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1 刀削面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是山西大同市的地方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流行于北方。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

2 晋南臊子面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臊子面是山西晋南临汾、运城一带的面食,各地面食制法不一样,各有特色。臊子面在山西尤以襄汾县河西地区(原汾城县一带)最为著名,故称汾城臊子面。臊子面选料用料考究,烹调讲究技术,且工序繁杂、工艺细腻。在民间夸闺女和媳妇臊子面做得好,形成这样的民谣:和下面,铁蛋蛋,擀下面,圆旋旋,下到锅里莲花转,舀到碗里飘牡丹,吃到嘴里拉丝线。

3 山西家常焖面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豆角焖面,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传统特色小吃。南方则很少见。焖面是利用水蒸气将面条、豆角焖熟,故称焖面。该小吃面条筋韧,豆角脆嫩,咸香味浓,食之利口

4 不烂子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不烂子(本名拌子)也称拨烂子,是一种山西省、河北省南部部分城市传统面食。在山西方言里把“拌”这个字拆成bú和làn两个音来读,谐音就成了“不烂子”。晋南以及部分其他城市叫做“馈垒”,如大同市灵丘县也叫“奎lui或奎lv”。不烂子将蔬菜(如土豆、茄子、豆角等)拌入面粉或棒子面,搅拌均匀后上笼蒸熟。春末榆树槐树开花时也可以用榆钱、槐花做食材。另外,白菜叶子也可以用来做不烂子,但是不需要蒸煮,直接翻炒即可

5 猫耳朵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耳朵是一种在山西、陕西等地流行的特色传统面食。其并非如名字所说用猫耳制成,只是因形似猫耳故名。在中国华北地区,猫耳朵大多像其他面食一样作为主食,而在南方地区多作为点心和小吃食用

6 揪片儿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揪片是山西运城、晋中等地的特色传统面食之一,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面片口感爽滑,劲道。在山西无论城市与农村,揪片是一种家常便饭。揪片以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工艺,在面食中独树一帜,流行晋中,驰名中外。将面粉用水和好、揉好,放置一会儿。然后,用擀面杖将面擀开,再用刀将面切成五六寸宽的几块,拿一块在锅边往锅里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这样边揪边煮,一会儿后,锅里的面就熟了。揪片操作简单,面片很容易入味,食之舒畅,容易消化,尤其适合于幼儿和老人

7 拨鱼儿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拨鱼儿又称溜尖或剔尖儿,是将白面或绿豆面和好后放在盘、碗之中以专用工具剔入锅中的食物,是山西省著名传统面食小吃。拨鱼儿以其方便快捷、口感香滑,利于消化而受到广大百姓的青睐,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居民的主要午餐之一。剔尖两端细长,中间部分稍宽厚,白细光滑,软而有筋,浇上浇头,再配以调味佐料,食之十分可口。一般来说,白面、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杂粮面、红面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剔尖。一名高手,利用特制拨板、铁筷剔出的红面剔拨股,粗细只有0.5厘米左右,半个小时即可供十几个年轻后生同时进餐。剔尖技艺之高,速度之快,令人咂舌。白面剔尖,更是中部家庭妇女的拿手好戏,较红面剔尖速度更快,变化更大

8 牛肉丸子面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牛肉丸子面是山西临汾的独有特产,始创于20世纪70年代,由临汾回民白荣祥先生首创,丸子面由地道的牛肉,回民风味的特质丸子以及特质面条为剂,混和特有的香料,和中草药,在配以独特秘制的牛大骨熬成的高汤,口味独特,香醇,令人回味无穷。在临汾的大街小巷,处处都可以看到牛肉丸子面的店铺,门面都不大,生意却不错。很多临汾人从外地回来,第一时间就是来吃牛肉丸子面,体验那香和辣的美味,而牛肉丸子面似乎也成了临汾人的象征。

9 手擀面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这种是带汤的手擀面,在晋南叫做“其子”。还可以用豆面、三合面擀出来,特营养。

10 莜面栲栳栳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莜面栲栳栳用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面做成的,将面揉精,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竖立在笼中蒸熟即成。莜面栲栳栳在山西民间除了是家常美食外,确实还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在雁北和吕梁山区,人们赋予吃莜面栲栳栳以"牢靠"、"和睦"等美好象征。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山西」面食之乡的十大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