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唐山燈火輝煌——唐山人記憶深處的小山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唐山燈火輝煌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唐山燈火輝煌——唐山人記憶深處的小山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唐山的小山曾與北京的天橋、天津的勸業場齊名,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小山還是唐山的商貿、餐飲和文化娛樂中心。曾經的說法是:不到小山,不算到過唐山。相聲大師侯寶林、評書大師袁闊成都曾在這裡演出討生活。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唐山燈火輝煌——唐山人記憶深處的小山

小山,本是唐山(大城山)南麓的一面丘坡,北低南高,南坡陡然下跌,形成一面高坎。如果從地理的角度說,小山是燕山南部餘脈的“收山”之處,再往南,一直到渤海岸邊,只剩一馬平川。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唐山燈火輝煌——唐山人記憶深處的小山

作為唐山最早和延續時間最長的繁華鬧市,小山的形成發展,與中國最早的標準軌距鐵路和最早的火車站有關。1882年,中國自己修建的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鐵路北端終點處,正是後來形成的唐山市中心繁華區。這裡,建了中國最早的一座運營火車站。據史料和後人回憶,這個火車站當初只有站房3間,站房西面有鐵瓦頂尖房3排,是鐵路職工宿舍。起初,這個車站只是個裝煤站,從這裡把煤裝在兩噸的斗車裡,用馬拉到胥各莊,再從那裡裝船運往天津。後來有了蒸汽機車牽引,鐵路向西延伸到天津,向東延伸到山海關,運輸量大大增加,不僅運煤,還辦理客運和貨運,這個車站已不適應需要。1896年,規模更大、設施更先進的新火車站落成,老車站廢棄不用,但老車站的地名卻留了下來。與老車站相關的還有老道口。當初修建唐胥鐵路時,留下三個方便行人穿越鐵路的人行道口,其中老道門道口就在老車站處。正是這個老車站和老道口,為小山的繁榮提供了最初的條件。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唐山燈火輝煌——唐山人記憶深處的小山

地處鐵路之南的小山本是荒涼之地,許多窮苦礦工選擇了居住在那裡,上工下工都要經過老道口。老道口還是去往火車站的必經之路。漸漸地這裡過往行人多了起來。於是開始有人在小山西側、老道口南面擺攤,賣吃食茶水,剃頭修鞋,相面的、算卦的、變戲法的、打把式賣藝的也來了。最初人們只在露天擺攤,早來晚走,後來就有人支起涼棚、搭建板房,住下來成為坐商。再後來,有了小飯館、小旅店、小戲園、說書館,甚至有了煙館、妓院,地痞流氓、惡霸土棍也來了。早期的小山,興旺熱鬧中,夾雜著諸多醜惡流弊,被稱為“雜八地”。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唐山燈火輝煌——唐山人記憶深處的小山

隨著小山的興旺,一些富商豪紳開始看好這裡的發展前景,紛紛在此投資興辦商貿、餐飲、服務、娛樂業。20世紀30年代,富商白月亭仿照上海大世界在小山最高點興建“小山大世界”,成為小山商業中心的標誌性建築。小山大世界為兩層建築,分東西兩部分,中間有天橋連接;這裡有天宮電影院、天娥大戲院、小桃園飯莊,有日用百貨,乾鮮果品。小山大世界的影響巨大,在它的周圍,陸續建起了規模檔次更高的旅店、飯莊、商場、浴池、書館、戲院。漸漸地,小山開始擺脫“雜八地”的印象,成為唐山這座工業重鎮的城市繁華中心和形象代表。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唐山燈火輝煌——唐山人記憶深處的小山

小山也是唐山的文化娛樂中心。從早期的拉洋片、耍猴、變戲法、打把式賣藝,到後來的說書、唱戲、演皮影,再到後來的電影院、大戲院,小山的文化娛樂事業遵循著中國早期都市文化發展的規律。但最讓小山揚名的,還是因為從這裡走出了後來成為我國第三大劇種的評劇。評劇的故鄉在灤南縣,這是沒有爭議的。但評劇的一個重要發展時期在唐山,或者說是在小山,這也是不容置疑的。在這裡,評劇成為了評劇,而在此之前,它還叫蹦蹦戲、蓮花落或者唐山落子。現在能看到的資料是,1918年,評劇創始人成兆才帶領慶春平腔班進入唐山,在小山的永盛茶園演出唐山落子。但因為有人以唐山落子情節誨淫有傷風化告到官府,經當時的省政府批示,唐山落子被禁演。成兆才與永盛茶園經理王鳳亭據理力爭,以所演劇目劇本出自《今古奇觀》、《醒世恆言》、《宣和遺事》等古典文籍為由,請當局審查。原告則提出,只有將唐山落子更名方可公演。成兆才和王鳳亭迫於壓力,將平腔梆子戲唐山落子改為平戲。1923年平戲進天津演出,有人建議,在“平”字加“言” 字旁,並改“評戲”為“評劇”。成兆才接受了這個建議,由此,中國第三大劇種評劇有了歷史性的名稱與定位。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在以後的評劇界,任何一個評劇名角,如果沒有在唐山的小山唱紅,京津、東北,甚至全國的舞臺就沒有你的位置。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唐山燈火輝煌——唐山人記憶深處的小山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及唐山燈火輝煌——唐山人記憶深處的小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