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是泰國北部的一個小山村,這裡盛產茶葉、環境清幽、氣候宜人,華人眾多,享有“中國城”之稱。然而,這個村落更吸引人的是它背後那段被遺忘的歷史,關於一群不能回家也沒有國家的中國孤軍93師士兵們的故事。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1949年底,國民黨93師在西南地區兵敗進入泰國與緬甸境內,緬甸派兵驅逐無果後上報聯合國請求國際干預。蔣介石希望這支軍隊在反撲解放軍之時能發揮作用,命其留守此地等待號令。雖然這支軍隊中有部分官兵被接回臺灣,但還是剩餘數千官兵流落在異國深山,孤立無援,成為泰緬邊境的孤軍。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60年代末,孤軍來到了在泰國北部的山區,軍隊領袖段希文將軍給這個地方取名美斯樂,意喻生活美好和樂。泰國軍隊打不過93師,此時泰國北部又發生內亂,泰國軍隊以居留權為交易令孤軍為泰國政府征戰,利用他們來打苗共。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出於將士們的生存和他們的家屬及後世子孫考慮,首領段希文將軍決定答應泰國政府的條件,國軍殘部幫助泰國政府掃平動亂,用獻血和生命艱苦求生。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1970年,孤軍幫助泰國政府解決了令他們忌憚許久的苗共,而此時國軍殘部兵力不足3000人。為泰國立下功勞後,泰國政府兌現諾言,允許孤軍在泰國駐紮,並分批給予他們泰國國籍。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在改編入泰籍的儀式上,2500多名士兵上繳武器,見到緩緩落下的祖國旗幟泣不成聲,首領段希文將軍更是哭到暈厥。在背井離鄉漂泊21年之後,這支國軍殘部解甲歸田,以泰國居民的身份生活在美斯樂。他們告誡後世子孫修改國籍是身不由己,要飲水思源,不忘中華兒女的身份,希望有朝一日能迴歸故土。而93師官兵逝世後,他們的墓地都朝向北方,因為那兒有他們日夜思念的家鄉。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20世紀80年代泰北孤軍的故事受到很多人的關注。臺灣作家柏楊2003年來這裡訪問並將這段故事編著成書籍,費玉清的一首歌曲《美斯樂》,也讓更多人知道了“亞細亞孤兒”泰北孤軍的故事。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美斯樂村泰國的中國城 流亡海外五十載的國軍殘部歸國路

現在的美斯樂還保留著很多中華文化元素,隨處可見的中文路標和“還我國籍”的字樣。在段希文將軍創建的興華中學中,學生們學習中文繁體字、說漢語。大陸也有很多熱心志願者前來美斯樂支教,幫助孤軍後裔興辦教育。因歷史原因一支被遺忘的國軍殘部,流亡海外幾十載,但他們幾代人永遠牢記自己是中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