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几十年,却影响历史一千多年,《兰亭序》真伪探寻(一)

出现几十年,却影响历史一千多年,《兰亭序》真伪探寻(一)

神武兰亭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爱好书法的朋友恐怕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的吧,这就是《兰亭序》的开篇。《兰亭序》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了,没有之一。但有记载的《兰亭序》真正面世的时间却只有几十年,但它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却一直延续到现在以及以后,而关于它的身世真伪却还是迷雾重重。

《兰亭序》有四绝:书、文、事、秘。王羲之之所以被称书圣,绝非虚名,纵览今古,四绝齐全,且无一不佳,怕也是独一无二了。四绝中,其实只有一绝是无庸置疑,就是修禊其事(一群文人在兰亭聚会),余下三者众说纷纭,迷雾缭绕,而且全是围绕着兰亭真伪问题发生的。今天我就一起先来探寻《兰亭序》文章内容的真伪吧,事先声明,《兰亭序》的书法艺术价值地位是无可撼动的,是中国书法历史第一帖,没有之一。

出现几十年,却影响历史一千多年,《兰亭序》真伪探寻(一)

关于兰亭真伪的问题,我们要先从《世说新语》这本书说起。《世说新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集,南北朝时南朝宋刘义庆撰。鲁迅先生认为此书是他招聚文士,集体编纂而成的。后来南朝梁著名的文学家刘孝标又为此书作注,为它锦上添花。刘孝标一生坎坷,唯好读书,有“书淫”之称。为注此书,他引用了四百多种书籍,今多不存,因此《世说新语》也具备了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既为后人的学术研究提供素材,又为他们的学术观点提供依据。而关于兰亭真伪之说就由它开始。

清末有一当朝重臣端方,他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和金石家,他曾经收藏到唐代《兰亭序》五大摹本之一的定武本,为求真伪,向当时著名的碑学名家李文田请教鉴定。李文田是广东人,咸丰九年的探花,官至侍郎,书法闻名当世。李文田看了之后,当时的结论是唐以后的“兰亭”,“文尚难信,何有于字”。啥意思呢?就是说:唐代以后的兰亭,文章内容都不可信,何况书法呢。他认为存世的“兰亭”,从文到字都是假的,论据便来自《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记载,原文仅25字:“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意思是说,王羲之听说有人把他写的“兰亭集序”和石崇写的“金谷诗序”相比,认为他的文章可以和石崇相匹敌,心里非常高兴。原文之下有刘孝标的注:“王羲之《临河序》曰:‘永和九年,岁次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休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娱目骋怀,信可乐也,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矣,故列序时人,录其所述,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左,前余姚令会稽谢腾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根据这些记载,李文田认为,王羲之原作叫《临河序》,而《兰亭序》是到了唐朝后,唐代人起的标题。《临河序》仅153字,但是《兰亭序》却320余字,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这句开始往后,后面的字乃唐人“妄增”;这些字会不会是刘孝标为引文简洁删掉的呢?李文田认为不可能,原因是《临河序》在“录其所述”之下有42字为《兰亭序》所无,注家引文可能有所删节,不可能有所增添。

出现几十年,却影响历史一千多年,《兰亭序》真伪探寻(一)

定武兰亭

李文田关于兰亭真伪的疑点说当时反响平平,却拉开了近代“兰亭辨伪”的序幕。1965年6月《光明日报》发表郭沫若的长文《由王谢墓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以李氏兰亭真伪疑点说为重要论据,认为兰亭序不仅书法是伪托,连内容也被后人篡改。此文一出,南京文史馆馆员高二适即著文《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予以反驳。而这场辩论当时也是轰动一时,甚至惊动了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关于学问的求真,有比没有好。

出现几十年,却影响历史一千多年,《兰亭序》真伪探寻(一)

高二适先生《兰亭论辩》手稿

其实李文田并不是当时对兰亭唯一心存疑虑的人,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画家八大山人朱耷也曾提出过质疑。朱耷曾经写过不下八九本《临河序》,其中文词一律都是《世说新语》中的哪一篇,而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兰亭序》文。而且写的这几本《临河序》都是一样的内容,所以不可能是笔误。其中有一本后有自跛的一段话:此为王逸少《临河集序》,近世所传定武本凡三百二十五字,《临河序》止得百字。更碑室一本,较山人所临字大,子昂北道那得此耶!八大山人记。(《大风堂名迹》第三集)。这段话不仅否定了定武兰亭,而且顺便讽刺了赵孟頫的失节(赵孟頫是北上为官时写下的兰亭十三跛),这也是难得的珍贵资料。

出现几十年,却影响历史一千多年,《兰亭序》真伪探寻(一)

八大山人《临河序》

出现几十年,却影响历史一千多年,《兰亭序》真伪探寻(一)

八大山人《临河序》

出现几十年,却影响历史一千多年,《兰亭序》真伪探寻(一)

八大山人《临河序》

再往前看,我们来到唐朝初年,当时的大书法家欧阳询奉命带领十数人编篡了《艺文类聚》,在卷四“三月三日”项下,收录了《兰亭诗序》,但是只有前半部分一百二十四字,基本上和《临河序》接近,没有“夫人之相与”以下的二百字,这是值得关注的。《旧唐书》中关于《艺文类聚》的撰述有一项非常重要的记载:“《欧阳询传》:武德七年,诏与裴矩、陈叔达等受诏撰《艺文类聚》一百卷,奏之,赐帛二百段。“由记载来看,欧阳询编撰《艺文类聚》是始于武德五年,终于武德七年。由这个时间点来看,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根据刘餗(唐初集贤院学士,兼修国史)的《隋唐嘉话》所述,“太宗为秦王日,见拓本惊喜,乃贵价市大王书,《兰亭》终不至焉。及知在辩(才)师处,使萧翼就越州求得之,以武德四年入秦府。”由此可见,李世民得到《兰亭序》的时间是武德四年,而欧阳询编撰《艺文类聚》的时间是武德五年至七年。而且在武德五年至七年正是《兰亭序》轰传于世的时代,那么以欧阳询在当时的书法和朝廷地位来说,不可能没见过《兰亭序》的真迹。那么他编撰《艺文类聚》的时候为什么不采录《兰亭序》全文三百二十四字,而只是采录了与《临河序》接近的前半部分的一百二十四字呢?这不能说不是一个谜。

出现几十年,却影响历史一千多年,《兰亭序》真伪探寻(一)

我们虽然不知道谜底,但我们可以做合理的猜测。在我看来可能是欧阳询他们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人,不愿意自己欺骗自己。他们知道《兰亭序》是可疑的,但又不能采录《临河序》,所以只能采录与《临河序》接近的《兰亭序》的前半部分一百二十四字,用来搪塞。这样既可以不违背秦王的命令,也可以满足自己的良心,顺便给后世留下一条发现真相的线索。真是煞费苦心啊,这种苦心在《兰亭序》真伪不成问题的时候,不容易看出来;但在《兰亭序》的真伪又成了问题的今天,却是明如观火了。

亲爱的读者朋友,你们关于《兰亭序》还有什么线索没有,欢迎回复讨论。今天关于《兰亭序》文章内容的真伪探寻就到这里,下一篇我们从文字书法的角度再来一起探寻这道美丽的谜题吧。关注我,关注中国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