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善忠:接軌上海是舟山戰略發展的選擇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對長三角一體化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長三角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更好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局,並要求上海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同時,總書記對浙江工作也作出重要指示:“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這為新時代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實踐遵循。如何全方位接軌上海,把一體化引向深入?日前,記者專程採訪了浙江省舟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問題研究專家李善忠。

李善忠認為,舟山群島新區接軌上海是新時代戰略發展的選擇。從舟山的地理、區位、資源、基礎及定位、目標、任務等方面分析,應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首先是在改革開放領域。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創新發展的排頭兵,全國第一個保稅區、保稅港區、綜合保稅區、自貿試驗區都落戶上海,為全國提升區域開放水平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2017年3月15日,國務院批覆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地點落戶舟山群島新區)後,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設定位、戰略目標和階段任務都有自己特色。當前,舟山需要研究謀劃浙江自貿試驗區與上海自貿試驗區聯合協同,申報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經濟腹地型”自由貿易港,這對於帶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和引領長江經濟帶更好發展,連接“一帶一路”倡議通道,服務於國家發展大局更為重要,更加有利。同時,對標上海自貿試驗區,借鑑成功經驗,複製創新成果,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投資營商環境打造、金融和交易市場對接、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推進國家賦予舟山的各項重大試點任務。

其次是基礎設施領域。舟山作為上海大都市圈的成員之一,享受上海的同城效應,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的互聯互通顯得更為重要。目前,舟山與上海的海陸交通是舟山趕超發展的最大瓶頸,在實現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建設北向大通道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只有開通了舟滬跨海大橋,才能使舟山這隻“大鵬”具備“雙翅”而東越太平洋,西貫長江帶,才能真正成為國家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點。據悉,上海將制定“上海大都市圈”發展規劃,舟山要及早對接,爭取列入規劃,實現舟山城市歷史性改變。從更長遠目標來說,努力爭取建設接軌上海的城際高鐵,真正實現互聯互通的同城化。

再次是產業發展領域。上海在推進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創“五大中心”建設的過程中,規劃全力打造電子信息和汽車兩個世界級產業集群,積極培育民用航空、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綠色化工4個世界級產業集群。這一“上海製造”規劃與舟山的產業發展規劃非常接近,這六大產業中的綠色石化、航空製造,舟山也列入了國家規劃的重點,海洋電子信息、海洋生物醫藥也已經起步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業中船舶修造是舟山的特色優勢,上海也是國家重點的造船基地。因此,對照上海六大產業集群,舟山如何與之“協同發展、差異發展、配套發展、一體發展”,大有文章可做。

最後是科技創新領域。上海的高校、科研機構較為集中,全球500強企業落戶數量、國家級創新研發人才名列全國前茅。因此,舟山在這兩大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積極合作對接。一方面根據當前舟山確定的發展產業,如何藉助“上海力量”為我所用。另一方面上海科創中心研發的新技術、新產品,哪些可以在舟山實現產業化發展,成為舟山發展的新動能。

李善忠認為,舟山接軌上海將會在新時代展現出新作為,創造出新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