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子女继承父母事业,这张全家福爱意满满啊!

你家里是不是也有这样一本相册,里面的照片记录着过去,承载着回忆。黑白的老照片,背后的往事从不褪色,每次翻阅,往事如电影般在眼前放映。新加入的彩色照片,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和年轻一代的灼灼芳华。里面的全家福,讲述着家里的团圆故事。家住长沙市岳麓区望城坡街道长华社区的侯识元拿出他珍藏多年的相册,将每张全家福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第一张全家福

1956年,21岁的侯识元怀着满腔热情放弃了继续升学深造的机会报名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军人。1960年侯识元退伍后分配至郴州许家洞某矿,从事物探工作。

1960年,侯识元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伴蒋景凤,介绍人是蒋景凤的姨妈。侯识元和蒋景凤一见钟情,在次年春天,定终身。两人结婚57年感情一直很好,为对方考虑多过自己。侯识元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蒋景凤做菜总是按照医嘱给侯识元做有利于他身体的菜。侯识元为此对老伴十分感激。

1961年11月,侯识元和蒋景凤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次年一家三口在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侯识元说那时候照相也才几毛钱,但是也挺奢侈,不会常去。只有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才会去。1964年和1968年两个女儿相继出生。三个可爱的孩子给原本紧张的工作带来了不少的乐趣。


三子女继承父母事业,这张全家福爱意满满啊!

上世纪八十年代侯识元一家的合影。



三个孩子继承父母事业

1965年侯识元和蒋景凤工作调动来到了宁乡黄材镇。在艰苦岁月里,妻子和孩子的陪伴是侯识元最大的慰藉。

侯识元心疼妻子白天忙工作,回家还要照顾年幼的三个孩子,就请了一个保姆,侯识元记得保姆的工资是10元钱一个月。“你可别小看这十块钱,那时大米才8分钱一斤,鸡蛋才2分一个。”侯识元说。

1979年,大儿子从学校分配到宁乡,来到了父母工作奋斗了半辈子的工作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1982年,侯识元从单位退休,大女儿顶了他的职。

1990年小女儿参加工作,四年后也调回了宁乡。儿女参加工作后依然陪伴在自己身边,父慈子孝,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让二老觉得生活中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侯识元和蒋景凤多年来一直教育儿女要爱国爱党爱工作。儿女们也牢记着父母的家训。工作认真负责,在单位上都是有口皆碑的好青年。从父辈到子辈,侯识元一家把青春无怨无悔地交与祖国,他们的信仰从未褪色。


三子女继承父母事业,这张全家福爱意满满啊!

侯玲(左一)带孩子回家和爷爷(左二)、奶奶(右二)、爸爸(右一)团聚。



四世同堂的幸福聚会

侯识元的孙女侯玲是大儿子的女儿,作为最大的孙辈,和二老相处的时间最多,侯识元提起孙女也是满满的幸福和自豪。“我那孙女读书也努力,工作更加不用大人费心。”侯玲大学就读于湖南商学院,由于离家近,孙女每周末都会来看望爷爷奶奶。这让二位老人觉得孙女似乎还是当年那个在院子里满地跑的小孩子,天伦之乐尽逍遥。

侯玲毕业后去了深圳,二老也想过让孙女回长沙就业,一家人团团圆圆。但是侯玲觉得外面的城市发展更大,孙女对事业的执着与认真二老表示理解和尊重,也希望孙女有更好的发展。

2016年侯玲找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2017年就和丈夫有了孩子。侯玲带孩子回家的时候,二老喜不自胜,看着出生、一手带大又看着出嫁的孙女如今也初为人母了。当年的小女孩有了幸福的生活,从需要照顾的孩子开始自己照顾孩子。以前的一切仿佛还历历在目……

可以说,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读懂了家文化,也就读懂了中国人。人行千里,家在心里,即使你的工作和生活再“忙碌”,也不差按下快门的这一秒。有一种幸福就叫全家福。


▌文:杨天朗

▌图:受访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