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岁月有真情,《外滩钟声》见证“小弄堂”的大时代

改革开放让上海逐步成长为全球瞩目的国际大都市,能看到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标志性建筑的外滩,则成了这座城市备受游客喜爱的名片,但很少人会想到这座大都市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样子。总导演管虎、导演费振翔的《外滩钟声》聚焦了上海在时代中变化的宏大主题,通过“梧桐里”这个小弄堂的几户人家,以小见大的反映出了改革开放给老百姓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变化,感慨良多。

有岁月有真情,《外滩钟声》见证“小弄堂”的大时代

《外滩钟声》把小弄堂里几户人家的故事讲的荡气回肠,同时又因三代人的时间跨度显得波澜壮阔。电视剧由抢夺大提琴开始,牵出了以杜家、郭家和苗家为主的情感纠葛。这个切入点很好,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个体,其实社会的变化就是人的变化,所以《外滩钟声》里角色的命运起伏,正是时代变化的缩影。

有岁月有真情,《外滩钟声》见证“小弄堂”的大时代

杜心生和俞佩佩之间的情感精准地反映出了时代变化中的几个重要节点,动荡年代中,两个人的心靠在了一起,但时代的洪流却将两个人的感情拍打的支离破碎;俞佩佩追求音乐理想,恢复高考后俞佩佩考上大学,杜心生落榜让两个人渐行渐远;俞佩佩远走美国反映出的则是出国热,也让两个各自天涯的人只能做朋友。

有岁月有真情,《外滩钟声》见证“小弄堂”的大时代

杜心生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义无反顾地接替了父亲看守海关大钟的工作,将弟弟妹妹、外甥女拉扯大,面对现实和苗招娣结婚。编剧没有赋予杜心生多少主角光环,也没有给他大开大合的命运起伏,他的日子过的波澜不惊,但这不正是老百姓正常的生活吗?接地气的人物塑造很容易就引起观众的共鸣,并且也有很多细节让人感动,比如不省心的弟弟杜心根,被他拿着鸡毛掸子从小打到大,但是当弟弟南下淘金,他还是很贴心地把钱藏在闹钟里,对弟弟的打骂和疼爱刻画的非常生动。

有岁月有真情,《外滩钟声》见证“小弄堂”的大时代

接替父亲护钟的杜心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他想让弟弟捧上铁饭碗,哪怕在公交车上售票拿几十块的工资,只要稳定、踏实工作就很好了。这其实折射出当时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精神面貌,特别写实。而弟弟杜心根则是改革开放大潮下的弄潮儿,他脑子活泛,不安于现状,从计划经济时当“倒爷”倒腾录音机,到后来南下深圳经营玩具厂,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敢闯敢拼的劲头改变了自己现状也改变了家人的生活。

有岁月有真情,《外滩钟声》见证“小弄堂”的大时代

这是改革开放的真实写照,没有太多戏剧性,也没有什么巧合。杜心根的变化会给观众带来很大触动,他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从倒腾录音机赚第一桶金到赔光姐姐的钱,从南下深圳流落街头到经营玩具厂实现自身价值,他是新时代勇于创业的代表。

有岁月有真情,《外滩钟声》见证“小弄堂”的大时代

吴谨言饰演的杜心美和好姐妹罗曼莉,截然不同的观念和生活态度,让两个起点相同的姑娘走出了不同的两种人生,杜心美没能考上大学,勤劳和坚韧让她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完成了自己的理想;而曼莉则因为对杜心美的嫉妒和誓要走出梧桐里的念头,选择依靠他人来圆满自己的人生,鲜明对立的两个角色引人深思。

有岁月有真情,《外滩钟声》见证“小弄堂”的大时代

另外,《外滩钟声》有非常精彩的群戏,有充满烟火气的小弄堂的描绘。几家人在一个大厨房里做饭,杜家母亲的白粥、馄饨,老爷爷烧开水的老虎灶非常有生活气息、有人情味儿,加上胖嫂、小组长、周阿姨、小滑稽,他们用日常的一日三餐、家长里短勾勒出了最为生动的上海小弄堂的日常和温馨的邻里情。那些前后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出了改革开放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比如俞佩佩的大提琴从埋进钟楼到公开为邻居们表演;又比如弄堂里的叔叔阿姨们从灰绿单一的服装色调到为了支持杜心美的服装品牌而集体花花绿绿的走秀;还有电水壶、热得快普及后,几十年如一日的老虎灶被忍痛拆掉,这些点滴变化都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印记。

有岁月有真情,《外滩钟声》见证“小弄堂”的大时代

让观众记忆犹新的,还有那些在剧中反复出现的手表、枫叶、老照片、大提琴、自行车……特别是矗立在黄浦江边的海关钟楼,在护钟人的勤劳守护下,分秒不差地按时奏响《东方红》,它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大上海从六十年代至今的变化,是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写到这里,终于明白这部剧正是将海关大钟所看到的一切,生动、细腻地呈现给观众,用梧桐里小弄堂、用精彩的群像、用那些引起回忆杀的老物件真实还原了上海的面貌,记录改革开放带给这座城市、以及老百姓们生活的变化。《外滩钟声》有岁月有真情,用小弄堂折射大时代,是值得一看的好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