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科舉考試作弊,本是狀元,卻被判為第二,結果把考官驚呆了!

說起蘇軾,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個天才。這傢伙從小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作為唐宋八大家,他和父親弟弟一家子就佔了三個席位。他不光在文壇獨步風騷,還寫得一手好字,發明了東坡肉,可以說是一位世間少有的奇才。

他科舉考試作弊,本是狀元,卻被判為第二,結果把考官驚呆了!

可是這個奇才雖然才華橫溢,卻卻也先後幾次在科舉考試中作弊。先說第一次蘇軾蘇轍兄弟二人,他們在鄉試的時候被安排在同一個考場的很遠的兩個座位。蘇軾接到題一看,卻傻眼了。為什麼呢?因為蘇軾完全不記得這個考題出自哪一部典故,所以完全無從下筆。對面的蘇轍看到哥哥急的抓耳撓腮,有心幫忙卻苦於監考老師一刻都不鬆懈。忽然他不禁心生一計,只見蘇轍拿起了自己的筆桿子,就像看筆一樣,長長地往筆管吹了一口氣。到底是蘇家兄弟,蘇軾頓時喜出望外,奮筆疾書,頃刻便交了答卷。原來,那篇考題出自《管子》的註文,筆管不就是“管子”嘛!蘇轍一吹筆管,蘇軾便醒悟了過來。

他科舉考試作弊,本是狀元,卻被判為第二,結果把考官驚呆了!

嘉佑二年的時候,蘇軾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策論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就是要求考生引用古今論典,闡述儒家的“仁政”思想。歐陽修在閱卷時看到了蘇軾的文章,覺得寫得非常好,打算提拔為狀元。但是轉念一想,這麼優秀的文章,能寫出來的只有我的學生曾鞏了吧?為了避嫌,歐陽修把這篇文章排到了第二位。試卷拆封以後才知道文章原來是蘇軾所寫。

他科舉考試作弊,本是狀元,卻被判為第二,結果把考官驚呆了!

在這篇文章中蘇軾提出了 一個非常有趣的論點,他說,“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 意思是,堯帝時期,皋陶主管刑法。他三次要求殺人,都被堯拒絕了。歐陽修一直不知道此典出自何處,好不容易見到了蘇軾,便問於此。蘇軾隨口答,《三國志·孔融傳》,你自己去找吧!結果歐陽修徹夜翻閱,怎麼也找不到此典。蘇軾又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雲:‘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他科舉考試作弊,本是狀元,卻被判為第二,結果把考官驚呆了!

也就是說,《三國志·孔融傳》並沒有這個論點,這個故事是蘇軾自己編的。他認為,古人都可以這樣編故事,為什麼我不能呢?還好歐陽修是個開明的考官,他聽後恍然大悟,對蘇軾的活學活用極為欣賞,還評價蘇軾:“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在歐陽修的極力推薦下,蘇軾才名盛極一時。

他科舉考試作弊,本是狀元,卻被判為第二,結果把考官驚呆了!

嘉佑六年,蘇軾和蘇轍又參加了宋朝的制科考試。這種考試於科舉不同,是由皇帝親自出題,整個宋朝只舉辦了22次,通過的只有41人。這次的考題是《禮義信足以成德論》。這次輪到蘇轍想不到出處了。只見蘇軾不慌不忙,一邊向考官索要硯臺,一邊佯怒:“小人哉!小人哉!”蘇轍一聽,立馬明白了考題出自《論語》的“樊遲學稼”注。這是孔子罵樊遲的一句話:“小人哉,樊須也!”結果,兄弟二人雙雙高中。

奇才蘇軾,不僅文才敏捷,科舉考試的作弊都這麼自如。除了仕途不順,他這一生也算是讓人驚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