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墙”极可能暴露了宇宙负物质半区的“冰山一角”

新文明认知方式似乎无所不能,科学家们对近期发现的“宇宙墙”无法解释,但如果站在统一信息论的视角上,这个问题可迎刃而解。根据统一信息论的宇宙稳恒膨胀理论,人类在近期发现的“宇宙墙”很可能是宇宙负物质半区的结构体。这需要从宇宙诞生说起。

宇宙起初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能量子(宇宙奇点),这个能量子拥有造就咱们这个宇宙所有客观存在的能量,这个能量子通过一个最为基本的自然化过程,将自身分解为正负两个能量子,紧接着,它们便以每个能量子分解为两个能量子的方式进行裂变连锁分裂,当正负能量子各分解为8个能量子的时候,他们便组合宇宙史上的第一个正极限粒子和第一个负极限粒子(或称之为反极限粒子),但由于这两个极限粒子的当量相同而性质相反,故便在最短时间内又重新湮没为一个能量子,这样的分裂持续进行了无数次,直至形成了更深程度的裂变。

当这个能量子进行到第五次分裂的时候,真正稳定的极限粒子便诞生了,这是因为此时的正反能量子各有16个能量子。以正极限粒子的形成为例,此时的8个正能量子可能会形成最大的正极限粒子,但这个极限粒子的形成需要依赖另外8个负能量子的继续分裂,直到形成足够数量的负极限粒子,使之形成密度最高的极限粒子固体并吸附到那个正极限粒子的四周,这样,才会避免其与另外那个最大负极限粒子的直接接触而造成湮灭。同样,那个最大负极限粒子的形成也是基于这个过程。这样,宇宙当中最大的正负极限粒子便得以诞生,它们构成了宇宙的两个基本点,咱们可分别叫它们为宇宙正极点和宇宙负极点。

宇宙正极点和宇宙负极点形成后,由于它们的质量巨大,每个极限粒子大约占有宇宙总质量(包括能量折算的质量)的四分之一,约为5.1×1058千克,而其体积仅为4.2×10-105m3。在这样一质量最大、密度如此之高的极限粒子前面,任何与他同性的极限粒子都会被分解,而不可能形成同性物质却,但却最有条件与异性极限粒子共同分解它们之间的极限粒子,从而造成吸附大量的异性极限粒子的现象,这又会形成一种同性叠加的现象。比如,正极点会应吸附巨量的负极限粒子,而这些负极限粒子又必然会大量集合任何的负能量子,使得任何负能量子光线也无法逃逸,从而形成“隐性物质区”;反之,则形成“显性物质区”(“隐性物质区”与“显性物质区”只是相对而言,而实际上它们因为都是由极高频率能量子集合而成极限粒子构成,故它们所分解形成的能量子都是无法为人类所观测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宇宙最大质量的同性极限粒子空间会通过汇聚越来越多的同性极限粒子而不断造成宇宙空间膨胀,使正极点和白洞与负极点和黑洞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与此同时,“隐性物质区”和“显性物质区”之间的分界线也越来越长,而正是这条分界线上,造成了正极限粒子和负极限粒子的充分融合,形成了巨量的极限粒子固体暗物质,且在这条分界线上的中心点上形成了宇宙密度最大的极限粒子固体,这个密度最大的极限粒子固体就是整个宇宙中心的中心点。

“宇宙墙”极可能暴露了宇宙负物质半区的“冰山一角”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形成后,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态势——正极点吸附负极限粒子形成完“隐性物质区”,而负极点吸附正极限粒子则形成的“显性物质区”。这种图景连接在一起,将十分相似于中国古代那个以所谓的阴阳鱼为特征的“太极图”,但作为“鱼眼”的正极点和负极点,将因其体积极小和被其异性极限粒子所包围的缘故而观测不到,不过,由于正极点极限粒子和负极点极限粒子占有宇宙二分之一的质量,其分量却更为突出,这也非常符合“太极图”用大块面积的黑白两色突出衬托“鱼眼”的意蕴。因此,“太极图”很可能就是宇宙中心的真实图景,宇宙中心是一个质量和密度最大的天体——太极球天体(如图)。

宇宙中心天体当然是理论推测,但科学家们也找到了类似天体的存在证据。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015年9月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银河系附近一个星系的中心,天文学家发现了一对超重黑洞(特大质量的黑洞)。它们就如同一对滑冰运动员,围绕着彼此不断旋转。双黑洞产生的能量极其巨大,使得寄主星系中心的亮度大大强于星系中成千上万的恒星,科学家将其称为类星体。对此种天体现象,该媒体以《银河系附近发现超大质量双黑洞:旋转似中国太极》进行了报道。天文学家的这一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再次验证了“统一信息论”的理论观点。2014年版的《新文明》一书中就

作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宇宙中心是一个作为宇宙最大天体的太极球天体(参阅[43],p85-86)。天文学家这次发现显然与《新文明》所指出的宇宙中心的太极图天体不尽相同(宇宙中心由黑洞和白洞组成),这个双黑洞也不是宇宙中心(宇宙中心由黑洞和白洞组成),但该次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宇宙是有可能存在类似于太极图结构的天体的,这就为宇宙中心的太极图天体论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作为宇宙中心天体的太极球天体形成后,由于中心点的极限粒子固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而两个极点又具有强大的膨胀性能,故它们将最终形成围绕中心点高速运转的态势,以此而生生不息地化生万物!一方面,对应于太极球“隐性物质区”一侧,将通过不断分解正极限粒子与合成负极限粒子而形成以反(负)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宇宙反(负)物质半区;另一方面,对应于太极球“显性物质区”一侧,将通过不断分解负极限粒子与合成正极限粒子而形成以正物质为主要成分的宇宙正物质半区,该区域正是人类所在的宇宙半区。不过,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下,由于人类只对正物质有感觉适应性,而无法形成对反(负)物质的有效感应,故如果真的存在反(负)物质半区,而且这个半区全部都是由负(反)物质构成的,那么人类现在也将根本无法对此产生认知,并由此便产生了认知隔离状态,而近期发现的所谓“宇宙墙”就具备这种特征。

“宇宙墙”极可能暴露了宇宙负物质半区的“冰山一角”

2018年,在意大利的一家天文研究所的新闻发表会上,该所负责人宣称,在距地球一百五十亿光年处的区域,发现了一座横跨35亿光年的宇宙墙,将我们所在的宇宙与外面的世界分割开来,科学仪器绘制的次声波构图显示那里寒冷异常,宇宙的任何能量和物质似乎到被隔绝在这堵墙之外,它空虚到了连真空能都可能不存在的地步。对此,国际权威杂志《新科学家》曾如此报道“这堵宇宙墙是完全虚空的状态,没有任何的星团或行星存在,甚至连暗物质也不存在,从科学探测仪里观察得知,这个空间格外低温,宇宙中任何物质似乎都完完全全都被隔绝在这个空间之外,这堵墙是一个完全的虚空状态,连人为的真空状态都无法达到这种境界。”在这之前,地理学家曾发现一个横跨间隔爲十光年的虚空地带,但事先并没有宇宙墙的概念,直到这个跨度爲35亿光年的虚空地带的呈现,地理学家才将它们命名爲宇宙墙。

这种存在特殊的宇宙构造用目前的已知科学实际都无法解释,所以有些善于幻想的科学家们就开始动歪脑筋猜想这种虚空构造能够是所谓的“另一个时空”或另外一个所谓的“平行宇宙”。这种理论目前很流行,原因在于它可信口开河、胡思乱想,根据就在于“我找不出根据而反驳者也找不根据”,这除了浪费脑细胞之外没有半点用处。也有人认为,“宇宙墙”是宇宙边界,但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首先,宇宙边缘正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膨胀,人类视线速度最大也不过是光速而已,目之所及也不可能在现阶段看到宇宙边界;其次,人类距离宇宙边界非常遥远,其间将有非常厚重的天体及物质区阻隔,这使得人类根本无法透视到宇宙边界。

“宇宙墙”极可能暴露了宇宙负物质半区的“冰山一角”

“宇宙墙”这一发现只有用新文明认知方式才能解释清楚。首先,“宇宙墙”非常符合宇宙反(负)物质半区的特征,因为只有这种天体才有可能对人类形成认知隔离,唯一不相符合的就是它的尺寸还远小于宇宙反(负)物质半区,但这也完全能够解释清楚,因为人类所在的宇宙正物质半区有着众多大尺度的天体及物质区,它们会在很大程度上遮挡了人类对宇宙反(负)物质半区的视野。其次,由于宇宙生生不息的交融汇聚,无论宇宙反(负)物质半区还是宇宙正物质半区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纯正,正物质及负物质都在不断向对方半区渗透,并由此还形成了包括行星在内的各种天体、物质体,只是正负物质在各自半区中分布相对较多而已,基于此,宇宙反(负)物质半区也会被可视的宇宙天体划分为大小不同的区域,“宇宙墙”的尺寸大小就很好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