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这是中国建桥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制造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通道项目。9年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们在大海深处“穿针”,构筑起全长55公里的世界级跨海通道,

向超级工程背后的英雄们致敬!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700多年前,过伶仃洋时文天祥感慨万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至今日,依旧慷慨激昂。

如今伶仃洋上依旧烟波浩渺,但一条跨海“巨龙”横空出世,它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既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它就是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跨海“巨龙”的背后,是无数超级英雄的辛苦付出,因为这群可爱的建桥人,港珠澳大桥有了许多“世界之最”:

世界最长、综合难度最大跨海大桥,世界最长、最深海底公路沉管隧道,世界最大难度深水无人对接的公路沉管隧道,世界首创海底隧道“半钢性”沉管结构,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什么才是响亮的“中国名片”?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大国工程是中国由大到强的新“名片”,更是“中国制造”刻下的新注脚。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林鸣,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


过去的10年,林鸣将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了这座大桥上,博弈深海,踏浪伶仃洋,他带着4000人的铁血军团,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现实!

林鸣和他的团队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自主研发,面对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将33节,每节重达8万吨,长达180米,宽约38米,高11.4米的钢筋混凝土管,在伶仃洋水下50米深处,安装成长达6.7公里的海底通道。这一项施工的技术难度,堪比“海底穿针”。

这33节沉管,从E1到E33,每一节都有自己的故事。在林鸣眼里,它们就像他的每一个孩子。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第一个孩子——E1,它有一个很浪漫的名字,叫“深海初吻”,但安装的整个过程却一点都不浪漫:林鸣和他的团队,在海上连续奋战了整整96个小时,5天4夜没合上眼,终于,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成功安装!这一举动,填补了中国外海沉管隧道技术的空白!

而在林鸣看来,命运最曲折的当属第十五个“孩子”—E15,由于回淤出现异常情况,不得不两次被拖回工厂。第三次浮运之后,才成功下水。

E15三次沉放的背后,是林鸣带领着中国工程师们,157天不舍昼夜的坚守。但如今谈到它们,林鸣却显得云淡风轻:“这样的困难都能克服,我们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还有什么难题不能克服呢?”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建设港珠澳大桥期间,中国工程师们发明了1000多项专利技术,将国外同行们眼中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作为总工程师,林鸣带领团队攻破无数难关,一起熬过无数个夜,但他也有熬不住的时候。在筹备第八个“孩子”——E8沉管安装的关键时刻,林鸣出现了鼻腔大出血,情况十分危险。

“工程建设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是第一步。”这句话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林鸣心中,也成为他坚定的信条。于是在做了两次全麻手术后,他立马又投入安装工作,医生只好跟着上船。

10年来,几乎每到关键和危险的时刻,林鸣都会像“钉子”一样,几小时、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钉”在工地。但海底隧道建设中的辛苦,这位“不听话”的病人谈得很少,只有外在的变化暴露了一切:他瘦了整整40斤。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017年5月2日晚,伶仃洋上海风劲爽、烟花绽放,安装船上一片欢呼,叫声、掌声和泪水交织成一片。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顺利合龙。中国媒体,乃至世界各大媒体,都在为这项超级工程的完美落幕欢呼不已,而林鸣,却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偏差测量结果。16公分的偏差,于水密工程而言算是成功。

中国的设计师、工程师、外籍专家包括瑞士、荷兰的顾问……大多数人也认为滴水不漏,没问题。再者,茫茫大海,暗流汹涌,把一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达6000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重新对接,一旦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算了吧。”“还是算了吧!”几乎所有人都想说服林鸣罢手。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千钧压顶,该何去何从?突然,林鸣内心有一个声音响起:如果不调整的话,会是自己职业生涯和人生里,一个永远的偏差。很快,林鸣做出了决策——返工重来。

外方的工程师有些都已经买了机票准备回家,也被他“抓”了回来。林鸣后来形容这一切像是西天取经:这就是最后给你一个考验。但他经受住了这场考验:天道酬勤,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偏差从16公分降到了不到2.5毫米!几十倍的差距!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中国工程师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全新的建设难题,已经不仅仅是创造新纪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国家及行业科技创新的实践,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智慧和实力!正如林鸣所言:“我觉得是一种精神,包涵我们的自信,包涵我们的智慧。”

众所周知,中国是著名的桥梁古国,中国的桥梁建筑也在世界上位于前列。桥梁代表的不仅仅是两岸的交通距离,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再现。港珠澳大桥的出现,让中国变成了,世界沉管隧道领军国家之一!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苏权科,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总工程师


港珠澳大桥穿过的地方,有一片中华白海豚保护区。为保证建桥后,白海豚还能像以前一样活蹦乱跳,不减少数量,研究人员三百多次出海跟踪,拍了三十万张照片,将当时海里将近一千两百头白海豚,都进行了标识。

他们把白海豚的习性全部摸清,制订了严格的技术保证规程,并且要求团队在施工时,先把白海豚驱赶到安全海域,确保500米范围内没有海豚再进行施工。从施工至今,没有因为施工,而伤害一只白海豚。这么多年过去,白海豚的数量,反而增加了。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苏权科说:“在伶仃洋上建桥,除了进行创新以外,也是争一口气,就是我们建桥也不要总是输给外国人。”

建二十三公里的钢桥,用钢量四十二万吨,相当于十个鸟巢,或六十个埃菲尔铁塔。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怎么才在短时间内,把钢箱梁做出来?苏权科及团队开发了自动化生产线,用机器人焊接,自动化控制,然后在工厂里,精密地制造钢箱梁,形成了世界上最好的钢箱梁自动化生产线。这样的钢结构,只有中国能够生产,只有在中国。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大桥建设者“超级工程”的背后,还有那些默默奉献的大桥建设者。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港珠澳大桥——人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工程,而伟大的工程也没有辜负一个伟大的时代。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向这些建设者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