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位於祖國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因境內有國內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簡稱“青”。青海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故被稱為“江河源頭”,又稱“三江源”,素有“中華水塔”之美譽。佔全國總面積的十三分之一,面積排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之後,列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第四位。

青海北部和東部同甘肅省相接,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南部和西南部與西藏自治區毗連,東南部與四川省接壤,是聯結西藏、新疆與內地的紐帶。青海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境內山脈高聳,地形多樣,河流縱橫,湖泊棋佈。崑崙山橫貫中部,唐古拉山峙立於南,祁連山矗立於北,茫茫草原起伏綿延,柴達木盆地浩瀚無限。長江、黃河之源頭在青海,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鹹水湖也在青海,因此而得名“青海”。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青海地大物博、山川壯美、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多姿多彩,具有生態、資源、穩定上的重要戰略地位。青海的美,具有原生態、多樣性,不可替代的獨特魅力,李白的詩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正是青海山河的生動寫照。

一: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2月,青海下轄2個地級市,6個自治州,6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27個縣,7個自治縣,2個縣級行委。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行政區劃圖

二:自然地理

青海山脈縱橫,峰巒重疊,湖泊眾多,峽谷、盆地遍佈。祁連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唐古拉山等山脈橫亙境內。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柴達木盆地以“聚寶盆”著稱於世。全省地貌複雜多樣,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為高原,東部多山,海拔較低,西部為高原和盆地,境內的山脈,有東西向、南北向兩組,構成了青海的地貌骨架。青海是農業區和牧區的分水嶺,兼具了青藏高原內陸乾旱盆地黃土高原的三種地形地貌,匯聚了大陸季風性氣候、內陸乾旱氣候和青藏高原氣候的三種氣候形態,這裡既有高原的博大、大漠的廣袤,也有河谷的富庶和水鄉的旖旎。地區間差異大,垂直變化明顯。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地形圖

1:地 形

青海全省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西部海拔高峻,向東傾斜,呈梯型下降,東部地區為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形複雜,地貌多樣。各大山脈構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省內海拔高度3000米以下佔全省總面積15.9%;海拔高度3000到5000米地區佔全省總面積76.3%;海拔高度5000米以上地區佔全省總面積7.8%。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高程渲染圖

青南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較低,多在2000米左右。最高點位於崑崙山的布喀達板峰為海拔6851米,最低點位於海東市民和縣馬場垣鄉境內青海省最東端與甘肅交界處,海拔1644米。青海省地貌相接的四周,東北和東部與黃土高原、秦嶺山地相過渡,北部與甘肅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過阿爾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隔,南與藏北高原相接,東南部通過山地和高原盆地與四川盆地相連。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地形圖

2:氣 候

青海省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地處青藏高原,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徵是: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冬季漫長、夏季涼爽;氣溫日較差大,年較差小;降水量少,地域差異大,東部雨水較多,西部乾燥多風,缺氧、寒冷。

年平均氣溫受地形的影響,其總的分佈形式是北高南低。青海省境內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5.1~9.0℃之間, 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7.4~-4.7℃,其中祁連托勒為最冷的地區;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在5.8~20.2℃之間,民和為最熱的地區。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的祁連山區、青南高原面積佔全省面積的2/3以上,較暖的東部湟水、黃河谷地、年平局年氣溫在6~9℃左右。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年平均氣溫分佈圖

全省年降水量總的分佈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境內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連山區在410~520毫米之間,東南部的久治、班瑪一帶超過600毫米,其中久治為降水量最大的地區,年平均降水量達到745毫米;柴達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間,盆地西北部少於50毫米,其中冷湖為降水最少的地區。無霜期東部農業區為3~5個月,其他地區僅1~2個月,三江源部分地區無絕對無霜期。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年降水量分佈圖

全省年太陽輻射總量僅次於西藏高原,平均年輻射總量可達5860~7400兆焦耳/平方米,日照時數在2336~3341小時之間,太陽能資源豐富。近年來,青海省氣溫升高、降水量增加,加之生態建設保護工程的實施,青海省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太陽能資源分佈圖

(數據統計為1961年-2015年)

三:自然資源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地貌分佈圖

1:土地資源

青海土地類型多樣,垂直分異明顯,大致以日月山、青南高原北部邊緣為界,以西為牧區,以東為農耕區,自西而東,冰川、戈壁、沙漠、草地、水域、林地、耕地梯形分佈,東部農業區形成川、淺、腦立體階地,地塊分散,難以連片開發集約利用。東部耕地佔全省總耕地面積的90.8%,宜耕後備資源主要分佈在柴達木盆地、海南臺地、環青海湖地區及東部地區。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土地資源分佈圖

2:草原、農牧業資源:

全省草地分為9個草地類,7個草地亞類,28個草地組,173個草地型。在各類草原中,高寒草甸佔全省草地面積的64.92%,是青海天然草地的主體。在草地總面積中,可利用草地佔86.72%,其中夏秋草場在全省173個草地型中,以莎草科牧草為優勢品種的草地型佔全省草地面積的57.37%。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省草地資源分佈圖

2015年底存欄大小牲畜2261.64萬頭只,主要牲畜品種有八眉豬、海東雞、青海高原犛牛、青海白犛牛、大通犛牛、柴達木山羊、柴達木絨山羊、貴德黑裘皮羊、歐拉羊、蒙古羊、青海毛肉兼用細毛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細毛羊、河曲馬、玉樹馬、柴達木馬、大通馬、青海挽乘馬、青海駱駝、青海毛驢、青海白唇鹿、青海馬鹿等。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湖的馬

3:林業資源:

全省林地總面積1096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5.3%。森林面積45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6.3%,較2010年增加1.07個百分點,東部地區達到35.29%。現有森林公園23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7處,省級森林公園16處。國家級良種基地4個。荒漠化土地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6.5%,佔全省國土面積的17.4%。

全省溼地面積佔全國溼地總面積的15.19%,溼地面積居全國第一。列入國際重要溼地3處;列入國家重要溼地17處;建立國家溼地公園15處。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4:動物資源:

全省有陸棲脊椎動物類約1100種,有經濟價值動物250種,鳥類別294種、獸類103種,分別佔全國的1/4和1/3。其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類動物有69種。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駱駝

珍稀動物有:野駱駝、野犛牛、野驢、藏羚羊、盤羊、白唇鹿、梅花鹿、麝、雪豹、黑頸鶴、藏雪雞、天鵝等。皮毛、革、羽用、肉用動物主要有水獺、喜瑪拉雅旱獺、赤狐、猞猁、香鼬、兔猻、金貓、石貂、豹、岩羊、原羚、黃羊等。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金雕

藥用動物主要有馬鹿、水鹿、毛冠鹿、棕熊等。家畜家禽主要有“互助黑豬”、“八眉豬”、犛牛、藏系羊、玉樹馬、貴南黑紫羊、環湖改良細毛羊、駱駝、山羊、黃牛、犏牛、“浩門馬”、河曲馬、大通馬、柴達木馬等。其它有益動物主要有灰鶴、鴻雁、豆雁、大鴇、巖鴿、藏馬雞、金雕、啄木鳥、貓頭鷹等。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藏馬雞

5:植物資源:

有高等被子植物近1.2萬種,蕨類植物800餘種,其中,經濟植物75類331屬1000餘種,涉及藥用、纖維、澱粉、糖類、油料、化工原料、香油蜜源、野果野菜、觀賞花卉等植物種類。藥用植物約500餘種,其中,著名中藥50多種,主要有冬蟲夏草、大黃、貝母、枸杞、甘草、雪蓮、藏茵陳、黨參、黃芪、羌活、莨菪、麻黃等。

纖維植物有50餘種,主要有紫斑羅布麻、箭葉錦雞兒、馬蘭、蘆葦、狼毒、芨芨、山柳等。油料植物有香薷、沙棘、文冠果、薄荷、宿根亞麻等70餘種。澱粉類植物有蕨麻、鎖陽、黃精、玉竹等50餘種。化工原料植物主要有油松、金露梅、地榆、檉柳等50餘種。香料蜜源植物有丁香、忍冬、百里香、玫瑰等40餘種。野果和蔬用植物有草莓、山楂、山葡萄、獼猴桃等40餘種。食用菌類有髮菜、蘑菇、黑木耳等10餘種。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冬蟲夏草

6:水利、水產品資源:

水利資源

全省集水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達380條。全省年徑流總量為611.2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居全國15位,人均佔有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3倍,黃河總徑流量的49%,長江總徑流量的1.8%,瀾滄江總徑流量的17%,黑河總徑流量的45.1%從青海流出,每年有596億立方的水流出青海。地下水資源量為281.6億立方米;全省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242個,省內湖水總面積13098.04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二。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黃河上游水電站分佈圖

全省理論水能蘊藏量2187萬千瓦,全省水能儲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河流有108條,可裝機500千瓦以上的水電站241處。龍羊峽至青甘交界的寺溝峽276公里的河段上,可集中連線建設12座大中型水電站,黃河上游青海境內共規劃建設25座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2045萬千瓦,是我國水資源的“富礦”帶。目前,已建成龍羊峽,李家峽,公伯峽、拉西瓦,積石峽等電站。黃河龍羊峽以上幹流河段全長1360公里,規劃了16個電站,其中青海省境內13座,自上而下為黃河源(已建成)、特合土、建設、塔格爾、官倉、賽納、門堂、寧木特、瑪爾擋、爾多、茨哈峽、班多、羊曲等梯級。

水產品資源

全省河流、湖泊眾多,適宜野生魚類繁殖和人工養殖,特別是人工養殖水產品數量增長迅速,種類增多,一些外地魚、蝦、蟹等品種也落戶高原水域。按省魚類區系分佈,境內有21種產於長江水系、22種產於黃河水系、8種產於瀾滄江水系,19種產於內陸水系。屬國家二類保護水生生物有大鯢、水獺、川陝哲羅鮭3種,省內重點保護水生生物有青海湖裸鯉、齊口裂腹魚等14種。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7:礦產資源:

青海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銜接部位,區內地質構造複雜,成礦地質作用多樣,全省主要成礦區(帶)由北向南劃分為:祁連成礦帶、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柴達木盆地成礦區、東崑崙成礦帶、“三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北段成礦帶等。

其中祁連成礦帶以有色金屬、石棉、煤為主;柴達木盆地北緣成礦帶以貴金屬、有色金屬、煤炭為主;柴達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氣、鹽類礦產為主;東崑崙成礦帶以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為主;“三江”北段成礦帶以銅、鉛、鋅、鉬等有色金屬礦產為主。按礦產種類的區域分,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屬,西部鹽類和油氣,中部有色金屬、貴金屬,東部非金屬”的特點;礦種上,有礦產種類多,共生伴生礦產多,小礦多,礦產地部分散,礦產資源儲量相對集中的特點。全省鹽湖類礦產資源(鉀、鎂、鈉、鋰、鍶、硼等)儲量相對豐富。石油、天然氣、鉀鹽、石棉及有色金屬(銅、鉛、鋅、鈷等)礦產品的供應已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2010年在青海凍土帶又發現了“可燃冰”資源,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陸地上發現“可燃冰”的國家,入選“全國十大地質科技成果”,有望成為未來的新型能源。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青海礦產資源分佈圖

8: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

青海境內的礦產資源種類很多,品位普遍較高,分佈範圍較廣。其中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具有重要地位。境內所產的貴重金屬礦產有:金、銀、鉑、鈀,還有冶金輔助原村料等。地處柴達木盆地的茫崖石棉礦,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石棉礦床,已查明儲量為3823.9萬噸,居全國首位,佔國內總儲量的41.75%,所產石棉的質量好,以中短棉為主,可紡性強,其產品暢銷國內外。海北祁連縣所產的石棉具有特殊的“溼紡”性能,可同加拿大魁北克石棉相媲美,馳名中外。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石棉礦

9:鹽湖資源:

鹽湖主要集中於柴達木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爾木地區及東部烏蘭縣境內和西部冷湖地區。柴達木盆地共有33個大中型鹽湖,60多個礦床、礦點、礦化點,已發現大中型鉀鎂鹽礦產地10多處,硼礦產地18處,鋰礦3處,鈉鹽礦12處。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四大鹽湖分佈圖

其中儲量超過100億噸的特大鹽湖有2個,10-100億噸的大型鹽湖有6個,儲量幾千萬噸的小型鹽湖星羅棋佈,主要大中型鹽湖有:察爾汗、大浪灘、昆特依、一里坪、東臺吉乃爾、西臺吉乃爾、大柴旦、茶卡等,其中察爾汗鹽湖是全國最大鉀鎂鹽礦床。盆地鹽礦以液體礦為主,液固並存。博大的鹽湖、鹽礦中有豐富的鈉、鉀、鎂、鋰、鍶、硼、溴、銣、銫、石膏、芒硝、天然鹼等十幾種礦種。

自然地理-青海省的地理氣候和資源

柴達木鹽湖


拓展閱讀: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