苦心。

作为儿子,高展隔三差五会来看父亲。因为父亲不但渐渐老去,并且还有病在身,甚至有老年痴呆的症状,常犯糊涂,不认人,说些古怪的话。他之所以扮成快递员,是因为不敢让父亲认出自己,在他看来,父亲一旦认出自己,就会联想起过去自己弃他而去的画面,会异常愤怒激动,使其病情加重。

父亲一个人生活,常常忘事。一个人买菜做饭,一个人看病。习惯了孤独。在街坊邻里看来,父亲是个彻头彻尾的老糊涂或者“戏疯子”,没什么朋友。只有这个扮成快递员儿子才会无限容忍他。儿子经常偷偷给父亲抽屉里放钱,常常关注抽屉里的病历。小心翼翼地关爱着父亲,却又不敢把真面目露出来。怕刺激到父亲的痛处。

当他发现父亲的病历显示着病情不断加重后,他来到父亲家中,想送父亲去医院治疗。刚好碰到父亲发病,父亲的病重,让他下定决心不再扮演快递员,重新穿上戏服,以儿子的真实面目面大胆面对父亲。不让父亲留遗憾。

当他从医院回到家中,看到父亲自己给自己寄的所有的快递,一摞摞地放在抽屉里,并没有拆封。他理解父亲,因为父亲孤独,也糊涂,常常自已跟自己对话。给自己寄快递。他依然想知道父亲自己给自己寄了什么,写了什么,或许真有话跟儿子说,亦或者关于儿子的种种过往。但当他打开信封,只有白纸,什么话都没有。也就是说,父亲只需送出快递,等待儿子的到来,这才是他唯一期盼的。作为儿子的高展此时终于明白,父亲早已认出了扮成快递员的自己。结尾鸟儿学的话,不知父亲在家中重复了多少次。

在片中我们会发现老头儿的倔强与威严。他跟前来租房做生意的人发脾气,因为这使他想起了为做生意而背叛了他的儿子。他跟卖肉的老头儿发脾气,只因为对方把戏唱跑了调儿。可见他在众人眼中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戏疯子。

老头儿总是生活在回忆里,家中的墙上挂满了他值得骄傲的一切。包括儿子跟他学习的照片。他无疑是爱儿子的,血浓于水,亲情使然。但心里的原谅却很难从嘴里说出,因为作为师傅,戏比天大,性格使然。

如何看出老头儿对儿子的原谅,结尾的白纸又是什么意思?

鸟儿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老头儿在家里反复了无数遍的。 “扮成快递我也认得”,一句话告诉我们老头儿早就认出了儿子。但他没有选择自己说出来。他要通过这种方式不断让儿子来。所以,纸上什么都没写。这也是为什么儿子看到信后明白了父亲的用意。

所以,父子俩同时在演这出亲情大戏。

其实,不识破儿子的戏,本身就是一种原谅。

影片从入九开始,日渐寒冷,一切都是僵持的状态。用立春结束。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似乎一切都开始溶化。无论父亲结局如何,就主题父子亲情而言,的确是“中国式亲情”的特色表达。

讲述“中国式”父子情的电影短片,为何在海外比在国内火?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或者子女的角色。从片尾欢快舒畅的节奏,我们可以感受到导演的善意与期望。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与子女都能相互理解相互陪伴。

如果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起点,那么亲情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惟有亲人相亲相爱,千千万万个家庭才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宋代诗人陆游的《村夜》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父子情:

百年辛苦农桑业,

五处暌离父子情。

但得平安已为幸,

孤灯残火过三更。

而《入九》这部电影,将这首诗的意境展露无遗。

讲述“中国式”父子情的电影短片,为何在海外比在国内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