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營企業,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為何提出“兩個支持”?

对民营企业,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为何提出“两个支持”?

最近,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新華日報《民營企業“自主可控”可以做得更好》調研報告上批示:“支持企業掌握關鍵技術,支持企業做強。”省委督查室還將對文中民企反映的扶持政策未落地情況進行督查。省委主要領導為何如此重視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自主可控”及呼聲需求?;

知不知?江蘇民企添活力,撐起“半邊天”擔當“主力軍”

“民營經濟,佔江蘇經濟半壁江山還不止!”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說。去年,民營經濟對全省GDP貢獻率達到55.4%,對全省直接稅收貢獻率為62%;在全省規上企業中,民營企業實現了63%的主營收入、貢獻了63.37%的利潤、提供了60.8%的就業崗位。根據全國工商聯“2017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江蘇有82家民企上榜,佔總數的16.4%。

民營科技企業,是全省科技創新中最具創業精神、創新活力和創優實力的中堅力量。省科技廳副廳長蔣洪用“三個90%”概括民企的“科技強”:

民企承擔了90%的省科技計劃項目,包括138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0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和337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唱響科技項目研發重頭戲;

民營高新技術企業佔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90%,僅去年全省就增加近千戶高新企業;

民企高新技術產值佔全省高新技術總產值的90%,去年營業收入、淨利潤、上繳稅費和從業人員佔比也分別達到62.9%、64.5%、64.2%和68.4%。

近年來,全省致力於打造民營科技企業創新梯隊,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研發轉化,推進自主可控先進製造業體系建設,目前擁有民營創新型領軍企業近百家,其中20家被列入國家創新型企業。在江蘇等東部沿海省份,科技創新已主打“民企牌”。

信不信?江蘇民企重務實,“自主可控”多從“小而專”起步

我省“自主可控”先行先試民企,通常經歷3個發展階段:先把專利產品做到“行業之最”,再製定行業標準並主導國內市場,最終進口替代繼而進入國際市場。這一過程中,離不開鍥而不捨的“釘釘子”精神。

無錫透平葉片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站汽輪機大葉片製造商,建廠40年來就做“一件事”——研發生產葉片,把一個個葉片做到極致、做成無可替代的特色產品。

該公司與法爾勝泓昇集團有共同的“絕招”——將別人產業鏈中最薄弱環節“摘出來”,進行專門研發、替代生產,使之成為制約對方產業鏈升級的“命門”,靠關鍵技術的專業化能力掌控市場。全國生產汽輪機葉片企業近百家,很少有企業關注葉片的工藝研發。透平公司專門成立擁有5個研究室、6個實驗室的工藝研究所,開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型系列葉片,讓全國各大主機生產商不得不“圍著轉”。去年,國家能源局依託該公司成立了“國家能源大型渦輪葉片研發中心”。

法爾勝集團38年來專攻橋樑鋼索,既做產品又做標準,先後主持、參與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50餘項;2011年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鋼絲繩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先後主導修訂國際標準3項、出版國際標準4項。集團總裁周江介紹:“目前全球建成的前10大懸索橋和前10大斜拉橋,分別有7座和6座使用法爾勝提供的橋樑纜索。專業化和標準化,是企業實現‘自主可控’的兩大支撐。”

“越是專業化,越容易自主可控。”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燕清對此深有感觸。該公司是全球鋰電池生產裝備龍頭企業,3年前自主研發的鋰電池卷繞機性能優越、替代進口,市場佔有率升至全國第一。這時企業“心大了”,註冊成立先導機器人有限公司,進軍人工智能領域,不久便發覺“隔行如隔山”,機器人技術與市場難以把控,當機立斷註銷機器人公司。

重返鋰電池裝備製造主業後,該公司沉下心來進一步發揮專業優勢,將生產卷繞機的技術鏈向非標化產業鏈延伸,由賣600萬元一臺的卷繞機向賣3億元一套的鋰電池生產服務線轉變,進一步鎖定國內國際市場,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智能裝備製造商。

服不服?江蘇民企有韌性,目標鎖定“自主可控”產業化

全球大型光纖光纜企業100多家,我國有30多家,很多企業擁有國際一流生產技術,而蘇州亨通集團為何能做到全球光纖通信前三強、光棒出口佔全球市場15%?經記者追問,亨通集團總裁崔根良才透露“一產業”“兩同步”的“獨門秘笈”——亨通研發每項技術,都衝著產業化目標,而不像有的企業花重金引進關鍵技術,最終用來裝飾“專利牆”;亨通將核心技術與核心裝備及工藝同步研發、同步提升,優勢疊加,增強自主可控綜合競爭力,而不像有的企業重技術、輕設備和工藝配置,一流技術生產不出一流產品,拉低了企業品牌形象。

每項關鍵技術攻關,亨通同時成立50人左右的技術團隊和30人左右的設備工藝團隊,同步研發、定期交流,相互啟發,最終實現技術、製造環節與價值鏈體系融會貫通,讓技術優勢充分轉化為市場優勢。目前,亨通技術和設備全部實現自主研發,80%新技術具備產業化能力。

“為了核心技術產業化,企業砸鍋賣鐵也要持續投入。”鎮江恆神股份集團總裁錢京說。十年間,這家企業累計投入46億元,建成國內首條碳纖維生產線,打破國際市場壟斷,迅速實現碳纖維生產國產化。“儘管目前還未盈利,但我們寧可拆借高成本資金、壓縮300名員工,也要確保研發投入一分不少、一天不斷。自主可控,最終比的就是投入耐力和企業家定力。”

在亨通集團,流傳著董事長崔根良4年沒踏進研發團隊大門的故事。企業陸續投入6億元研發光纖預製棒,可三四年過去還出不了成果,研發團隊倍感壓力。崔根良託人帶話:“你們大膽幹,失敗算我的!”他多次在研發大樓下轉悠,硬是忍住沒上樓問一聲長短。該集團副總裁吳如其感慨地說:“民營企業家花自己的錢、拼自己的命搞研發,失敗了風險自擔,壓力巨大,非常需要社會的理解、支持和包容。”

實不實?江蘇民企多溫暖,企業家幹事創業環境全國居前

今年4月25日,省委、省政府率先出臺《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 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實施意見》,從27個方面加強對企業家優質高效務實服務,特別是為民營企業家保駕護航。

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說,省裡著力提升民營企業持續創新能力,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目前,全省民營大中型企業高新技術研發機構建有率90%以上,50%的國家級研發機構、77%的省級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和75%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在民營科技企業,實現產業需求和技術研發的精準對接。

助推民企全球配置創新資源,實施產業創新國際化行動。近年,省財政撥款近5億元,扶持江蘇恆瑞醫藥、江蘇先聲藥業等一批民企承擔337項海外成果轉化、國際合作項目,推動跨國產學研創新合作。

落實民企科技創新優惠政策。去年,省財政下達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獎勵11億元,其中絕大多數受惠企業為民營科技企業;為民企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收近百億元,引導民企加大創新投入;為全省5300戶民企發放“蘇科貸”等低息貸款440億元,緩解民企融資難。

以民企需要為重點,為全省民企引入各類人才5萬人。為孵化高成長性民企,創建省級以上備案眾創空間746個,其中國家級170個,目前在孵科技小微民企近萬家。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腳踏實地、永不滿足的江蘇民企,在科技創新、“自主可控”道路上將越走越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