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育兒經”越來越科學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永遠是這個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於不同家庭而言,教育孩子方式的變化也見證著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思想的轉變。由對傳統思想的固守到對新思想的追隨,從‘育兒經’這一個小方面,反映出時代的進步。”家住市中區立新小區的居民範女士說。

範女士的女兒1982年出生,孩子出生後,由於範女士工作忙,孩子就交給父母照看。“那個時候我家裡的條件差,工資也低,孩子出生後我也沒時間照看。在這期間,我是趁著週末休班的時間,回父母家看看孩子。那個時候我工作忙,加上父母住在農村條件也不好,當時只要能讓女兒吃飽、穿暖、少生病,我就很滿足了。”範女士說。

範女士記得,當時她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8個小時以上,加班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根本沒有時間去想該如何培養孩子。“當時也沒有什麼早教中心、學前教育等機構,即使想培養孩子,也沒有環境。”範女士說。

“現在的條件比我們那時候好太多了,女人從懷孕到生產,從坐月子到育兒,越來越科學,更加以人為本。專業的孕嬰老師會教你,如何在孕期每個階段進行合理的營養補給,生產後如何給新生兒洗澡、餵奶、換尿布等,各種可能遇到的育兒問題,都能幫你解決。”範女士說,如果是在40年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只有一些有經驗的老人才知道。

家住市中區文化北里的市民秦先生介紹說,他的兒子是1991年出生的。相比範女士的女兒,秦先生的兒子出生後在物質生活方面要好了許多。“如今,很多父母會給孩子報興趣班。”秦先生說,對上世紀90年代初的孩子來說,早教班、親子班、專長輔導班等還是很小眾的。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改變命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催生出如今越來越火的早教市場。

“我給兒子報的第一個特長班就是美術班。那個時候不少家長都想讓孩子有個特長,也不會考慮孩子願不願意學,只要是孩子不厭煩,就讓孩子去學。”秦先生回憶說,記得教孩子的特長老師說,他學過幾年美術,怕荒廢了多年所學,就開了一個美術學習班,學習班的孩子都是朋友介紹去的。“我兒子學的那一期有五六個孩子,老師講解、示範,並逐一糾正孩子們畫畫的姿勢,一板一眼教得很是認真,孩子們對於這樣的學習機會很珍惜,每個孩子學習的勁頭都很足。”秦先生說。

那個年代的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可以早一點開啟智力開發和技能學習,讓孩子們在更加富足、安全、健康的環境下茁壯成長。而現在,父母不再為了一種特長而讓孩子去學習,而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享受生活、適應社會發展,父母在培養孩子擁有一技之長的同時,也培養出孩子果斷的行動力和克服困難、抵禦誘惑、戰勝不良情緒的應變能力。

“2012年,我的外孫女出生了。”範女士說,從外孫女一出生,女兒就請了一位月嫂專門照顧小寶寶,按照科學育兒的理念培養孩子。

“在孩子4個月大時,我和女兒就帶著孩子去了嬰兒游泳館,孩子1歲時開始上早教課,現在6歲的孩子已經學口才、學美術1年時間了。”範女士說,外孫女很喜歡畫畫,每天都堅持畫畫寫字。

“現在給孩子報一個興趣班,會先問她願不願意去學,感不感興趣,如果她不喜歡堅決不報。”範女士說。

從老一輩人教育孩子經驗,到現在的科學育兒,時代發展,年青一代父母的育兒觀念和老一代有了很大的區別,他們越來越重視對孩子全方位的培養。“我在羨慕現在科學育兒觀的同時,也特別感慨。社會進步讓現在的孩子更加幸福。”範女士說。 (記者 蘇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