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初冬

還有3年就50了, 不能用秋天來形容,確確實實已經步入人生冬日。想想也覺幸運, 濟慈26就在肺結核的狂熱中死去, 雪萊40歲覆舟而亡。昨晚偶讀李商隱的詩作,看到45歲鬱郁而死,不禁跟先生驚歎:啊,我比他已經多活了好幾年哎!近日網上流行一幅漫畫:用電池來表示今生所餘電量, 70後的電池,充其量還有三分之一。家公和本家叔叔年近60而亡, 算來,要是跟他們同壽的話,我還只有10幾年;如果無病無險的到70歲,我至多也就是再活20來年。家父家母屬世間少有有福之人,他們年屆80而仍攜手相伴。我總懷疑有否他們的福氣,即便有幸活到80我也最多再活30來年, 想及此,未免喪氣, 其實,更深層的意思是要自己學會珍惜生命-這滴答逝去的時間,這永無回頭的今日。

人生之初冬

人生至此, 浮浮沉沉, 生死已然看淡,我是宿命主義者。相信所有一切過往皆是前世恩怨的今生報償。有的人、有的事,受過的傷、吃過的苦。不過是前生所欠, 今生來還,待還完,一切便了結,無他。惟願自己在今生不要再有任何形式的拖欠,無論錢財,無論恩怨。但求乾乾淨淨,好有來生的順順利利。特別喜歡哈代的一句話: we are like flies trapped in the net, the harder we struggle, the deeper we get trapped in.(我們都像陷在網裡的小蟲,越是掙扎,陷得越深)。不願再爭,不願再傷害。唯求心清、心靜。

看到木心的一句話:誠覺世事該原諒,但不知該原諒誰。心下釋然, 原來每個人都有不堪的往事,受委屈的一面, 無論你是俊傑還為凡人。人世裡摸爬滾打,自然難免傷痛。我們都是在傷人和自傷中,漸行漸老。對於那些無心人的傷害,我要說一聲,算了,原諒,一切過往,盡皆放下。惡意受的傷害自然有, 我不比孔夫子高尚, 也就是努力做到“以直報怨”。所以應該理解,很多時候, 我像刺蝟一樣豎起了尖刺,無他, 只是在受傷害之後的自衛。不過我的能力有限, 多數情況下,以直抱怨恐怕也做不到, 只好對自己說一聲,放下吧, 饒過自己。

自知有個經常失控的壞脾氣,終其一生,也是傷人無數, 雖然帶著個無意的心,終是欠下不知輕重的帳。但願受我或毒舌、或惡行之傷害的人,能夠接受我的道歉,以我剩餘人生幸福之名。 人生短暫, 我們自千年萬年的無中來,又去往千年萬年的無何有之鄉-這死亡的統治陰影下,無人能返的神秘國度。想及此,更珍視這剩下的點滴光陰。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吧, 無需過多計較他人的眼光和碎語。

人生之初冬

莎士比亞的文學創作分為四個階段,早期的作品總是帶有浪漫和樂觀的影子, 所以,雖然羅密歐和朱麗葉殉情而死, 但終留了個光明的尾巴, 兩大家族以兩位年輕人的生命為代價,換回了和解。到了後來, 則更多的是狂風暴雨、謀殺背叛,妒忌和陰謀, 人性的懷疑、社會陰暗的揭露以及命運的無常和冷酷,黑暗的色調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調。也被稱為他偉大的悲劇時期。在劇作家的人生最後階段, 好像一艘航船, 經歷了海上的狂風暴雨,電閃雷鳴,抑或也有傾覆的危險,最終抵達港灣。當此時,風平浪靜, 一派祥和, 劇作家的心境亦平和安定。 再體會他的作品, 這一時期的作家努力尋求 making compromise (和解)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詞彙, 我們拼搏掙扎, 最終卻發現總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無法到達的地方,征服不了的人心。 人真是渺小, 在神聖的自然面前, 在無法抗拒的命運面前。我之所以講到莎翁的一生寫作經歷,是因為它與我們的人生何其相似, 我們總是要由年少輕狂,漸而為中年的悲觀懷疑, 再到老年的萬般放下。所以, 我們到了最後, 總要尋求和解, 與自然、與社會、與周圍林林總總的關係, 與我們自己的靈魂。

人生之初冬

莎翁的十四行詩中死亡主題的詩歌佔了很大一部分, 如何抗拒死亡?詩人給出了兩個方法:繁衍後代和文學創作-在作品中留下永恆美麗和生命。第一條方法對多數人可行, 但也未始保險。 這第二條建議只適用於那些才子、他們的傳世之作。像我等藉藉之輩,自然難以實現目標。但寫作總是一條路,叫你在虛無的人世裡, 多少尋著點意義,抗衡這舉著鐮刀收割生命的無常。

人生之初冬

棕熊、松鼠,這些冬眠的自然之子,在大雪封山之前, 總要盡其所能的為自己存儲儘可能多的食物,再兼著吃得胖胖,以抵禦嚴寒。看秋日狂風吹散人生葉落, 我亦得為來生打算。 那就想想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吧, 如果有來生的話。 我自然還是希望能夠學識淵博,再有點才氣,有點狂放。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 還有蘇東坡的一句名言:書至今生讀已遲。要得著老天的眷顧,那現在就得儲備下足夠的糧草。看到架子上, 那麼多未讀的心儀書籍, 再看看曾經讀過,但卻浮光掠影的那些, 未免焦躁,讀書如擇友,無數需要接觸的新朋友;許多需要重新認識,再三磨合的舊相知。以我這不多的來日, 如何應付?一方面,認真地擇取,慎之又慎,勿在低檔次的損友上浪費功夫, 再者,與舊相知時時會面, 學得她們的精髓,提升自身品味,如此而已。

還是以這首終曲結束吧:

與世無爭兮性本狷介,

鍾情自然兮遊心藝苑;

生命之火兮暖我心田,

爝火熄兮羽化而歸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