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限高杆曾7小時被撞9次 公交“削頂”多因司機開錯道

武漢限高杆曾7小時被撞9次 公交“削頂”多因司機開錯道


武漢限高杆曾7小時被撞9次 公交“削頂”多因司機開錯道


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 綜合報道

12月27日,武漢593路公交車撞上限高架,雙層大巴被削頂,限高架橫穿巴士2層。事故造成8名乘客受傷,1人去世。

這不是武漢公交第一次“被削頂”。

武漢限高杆曾7小時被撞9次 公交“削頂”多因司機開錯道

把鏡頭拉回到數年以前,2014年4月,武漢漢口常青路賀家墩鐵路涵洞附近發生驚險一幕:一輛568路公交車司機沒有按規定走限高4米的主幹道,誤入限高3.5米的輔道,撞上限高梁,車頂被削掉三分之二。萬幸的是,公交車二層乘客很少,僅有兩名乘客受輕傷。

2013年10月19日,在同一個事發地點,同一根限高梁,就曾被一輛71路雙層公交車撞上。當時的事故原因也是司機走錯車道。

2011年7月武漢509路公交車行至鐵路橋下,司機見前方堵車,拐入橋側輔道,主道限高4.3米,而輔道限高為3米,雙層公交車淨高為4.1米,結果撞上限高梁。交管部門介紹,司機對限高梁估計不足,操作不當,被處以行政拘留7天。

2011年1月13日上午,一輛583路雙層公交車,經過發展大道漢口火車站外時,不聽協管員勸阻,將重達10餘噸,標有3.8米的限高架撞倒,公交車車頭受損,發展大道漢口火車站段單向交通堵2小時。

一年過後,也就是2012年9月,媒體報道稱武漢市三環線內的32座高架橋、立交橋將全部安裝限高梁,以限制重型貨車通行。但是在漢口解放大道三陽路高架橋和香港路高架橋當天剛換上去的“硬槓槓”卻頻頻被撞,從凌晨7時到下午3時許,共發生9起撞梁事件。

武漢限高杆曾7小時被撞9次 公交“削頂”多因司機開錯道


雙層車司機撞“限高架” 多因習慣、僥倖?

據警方通報,此次事故發生的原因是,武漢市公交集團公司593路雙層公交車誤闖洪山區白沙洲大道八坦路高架匝道,與限高梁發生碰撞。現場視頻顯示,一輛雙層大巴車此時筆直地往前行駛,在一處高架橋的位置,撞擊限高架,往前行駛了數米之後才停下。

事發時,據當時乘客稱,司機在車的一層,根本沒有意識到撞杆了,但此時,上層已經能夠明顯聽到哭腔和喊叫聲,此後,直到有人拍車窗司機才緊急停車。

為何按既定線路行駛的公交車會“撞杆”?記者查詢發現,武漢公交車“削頂”多因司機臨時改路線。比如,2014年4月,武漢漢口常青路賀家墩鐵路涵洞附近發生驚險一幕:一輛568路公交車司機沒有按規定走限高4米的主幹道,誤入限高3.5米的輔道,撞上限高梁,車頂被削掉三分之二。

而當時,車上的乘客稱568路公交車進涵洞的速度較快,在行駛在離洞口5米遠的輔道時,一頭撞上了3.5米高的限高架。限高架的橫樑,從車頭一直往車尾平推,削過中部之後,公交車才完全剎住。

事後,武漢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事故車輛的駕駛員,之前是駕駛單層車,但專門受過雙層車駕駛培訓,具有三年以上的駕齡,而依據當地交警調查,事故系公交車司機開錯車道所致。

為何一個受過專業培訓,有著多年駕齡的駕駛員,會開錯車道?據瞭解,當日駕駛員之所以釀成事故,原因就在於按照平時駕駛單層車的經驗習慣,他走的是輔道,對限高架的高度估計不足,加上出事地點正好位於主道和輔道的分岔口,有時進站公交車過多,都停到輔道上去了,這也在客觀上,導致一些公交車習慣性地走輔道。


數據也許反映不出什麼,但值得追問的是,為何類似事故頻頻發生?

據瞭解,武漢公交集團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停止購買雙層車,但是一些雙層巴士卻還在“服役”,而在一些高架橋和隧道入口,都還設有限高架。這就導致本身是為了限制渣土車進入城區,但是公交車也因此不能進去。即,城市道路建設時,很多新修的高架就沒有考慮過開行公交車,但是當幾條高架匝道上下重疊的時候,就會出現空間不足的問題。

對此,曾有武漢公交集團負責營運的業內人士建議,在大城市內,對於擁有雙層公交的線路來說,司機必須要對沿線的交通道路條件爛熟於心,另外,也要挑選年長的司機擔任雙層公交駕駛員,言外之意是,只要司機素質過硬,應該不會出現問題。

但這只是假設,查閱相關報道可知,往往採取“硬剛”限高架的,反而是一些“老司機”。對此,一些網友也認為,一次事故是偶然,那麼多類似的事故疊加在一起,還是偶然嗎?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宋瀟創作,在今日頭條和封面新聞獨家發佈,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