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強烈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加快推進改革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四十而不惑,在改革開放承前啟後的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赴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廣東,他說:“再一次來到深圳,再次來到廣東,我們就是要在這裡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下一個40年的中國,定當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改革就是去做迎難而上的事情,改革四十年的歷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取得的每一項輝煌的成績也都沒有輕而易舉。新時代的改革更需要中國自身的探索和實踐,需要面對更尖銳的挑戰,需要改革跨出更大的步伐。尤其是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外部發起的貿易戰,面臨頻繁出現的貿易壁壘、貿易摩擦和逆全球化的思潮等等問題,改革開放的阻力和複雜程度超過以往。有人形容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是“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面對這樣的環境和挑戰,需要迎難而上,去破解和跨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尖銳矛盾和重重障礙。

改革的過程是一個持續創新的過程,改革是思想的解放、是觀念的革命、是認識和實踐的創新。這個創新,主要來自實踐、來自基層、來自草根、來自市場。惟有認識和實踐的創新,才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滔滔不竭的源頭活水。習近平總書記說,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和市場導向作用,加快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培育創新動能。中國的發展在過去的四十年裡一直是追趕型的,在中國經濟已經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的今天,實現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站到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前沿。而更高質量的發展,需要更強大的創新動能。

改革的過程是勇於實踐的過程,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在實踐中摸索、在實踐中突破,不斷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尖銳矛盾和種種難題的過程。改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是書本上沒有的,改革的突破既不能依照現成的經驗,更不可能從古人和洋人的書本教條中去照搬、去模仿、去抄襲。四十年的改革路程深深地打上了中國的烙印。改革的路徑、改革的一切手段和做法,都是中國人民在實踐中摸索、學習、借鑑和創新的結果。

當前的改革,需要中國釋放出更強大的內生動力、內部活力。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改革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發生著鉅變,中國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也已經不同於四十年前。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這些矛盾和問題的解決,雖然常常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但我們決不能被這些問題和矛盾拖住,需要我們主動出擊。所以,我們看到“一帶一路”倡議受到世界的廣泛響應、首屆中國進口博覽會的快速籌辦、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有效舉措、外商投資更大的便利化以及國外進口商品關稅的大幅調低,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的出臺和落實,都是主動出擊、主動作為的結果。它們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把新時代的改革推向了更高的層次。在承前啟後永不停步的改革進程中,我們要加倍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要深度參與實現全球經濟新的平衡,既要針對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的現實,也要把改革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的歷史大背景下,以強烈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加快推進改革。(央廣評論員 楊春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