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

善於說話的人,應該不斷擴大自己思考的範圍,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否則,如果只是茫然地模仿別人,那麼根本不會增加我們的知識,實在是徒勞無益。

根據人生哲學的觀點,開拓自己的道路,使自己成為一個能思考、能創造的人。這樣的生命才會更有意義。我們在訓練自己的說話膽量時,尤其要培養自己的創造能力。

有不少人偏愛“死讀書”的方式,可能是看別人這麼做,便一味模仿;也可能認為這是一種用功學習的好辦法。雖然死讀書比完全不讀書要好一點,但這實在不是一種良好的方法。事實上,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只是把作者早就想過的事情,重新加以描繪一遍而已。所以,我們看別人寫的書,或聽人家報道的事情,或看電視上人家的表演,等等,都只是一種被動的接受。在這些時候,我們根本沒有動腦筋去思考。

因此,如果我們整天光看一些自己喜歡的書,欣賞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電視節目,那麼,我們腦中的稜角就會越來越平,且會慢慢地失去自己的思想,一味的跟著書的作者和電視演員的思路思考下去。

記得有位著名的作家曾說過:“當你看別人寫的書時,只不過是讓作者的思想在你腦中溜過去而已。”此可謂一言中的。所以。我們應該只把他人的想法當做參考。否則,自己就會是一個每天騎馬、坐車的人,無法感受到用自己的腳走路。

在我們閱讀他人所寫的書時,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對其內容加以質疑、反駁,或回想一下自己平時的思考,看與書中的內容是否異同,等等。如能每讀一書,都進行比較、質疑,刺激大腦,因而形成自己對事物的獨特看法,這樣可以說學習成功了。如果做不到這樣的話,只是一本書又一本書地、一遍又一遍地接受別人的思想,毫無自己的看法,那將是徒勞無益的。只是把別人的思想放入腦中,會讓腦部擁塞起來,反而沒有一點空間能容納自己的思想了。

當我們閱讀他人的作品時,不免會對作者的美妙文句、描寫方式、修辭手法及幽默情調等大加讚賞,併產生共鳴。但是,如果我們依葫蘆畫瓢,照搬照套別人的詞句與風格,那麼是絕對成不了作家的。相反,如果我們通過接觸他人的作品,使自己受到刺激,並藉此把自己腦中的潛在意思表現出來,訴諸文字,那就可以不斷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當然,一開始我們的想法和表達方式都可能是幼稚。拙劣等。但它完全是通過自己的大腦加工出來的,具有很強的獨立性。

是否具有創造能力,是檢測一個人智力發展水平的一個標準,是一個人事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說話信心和魅力的培養也無疑離不開在學習過程中的創造能力。至少,我們在學習說話時,如果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思想,心裡也會踏實一些,而這種心理上的踏實,本身就是一種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