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很难看懂吗?

郑福良ZFL


不难看懂,只要跟着我杨角风一起来解读大明王朝1566,就能理解了:

附上最新的一期解读:

御前财政会议,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把去年的烂账报了,一个是把今年的财政开支定了。

在此期间同时严党和清流又展开了一番明争暗斗的较量,终于嘉靖帝坐不住了……

(因为引用原文太多对话,对文章权重有影响,后面的截图图片将通过文字处理,增加部分对话。)

一、幕后的嘉靖帝(一):

财政会议一开始,嘉靖帝是一直没有露面的,不仅不露面,连眼睛都不带睁一下的,我们看严世藩跟清流的较量。

直到听说户部不肯签字时,终于睁开了眼,开始默默地听着,因为以徐阶为首的清流一派不肯签字,严世藩故作聪明地给他们扣帽子:

“你们户部到底要干什么?”

吕芳听了一愣,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他们不会同舟共济的,严阁老只是烤火,暗中叫好。高拱不愧是老江湖,巧妙地躲过这次攻击,同时又狠狠地反击一下,站到了道德制高点:

“户部,是大明的户部,不是我们的户部!”

高拱感觉还不过瘾,再加上一句:

“而不是什么你的吏部,工部!”

听到这几个人一直在扯皮,整个会议陷入了无休止的人身攻击当中,严阁老继续烤火,司礼监的太监们都不耐烦地左晃右晃……

嘉靖帝显然是听烦了,起身上了次厕所,当听到高拱说户部这个差事干不了了,显然是生气了,重重地关上了马桶盖。

这一摔,善于揣摩圣意的严阁老立马明白嘉靖帝是不耐烦了,马上制止了严世藩的攻击,要求回到正题上去。

二、幕后的嘉靖帝(二):

面对严嵩的呵斥,严世藩娇羞地喊了一声爹,严阁老立马制止他:

这下子,嘉靖帝高兴了,轻轻地关上了厕所门。

随后严嵩一看大家都不吵了,转过来关切的问高拱有什么困难,没等说完,吕芳马上再次强调会议纪律,不要东扯西扯,议事就是议事,别动不动就提罢官。

再然后就是详细的对账了,司礼监不停地打圆场,不管说什么,他都说是有这么回事,随后告诉大家这笔钱都是宫里花了:

这个账算的,只字不提借船的租金,而且这个船能还回来吗?我看够呛,因为随后严世藩还说海上运输木料,大船都翻了好几艘……暗示,这十艘船是还不了了……

只是这句话深得嘉靖帝心,一看有人买账了,嘉靖帝迫不及待地敲响了铜罄,这个红算是批了。

随后就是工部的亏空,这个工部的亏空主要在宫里修宫殿上,只是超支这么多,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嘉靖帝并不考虑这些问题,他考虑的是谁给这笔账买单?

这里插入一段许多集后的剧情,嘉靖帝面对胡宗宪进京时,曾经对吕芳讲过,东南不能没胡宗宪,而收成这里国库拿七成,严嵩拿三成,他也是认的,再多一成,他也能忍,再多了,就得除掉严嵩了。

这里专门提到浙江的新安江修河堤花了多少钱,这是重点要记下来,后来嘉靖帝见胡宗宪的时候,就专门提到了花了这么多钱怎么还是决堤了?由此可见,嘉靖帝一直在默默听着报账,而且全记下来了。

三、幕前的嘉靖帝(一):

随着清流的不断进攻,严世藩有点招架不住,一个劲地把花钱的事往嘉靖帝头上推:

最后吕芳又出来打了圆场,建议让户部签字……

……后面这段上一期讲过了,前面的是上一期漏掉的,现在转到嘉靖帝出场……

因为张居正算账算得非常清楚,每一笔花销都是正当的,只是严世藩还是揪住给不给皇上修宫殿的事不放。严世藩根本就没明白嘉靖帝到底想要什么,他想的不过是自己这边钱不要少便可,其他的,并不怎么在乎。

前面烂账报了,反正朕一句话都没说,以后出了问题,拿你们试问!

等严世藩拿周云逸的后台攻击清流,清流拿生活作风问题攻击严世藩,嘉靖帝实在坐不住了,该出来透透气了……

为什么嘉靖帝明知道严世藩等人是什么货色,仍然要重用他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这首诗里面,不管长江水清,还是黄河水浊,只要能灌溉,都是好水。有点类似于白猫黑猫理论,先不说这个理论到底正确与否,最起码在统治者看来,能抓来老鼠的,自然就是好猫,至于通过什么手段来抓,这我管不着。

四、幕前的嘉靖帝(二):

嘉靖帝还是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由此可见,他根本就不关心银子够不够的事,他更关心的是谁在捣乱,谁在挑战自己的权威:

嘉靖帝一出马,等于骂了吕芳和严嵩,你们这俩废物,还得等朕出马收拾烂摊子,来,严嵩,你说到底谁是奸臣?

严嵩心里骂死严世藩了,这个笨蛋儿子,招惹谁不好,把这位爷招惹出来了,我该怎么回答?

面对嘉靖帝的逼问,严嵩还是怂了,不敢继续发难:

嘉靖帝要的是钱,只要清流们能签字他就能走完流程,至于打击清流的事,那是你们严党要干的事,跟朕无关!

这个严嵩的回答,滴水不漏,账都走的明账,这话也就说给清流们听听,嘉靖帝一百个不信,因为后面他自己都说过严嵩拿三,国库拿七。

回头再教育一番严世藩,没事多像你爹学学,别没事逮到人咬着不放。可惜不知天高地厚地严世藩还拿张居正跟周云逸说的话如出一辙来抨击清流,嘉靖帝不耐烦了……

等于是严世藩这个笨蛋,逼着嘉靖帝给周云逸恢复名分:

五、幕前的嘉靖帝(三):关于冯保打死周云逸的事,我们前面几期详细分析过,这就是帝王之术,反正朕没叫打死他,都是你们这些太监擅自揣摩的。

揣摩错了,杀了你;揣摩对了,你干了,那是朕圣明;揣摩对了,你干了,事后朕反悔了,那是你愚蠢!

严世藩一看自己的攻击武器没了,一下子也怂了,马上要回家消除自己的污点,让第九房姨太太回娘家。

前面说了好多遍,嘉靖帝的重点根本不在这里,只要能给朕弄来钱,你就算娶十八房姨太太,朕也不管,总之一句话,你们都是忠臣,都给朕捞钱去!

大家都成了忠臣,谁是奸臣呢?

冯保啊!

这个锅最后得司礼监的人背了,刚才一群人还恨冯保恨得刚刚的几个太监,都露出了兔死狐悲的神情……

只是吕芳是何许高人,做脏活,自然得脏着来,明着把冯保干了,事后嘉靖帝又后悔了,他怎么办?

吕芳才不傻呢,面对嘉靖帝的提问,明知道是冯保掌的刑,也只能装糊涂:

回头,吕芳就把冯保的东厂提督撤了,弄到裕王府当了皇孙的大伴,也算是埋了一颗冷种子。

所有的事都安排妥当了,现在该说说怎么给朕弄钱了吧?

增加国库银两,就两个方法,开源节流,节流是没希望了,张居正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花钱的法呢,还是严阁老厉害,提出了一个“改稻为桑”的国策,嘉靖帝竟然同意了。

岂不知,这一千多万两到底有多少能进国库?

那么这个“改稻为桑”的国策,为什么裕王等人都反对呢?嘉靖帝为什么又同意推行呢?严嵩等人心里到底打的什么算盘?我们下期再讲!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如果你对大明朝这些奇葩皇帝不了解还真看不懂,看这个电视剧最难的就是怎样理解嘉靖(朱厚熜)这个人。他为什么二十多年不上朝?


电视剧中嘉靖一出场开场白是唐朝诗人李翱的那首《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一诗,“练得身形似鹤行,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开场白很重要,真是佩服编剧刘和平的水平,从这首诗里你就能了解嘉靖“择两端而取中庸”的治国之道。


剧中的严嵩父子和徐价、高拱、张居正的党争关系,还有严嵩父子既然是所谓的“奸臣”,那么这爷俩有什么长处得到嘉靖的赏识,这个历史背景同样要了解,不然你很难判断里面的权力纠葛和对人物正邪之间的辨析。

再就是要了解嘉靖朝的朝庭管理构架,很复杂,如批红、司礼监秉笔、内阁、首辅、锦衣卫、等这些权力机构的此消彼长。


剧中主角海瑞其性格显然在剧中得到了美化,海瑞其人清廉耿直忠诚是比较接近史书的,但其睿智显然被夸大了。再就是对明朝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以及倭寇的实力要了解,不然你会觉得堂堂大明朝打几个倭寇咋会这么难?

电视剧从开始到结束就为一个“财政”为线索,说白了就是缺钱 缺钱 再缺钱,造成缺钱的原因是什么?显然电视剧中不可能给你细致回答,这个你要去了解。等你把这些弄明白了再看电视剧就会心有体会。甚至还能在脑海里形成自己的判断,那么对整个剧情就会透彻了。


可以读一下《明朝那些事》这本书,此书还算比较接近人物描写和历史背景。这部电视剧我认为是最近几年非常优秀的一部作品,演员对人物的刻画相当到位,遗憾的是对剧中一个重要人物胡宗宪的结局没做展示,恐怕这也是编剧和导演头疼的事,毕竟是一部弘扬正能量的剧本,所以呢对胡宗宪的死因你也要去了解。据说下一部《大明王朝1587》也在筹拍中,看完1566就能更加容易看懂下一部了。


老梦Meng


前段时间热播的《声临其境》中,王劲松老师配了《大明王朝1566》的海瑞,他是这样评价这部电视剧的:

我之所以选它,一个是它的重量,是豆瓣评分第一的电视剧,这个戏是我生命当中最重的一部,迄今为止我觉得。你看的很重的东西,你不敢轻易去触碰它。你触碰它你会,你会受伤,你会很疼。

这样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且先看一下这部剧的配置。这部电视剧由著名编剧刘和平执笔(代表作《雍正王朝》、《北平无战事》),由著名历史剧导演张黎执导(代表作《走向共和》、《少帅》、《雍正王朝》)。这两位擅长历史剧的男人通力合作,更集结了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王庆祥等一大批老戏骨,为我们奉献了一场关于权谋的影视饕餮盛宴,打造出了一部历史正剧的巅峰之作。

明朝嘉靖年间,皇帝避居西苑,一意炼道修玄,却能牢牢的把握住大明王朝的各项大权。而具体的权力则掌握在以严嵩为首的内阁和以吕芳为首的司礼监手中,以裕王为首的清流一直得不到嘉靖皇帝的重用,只是作为对严嵩的一种制约。但是在裕王的第一个儿子(嘉靖的第一个孙子)出生之后,朝野微妙的政治平衡开始被打破,天平开始偏向裕王党。

严嵩集团为了进一步搜刮民脂民膏,决意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的基本国策,而嘉靖皇帝为了更多的赋税,批准了这项政策。而清流党则看到了其中的弊端,也看到了严嵩一党的野心所在,决意拉拢严嵩的学生浙直总督胡宗宪。而严嵩一党又增加了丝绸的订单量,一场斗争由“改稻为桑”烧起,从浙江一省烧到了朝堂之上。

这部剧为什么好?我想最主要的就是这部剧真正把朝堂写清楚了,把那些帝王将相写清楚了。这部剧站在了历史的角度上来看这些人物,,而不仅仅是在这部电视剧中看。对于这些真真假假的人物,这部剧不仅仅做到了同情和理解,还做到了批判,这才是这部剧真正的亮点所在。先来看看那个高高在上的嘉靖皇帝:

本剧的第一集中,嘉靖皇帝率先出场却在第三十三分钟时才说出自己的第一句台词,他背了唐代诗人李翱的《问道诗》:“练的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他尤其钟爱最后一句,面对清流和严党的互相攻击和指责,他说:“你们这些人,有些是云,有些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都是忠臣,没有奸臣”。这是嘉靖的帝王心术,在他快要挂的时候,他对儿子交了老底:“没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看清楚了,贤时便用,不贤便废黜。——引自本人头条号文章《影评之一部全面超越《雍正王朝》的作品》

再来看严嵩,所有的人都知道裕王是将来的皇帝,严嵩自然也知道,那么严嵩为什么还要和裕王对着干呢?那是因为如果他不这样做,自己会死的更早,而杀死自己的则是嘉靖皇帝。

因为嘉靖皇帝要做许多事情,但是嘉靖不能自己来做,而做的人则是严嵩。就像杨继盛和沈炼必须要死,但嘉靖自己却不能担骂名,所以让严嵩来杀。

严嵩是这样的坏人,那么他的主要对手清流们就真的好吗?

为了斗倒严嵩,张居正对裕王冠冕堂皇的表示:“不如就让浙江彻底乱了,就当是我大明朝身上烂了一块肉。”如此清流,到底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权力?严嵩倒台后,徐阶升任首辅,而他的家人却参与了圈地活动,徐阶和严嵩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这就是这部剧伟大的地方,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人的真面目。但是这部剧并没有试图去否认人性的光辉之处。它同样塑造了一个直臣海瑞,让一切的邪恶在他的面前烟消云散,让我们相信世界上还有一种力量在激励我们前行

最后是一段嘉靖和海瑞的终极对话:

嘉靖接着说:“天下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就凭你,读了一些高头讲章,学了你家乡人丘浚一些理学讲义,就来妄谈天下大事,指点江山社稷。你岂止这个比方不恰当?在奏疏里妄谈尧舜禹汤,妄谈汉文帝汉宣帝汉光武,还妄谈唐太宗唐玄宗、宋仁宗、元世祖。朕问你,既然为君的是山,你说的这些圣君贤主,哪座山还在?”海瑞回曰“都在,在人心里,在史册里。”

以上。


逆流时代


《大明王朝1566》大概讲了个古今政局万变不离其宗的故事,与其说是历史剧不如说是政论片。

先是各方势力 1、连年赤字的内阁国务院由任人唯亲的严嵩和儿子朋党们既得利益者把持者。

2、裕王红二代思贤改革派要兼顾倒严和政绩还有不让皇帝觉察动了他的根基。

3、中办司礼监使命是为了党产为了皇室,根系全靠亲情维护和矛盾内部处理。同时与沈一石等商人有着数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4、胡宗宪封疆大吏掌管两江一省朝廷赋税大头又加倭寇外患。二把手和布政司却是严嵩的人。

5、县域的政策执行者海瑞 高瀚文们。

一件“天谴”正月十五前都不下雪开局,内阁暗指报天象的人是红二代们背后使诈在动万历根基,其实是想瞒住亏空到开不了张的国库,雪来了后,大家终于想出个“改稻为桑”的国策。此时誉王绵延子嗣有了皇孙。

为了推行人民抵制的国策干出了毁堤淹天。县官不如现管,于是誉王推荐了刚正不阿的海瑞和王用济当县长。严嵩势力推荐了高瀚文为知府从上层压力下方。高瀚文的两难自减的方法其实只是书生用气,在胡宗宪的启发下明白难以行的通,高也未落入严嵩和沈一石的陷阱。

毁堤淹田等事长大天庭,嘉靖用人之际尽然没有免掉严嵩。严党却越发猖狂终究倒台。海瑞奉命进京,直到写了天下第一奏书,嘉靖临终时没有处死海瑞。

完。

电影记忆体


难懂吗?

这部剧,对不太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并不难懂,跟着剧情走就是了,难懂一点的,也就是嘉靖皇帝没事要让内阁大臣们写“青词”,还表扬严嵩青词写得好,并多次出现这个情节。青词是什么,暗喻了什么,可能有点不懂。

其它情节,跟着剧情走,没有太晦涩的情节,相互间利益纠缠,交待的都很清楚,没什么难懂的。对于对历史不太喜欢的人,剧中一大群演技高超的老戏骨精彩的演技,也足以吸引粉丝捧场了。只是剧中人物,可能为大家最熟知的,只有李时珍了。哈哈……

反而,对于明史有些了解,却知之不深的人,可是真的会觉得有些难懂。所有出场人物,几乎都是大名鼎鼎。除了嘉靖皇帝外,严嵩、严世藩父子,徐阶、高拱、张居正三界首辅齐聚一堂,司礼监吕芳等一干太监斗法,冯保给小万历当大伴。胡宗宪、戚继光抗倭,救灾引发贪腐案。还有杨金水是否真有其人等等。再加上一个不知轻重的海瑞,后面左右过一段历史的裕王妃……这里面,皇权、内阁、裕王、司礼监几方缠斗,场面如此宏大,每个场景,每个人物,每个事件,每句台词都睁大了眼去看,去体会其中的机锋,去查查明史。这么看,当然难懂啦!

不多写了,自己去看剧吧!





净月暖阳


张黎的《大明王朝1566》。1:我喜欢看历史书,多少兴衰事,都付笑谈中。2:我喜欢看历史剧,这部电视剧,在我心目中排第二,第一是《走向共和》。3:看历史,你就知道,再大的人物,也是有血有泪的人,他也是饿了吃,困了睡,他也有我们普通人的烦恼,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正好他在,他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而已。4:网上云:锦衣卫老七和齐大柱一言不合就脱衣,晾出胸大肌,看的小女子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这是要搞健美先生吗?5:一群老戏骨,互相飙戏,看着大呼过瘾。6:倪大红的严嵩,诠释了什么叫大奸似忠。7:陈宝国的嘉靖,就是个重度神经病人,感觉粉抽多的既视感。8: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族类,没有之一,你看看中国顶尖人才的官场斗法,你就会知道了,那真是党同伐异,杀人于无形,就这点聪明才智都用于内耗了。9:中国智谋的最高境界,脸上风平浪静,心中五海波涛。《大明王朝1566》《纸牌屋》和此剧比,差着20个《权力的游戏》。


我爱鱼豆腐


这个剧不难看懂,主要围绕皇权和相权,主要是内阁之间权利斗争博弈,虽然剧中看似有几股势力,比如,司礼监,严嵩一党,以裕王为首的改革派,等等,本质大体上分为两派势力,一派以维护皇权利益一派,比如司礼监和严嵩,一派以裕王为首的改革派,主要内阁派。本剧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都是围绕倒严,从上至下、从里到外,从朝廷到地方官府,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血雨腥风。而严嵩一党和司礼监一样幕后代表皇帝,为皇帝办事的,看似是倒严,其最终目的想削弱皇权过于集中,过于贪腐,已经凌驾于国家和人民生死之上,而内阁派,就想通过打击严党,扩大上层士族权力,牵制过于膨胀的毫无节制的皇权,维护皇权和相权的平衡。


小布蚊


《大明王朝1566》不是太难看懂,不过在看之前,建议补充几本书、几部作品:

一,电影类,《大明劫》《绣春刀》系列。前者讲的是明朝的土地制度,中央与地方、官方与乡绅之间在土地资源争夺方面的拉锯,看完这个,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改稻为桑”这个国策在推行起来为什么那么困难、而又为什么那么着急去执行这样的国策。后者讲的表面上是明朝的锦衣卫制度,实际上是皇权、相权之间的拉锯,即首辅+司礼监与皇帝权力之间的分割问题。看完这个,就知道为什么皇帝也会怕严嵩父子,为什么吕芳是最好的太监。

二、官制书籍类,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专看明朝一章;《万历十五年》,虽然讲的是嘉靖孙子万历朝的事,但是其中的官制非常清楚,而且还有交集人物张居正、海瑞等。总督、巡抚、布政使、学政之间关系是什么?六部的分工如何?票拟批红是怎么一回事?东西厂和锦衣卫之间关系如何?这些政治常识的补充,有利于更好理解电视剧中各个人物之间何以制衡。

三,通史类,《明实录》如果觉得太枯燥,就直接看通俗史吧,《明朝那些事儿》虽然不太忠于历史事实,有演绎夸大成分,但是资料来源还是比较靠谱的,对于人物的刻画非常深入,有大量细节支撑,尤其是对嘉靖帝如何驾驭群臣,写得深入浅出,值得一看。

看完这些,再打开这部电视剧,从改稻为桑、海瑞查案、抗倭倒严最后惊天一疏,你对这部电视剧的理解会比别人深一个层次:在权谋斗争之外、精湛表演之外、历史故事之外,分明还能看到大时代各个人物的无奈和努力,挣扎和败北,即使是呼风唤雨的嘉靖和刚正不阿的海瑞,也还有自己无可奈何的时刻。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厚重得不亚于严肃文学的好电视剧。

祝观看愉快!


今天道


没有吧,电视剧主题是表示社会问题的根源是背后不受限制的皇权而不是所谓的奸臣当道,整部剧重点突出的都是海瑞和嘉靖的冲突。只是这种题材剧和以前海瑞骂皇帝戏剧一样容易让人与目前的政治现实相联系,不被政府所容,禁播了一段时间,故让一般人产生一种高深感。


围城150307581


难不难懂?如果说看懂,频繁出现的关于明朝各种问答应该少一多半。如果说没看懂,问这部戏的问题又太少了。这部戏和《万历十五年》一样,就是揭开繁荣的面纱,让你看看盛世危情的。只要不是先入为主,不是以市场,以GDP为绝对标准看待历史,这部戏的主题相当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