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手机当“哄娃神器”,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屏幕前的你发现了吗?

现在身边的“小眼镜”越来越多

小小的人

厚厚的眼镜

吃力的认识这个世界

拿手机当“哄娃神器”,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而这个罪魁祸首

便是电子产品

拿手机当“哄娃神器”,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手机变身“哄娃神器”

“检查结果显示,孩子的右眼散光125度,这将大大提高孩子近视的可能。”27日,郑女士带着3岁的孩子到南平市妇幼保健院眼科检查,当她得知诊断结果后感到十分着急,“孩子才3岁,怎么视力就出现问题了?”

通过与医生的进一步交流,才得知这一切都是自己惹的祸。

电子产品变身“电子保姆”

原来,郑女士在家加班时,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工作,索性将手机或平板电脑甩给孩子,让他安静地坐在一处玩。

有的时候,孩子闹起来真心没办法。不过让他玩手机游戏、看动画片或是刷“抖音短视频”,立马安静了,没想到这竟然会影响视力。

“孩子又哭又闹的时候真是烦人,把手机往他面前一放,他立马就不哭了。”家住锦江花苑的蔡女士同样习惯用手机“哄娃”。

据蔡女士介绍,她的孩子今年5岁,已经上幼儿园了,“孩子放学早,平时接他到家,我们大人都比较忙,就会拿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给他看动画片。”蔡女士反映,她甚至还会将玩手机作为孩子平时完成任务的鼓励,

蔡女士

孩子不好好吃饭或者赖床的时候,我就会以玩手机为条件,让他配合自己。

“担子”落在眼睛上

长时间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势必会导致眼睛酸痛,那么家长们用手机“哄娃”到底对孩子眼睛伤害有多大?记者来到了南平市人民医院,向眼科主任、主任医师钟文慧了解了相关知识。

钟主任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孩子视力下降,这个家长都普遍知晓,可从近年来到门诊就医的近视儿童有增无减,甚至出低龄化的特点,不难发现危害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拿手机当“哄娃神器”,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其实,幼儿时期没有爱护好眼睛,将来‘担子’会更重。

钟主任介绍说,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眼睛还处于发育阶段,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上的画面颜色过亮、晃动过速,会给孩子眼睛造成强烈的负担。

对于如何预防近视

钟医生也给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

↓↓↓

预防近视最重要的方法,莫过于鼓励孩子走到户外、拥抱大自然,确保每天两小时正常光线下的户外活动;

通过做眼保健操,按摩眼睛四周的穴位以增强眼眶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消除眼内的过渡充血,解除眼疲劳;

对于学校要求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完成相关作业的情况,建议控制接触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为1个小时左右。

建议家、校、医院联合建立孩子屈光档案,对孩子成长过程的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管理,有效预防近视及延缓近视发展并降低高度近视的发生率。

心理隐患“可大可小”

最近,市民严荣芬阿姨倍感焦虑,过去活泼的孙子,自从“爱上”手机后,就开始变得闷闷的、不爱说话。

我们让他别玩手机,他就把门锁上,把自己关在房里。

针对这一现象,记者咨询了中国第二届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成长指导师高富玉。她告诉记者,电子产品对孩子心理安全的危害可大可小,重点是在如何引导和帮助上。

高富玉

其实,孩子迷恋电子产品的原因有很多,家长首先要做的是“查因”。

拿手机当“哄娃神器”,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很多时候孩子感觉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快乐、学习上有些不成功,他们通过接触电子类产品来缓解学习焦虑,逃避学习压力;

有的孩子则是因为缺少家庭给予的精神养分,如认同感、成就感等,他们希望通过游戏闯关赢得虚拟的鲜花、掌声来获得自信感和满足感;

更多的是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他们本身就热爱追求电子产品中一些刺激性的游戏;

当然有些孩子是真的用于学习。

在高富玉看来,引导孩子从电子产品的世界里走出来,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电子产品与纸质阅读的刺激是不一样的,画面色块和快速浏览对孩子的刺激是成百倍增长的。长时间的接触会使得孩子内心无法平静,从而影响到学习。又因为使用的状态是自我封闭的,所以孩子的交际能力也会随之减弱。

那该如何引导呢

↓↓↓

高富玉建议,轻微的手机瘾网瘾可以采取家庭式治疗帮助孩子走出来,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陪伴及关爱,寻找一些可以一起玩的室内外亲子互动游戏。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还能发展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改善一下家庭环境,让孩子尽可能少地接触到这些电子产品,让孩子从“线上”走向“线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