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人工智能(AI)峰會上,吳恩達(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學習領域國際上最權威的學者之一)給予人工智能領域創業CEO三個建議:
AI的產業未來,一定需要政府、企業與學校的共同協作。對於人工智能領域集大成體現輸出端是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和進步,從最初的簡單機器人到今天的種類繁多、功能各有不同,如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等。
之前我們曾經在推文中談論過教育產業與科技結合的問題,強如新東方等頭部教育產業也僅僅佔有教育行業市場不足10%的份額,而教育行業剩餘近九成的市場蛋糕仍屬於空白或者是非體系階段,足以見得教育行業在與科技、AI結合的市場份額潛力有多誘人。
涉足教育行業的AI企業不少,有成功的案例也有血本無歸的案例,有複製過往模式的企業,也有開創新模式的創業團隊。今天我們來關注一下蘿蔔立方機器人創業團隊的“產品+”模式,是如何操作的,是否對於其他創業團隊有所幫助。
蘿蔔立方機器人創業團隊是一家比較年輕的九零後機器人創業團隊,團隊核心人員年齡均為90後。 起初以無人機起家,但錯過了無人機風口紅利期,據他們以前的採訪資料瞭解,是因為對機器人的熱愛才將整個團隊慢慢組建併成功轉型機器人研發。(但筆者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創業團隊組建的基礎,有待考證。)
開始創業時並非一路暢行,在獲得投資人的青睞與認可得以有後續的發展。而對於曾經開始的一段比較苦澀的經歷,在這次的交流中包括以前他們受訪的資料中都很難找到,據蘿蔔立方負責人說,只要記住以後越來越好就可以了,那些不容易的日子我們自己知道就好,創業的人還有很多,有夢想、有熱愛如果不堅持,這一輩子也可能就虛度了。
蘿蔔立方從2015年到現在大致有了3年的成長。從摸索產品研發開始,到現在有了適合自己的“產品+”發展模式,是一種緩慢的質變。這種進度雖說可能與當年的優必選而言是緩慢的,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在AI風潮中,任何一個傳統企業入主早期的AI都是一種風險,更何況這個還在創業期風雨飄搖的蘿蔔立方?
蘿蔔立方“產品+”模式最大的亮點就在於,在自主研發機器人以及核心程序、軟件以外,他們同時成立了一家以蘿蔔立方機器人為主題的產品教育中心。將他們研發且帶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教育機器人產品與一線學生教學反饋相結合並參加各種機器人比賽,幫助學生學習、瞭解機器人教育以及編程思維,同時藉助學生在教育中心以及一線教學課堂日常授課中的教學反饋推動教育機器人產品的研發與自主專利的研發,而這種模式在業內可以說是開創了一個可供研究的範本。
“產品+”模式的發展將教育機器人、學生、授課教師(學校)三方相連;作為教育機器人研發的主體蘿蔔立方可以得到最為重要的教學反饋改善和升級產品,符合市場與用戶的要求;而教育中心在承載產品反饋重要任務的同時還承擔著推廣普及機器人教育的任務;這二者之間的契合共同鋪建了蘿蔔立方“產品+”模式的打造和創立。
蘿蔔立方機器人團隊現有三款教育機器人產品:
高端機器人——Dobi人形機器人,擁有多項自主研發的核心程序及國家專利認證;
教育編程機器人——Mio產品系列(Mio基礎版、Mio擴展包A、Mio擴展包B),適用於中小學生機器人教育,現已入住多省市一線中小學校教育課堂,配有Mio創意編程教材(初、中、高);
入門級編程機器人——cubee方小方機器人,適用於早教及初級機器人入門教育使用,深受歐美用戶喜歡及青睞。
作為用戶,我們不否認“產品+”模式的獨特性與前景的可見性,但最大的問題是,對於一家尚在成長期的創業企業而言,蘿蔔立方能否在這個AI風潮中逆風前行?蘿蔔立方能否將“產品+”模式打造成自己的名牌?將教育機器人真正的融入中國用戶和家庭?與獨角獸企業優必選、樂聚這種先鋒企業而言,他們的差距僅僅是一個規模和產品研發的距離嗎?
這些問題,也許在現在蘿蔔立方的負責人有了些許想法又或許沒有考慮過,但是單純就“產品+”這個模式而言,我們期待蘿蔔立方在教育行業的發展,也許他們會成為一個新的模式也未嘗可知。
閱讀更多 最潮機器人科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