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聖試禪心,沒通過考驗的不止豬八戒,他也沒通過

“四聖試禪心”,這是《西遊記》裡最經典的一次測試。

金錢與美色,往往能極大程度的誘惑他人。史上眾多成功人士曾經不住誘惑,最終投敵或者沉淪。

用這些測試唐僧師徒,再好不過了。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唐僧師徒中,只有豬八戒沒有通過測試,他要做上門女婿。

四聖試禪心,沒通過考驗的不止豬八戒,他也沒通過

這個結論有兩個證據,一是豬八戒與老母的對話,二是四聖留下的八句頌子。

原著道:“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薩請下山。普賢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間。聖僧有德還無俗,八戒無禪更有凡。從此靜心須改過,若生怠慢路途難!”

這八句頌子,不僅道出了豬八戒沒有通過測試,也道出了此次測試的策劃人是觀音菩薩,黎山老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三位都是受邀而來。

講明這一點,也有開脫之意,以免孫悟空胡亂怪人。

不過呢,這八句頌子還道出了一件事,唐僧師徒還有一位沒有通過測試。

誰呢?唐僧。

唐僧在測試期間的表現堪稱完美,原著道:“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蝦蟆,只是呆呆掙掙,翻白眼兒打仰……三藏道:女菩薩,你在家人享榮華,受富貴,有可穿,有可吃,兒女團圓,果然是好。但不知我出家的人,也有一段好處。”

這兩處的表現,四聖對唐僧還是滿意的。面對金錢和美色,毫不動心。

可是,接下來唐僧的所作所為,卻讓四聖不滿,原著道:“三藏見他發怒,只得者者謙謙叫道:悟空,你在這裡罷。行者道:我從小兒不曉得幹那般事,教八戒在這裡罷。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麼。大家從長計較。三藏道:你兩個不肯,便教悟淨在這裡罷。”

自己不想留,卻要把徒弟留在這裡。

這樣的做法,哪像大德高僧?佛講“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可唐僧卻成了“我不下地獄,有徒弟替我下地獄”。

有此想法,四聖滿意?不可能。

四聖試禪心,沒通過考驗的不止豬八戒,他也沒通過

老母接下來的“急抽身轉進屏風,撲的把腰門關上”不是生氣他們試圖推脫,而是表達對唐僧自私自利的不滿。

同時,唐僧讓自己的弟子留下,還說明一件事,他內心深處對此處的田產和美色都是動心的,只是自己要取經,不方便留下罷了。

假如不動心,也不會讓徒弟留下享福。

所以說,唐僧的表現與豬八戒一樣,區別在於一個藏在心裡,一個付諸於行動。

這兩點,為書生的猜測。

但,猜測也是有其他依據的。什麼依據呢?八句頌子的最後兩句:“從此靜心須改過,若生怠慢路途難!”

假如只是豬八戒沒通過測試,已經點名批評了,也就沒有必要說這兩句了。

四聖試禪心,沒通過考驗的不止豬八戒,他也沒通過

所以,這兩句不是說豬八戒的,而是說唐僧的。讓唐僧靜下心來,一心一意的去取經,否則前路艱難。前面的“聖僧有德還無俗”,只是一句客套話,給唐僧留足面子罷了,以免被徒弟恥笑。

唐僧悟出這一點了嗎?沒有。

假如有,取經路不會那樣的坎坷。

正因唐僧沒有靜下心,才導致一難接一難,明明幾年可以到達西天大雷音寺,結果用了十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