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科技热讯|探索微观世界有了中国“慧眼”

一周科技热讯|探索微观世界有了中国“慧眼”

01

探索微观世界有了中国“慧眼”

一周科技热讯|探索微观世界有了中国“慧眼”

————

由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显微光学核心部件及系统研制”26日通过了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具备了高端超分辨光学显微镜的研制能力。在当今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研究中,高/超分辨光学显微镜发挥着重要作用,10—100纳米尺度的超分辨显微光学成像是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此前,我国基本依赖于进口,严重制约了我国相关前沿领域的创新。历时5年攻关,苏州医工所科研人员全面突破了大数值孔径物镜、特种光源、新型纳米荧光增强试剂、系统集成与检测等关键技术;研制出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双光子显微镜、受激发射损耗(STED)超分辨显微镜、双光子-STED显微镜等高端光学显微镜整机;建成了高端显微光学加工、装调、检测以及显微镜整机技术集成工程化平台,为我国高端光学显微镜的发展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02

新石墨烯基太赫兹探测器问世

一周科技热讯|探索微观世界有了中国“慧眼”

————

来自俄罗斯、英国、日本、意大利的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探测器。新设备既可充当灵敏的探测器,也可作为工作频率在太赫兹范围的光谱仪使用。太赫兹波是介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的电磁波,具有穿透性强、安全性高、定向性好等优势,有望用于医疗、宇宙探索等领域。但现有太赫兹探测器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太赫兹波与检测元件(晶体管)之间尺寸不匹配。晶体管仅百万分之一米,而太赫兹辐射的波长是其100倍,导致太赫兹波从探测器身边溜走。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制造了一个光电探测器,由封装在氮化硼晶体之间的双层石墨烯组成,并与太赫兹天线发生耦合。在这个“三明治”结构中,杂质被逐出石墨烯薄片之外,使等离激元更自由地传播。被金属铅束缚住的石墨烯片形成了一种等离激元谐振器,而石墨烯的双层结构使波速可在一个宽范围内调谐。

03

我科学家首次实现量子纠缠态自检验

一周科技热讯|探索微观世界有了中国“慧眼”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陈耕等人在测量设备不可信条件下实验,获知了未知量子纠缠态保真度信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了量子纠缠态的自检验。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领域的重要资源。学术界通常采用量子态层析的办法来测定量子纠缠态,这种方法类似于医院中的CT扫描。通过量子态层析可以重构出纠缠态的形式,进而获得纠缠态的保真度等重要信息。

04

我国首款全复材多用途无人机首飞成功

一周科技热讯|探索微观世界有了中国“慧眼”

————

中国首款全复材多用途无人机——翼龙I-D无人机23日在西部某机场成功首飞。翼龙I-D无人机通过采用全复合材料结构等措施,在起飞重量、升限、航时、通讯等方面都有大幅提升,可应用在情报获取、监视、侦察、反恐、边境巡逻、缉毒和反走私等安全领域。无人机技术一直是备受世界各国密切关注的领域。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抓住全球无人机发展进入创新跨越新时期的机遇,以先进的研发技术和产业优势推动无人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化发展。其中,翼龙系列无人机是航空工业的“拳头产品”,并逐步成长为国际无人机市场“中国制造”的一面旗帜。

05

世界首个柔性变电站投入商运

一周科技热讯|探索微观世界有了中国“慧眼”

————

世界首个基于柔性变电站的交直流配电网,26日在位于张北县小二台村的阿里巴巴数据港投入商业运行;未来配电网是什么样?它给出了一个雏形。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邱宇峰表示,这是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第一次由中国人提出概念并加以实现的伟大实践,“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天”。

柔性变电站就是对不同形式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高效变换,并以灵活可控即插即用方式接受和分配电能。其“柔性”主要体现在:电源和负荷接入是柔性的:可以交流供电也可以直流供电;不同端口间功率调节是平滑的、无间断:一路电源故障后,另一路电源自动承载全部负荷,没有任何间断;电源和负荷在电气上是连接的,但电能质量问题(谐波、无功、电压暂降)是相互隔离的:它相当于一个防火墙,防止电网侧的谐波污染进入用户侧,反之亦然。根据初步测算,光伏发电采用直流升压,提高了光伏系统效率约2%;数据服务器采用直流供电,每1万台服务器可节省投资约60万元,数据中心降低能耗约10%—20%。

- END -

·免责申明·

本文部分图文整理自网络

本文如无意侵犯某方的知识产权,告之即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