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讓人落淚的瞬間,一首敕勒川感動千年

韋孝寬(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寬,一名叔裕,字孝寬,以字行於世。京兆杜陵(陝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一生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國,封鄖國公。

歷史讓人落淚的瞬間,一首敕勒川感動千年

早年在北魏多次參與戰事有功而昇遷,後為西魏宇文泰所重用,派他鎮守東西外交界的軍事要地玉璧(今山西稷山附近),大統十二年(546年)東魏高歡率大軍進攻包圍玉璧,韋孝寬軍力為劣勢,但運用地形和戰術守城,高歡運用各種戰術攻城皆不克,東魏軍圍城五十餘天,兵力損失慘重,最後退兵,高歡回師後病死。玉璧之戰為東、西魏實力消長的關鍵戰之一,原本較弱小的西魏,經此戰後粉碎東魏想要滅亡西魏的企圖。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韋孝寬的建議,成功打敗北齊,統一北方。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破尉遲迥於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

歷史讓人落淚的瞬間,一首敕勒川感動千年

大象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580年12月19日),韋孝寬在長安去世,虛歲七十二歲,朝廷追贈使持節、太傅、上柱國、懷衡黎相趙洺貝滄瀛魏冀十一州諸軍事、雍州牧,諡襄公。

549年9月,高歡帶兵十餘萬,圍攻玉璧城,守城的是西魏名將——韋孝寬。

高歡連續攻擊50多天,皆因韋孝寬守禦得體,而不能克,東魏軍死傷七萬多人,士氣低落,高歡本人也患病,軍中傳言高歡已經病死,無奈之下,高歡抱病巡視諸營,看到傷兵眾多,軍心不振。為鼓舞士氣,高歡大宴將士們,酒宴之上,高歡名老將斛律金歌舞助興,斛律金拔出長劍,伴劍起舞,雄渾的歌聲唱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歷史讓人落淚的瞬間,一首敕勒川感動千年

高歡帳下,多是鮮卑健兒,大家來自北方的草原,甚至高歡本人,也是鮮卑化的漢人,生長在敕勒川。渾樸蒼莽,跌宕多姿的敕勒歌,唱出了所有人的思鄉之情。英雄高歡一邊隨著斛律金蒼涼的歌聲低聲和唱,一邊留下了痛楚的淚水。史書上這樣記載下感人的一幕:“時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聞之,乃勉坐見諸貴,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

第一次讀到高歡“哀感流涕”時,我深深地被震撼了。這場景彷彿近在眼前。走到生命終端的高歡,被這首歌帶回到他的生長之地,帶回到他生命中最樸素、最卑微的起點。從少年時起,他就渴望離開敕勒川,離開只有牛羊和戰爭的草原,到南方去,到麥粟遍野的中原,到繁盛如同天堂的洛陽。而今,一切都已實現,他甚至成了實際上的皇帝。可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的目光,投向了塞外,投向了他情感和夢想的源泉。我每次讀到這裡,都禁不住掩卷沉思。

兩個月後,也就是東魏武定五年正月。高歡病逝,時年五十二歲。他的慷慨奇崛的生命傳奇,以《敕勒歌》的悠遠長調,清清淡淡地終結了,千年的歲月過去了,很少有人知道《敕勒歌》與高歡的歷史情結。史書

評介高歡“深密高岸,終日儼然,人不能測,機權之際,變化若神”。有誰能知道在終日儼然的英雄內心,卻深深蘊藏著眷戀思鄉的懷舊情節。

歷史讓人落淚的瞬間,一首敕勒川感動千年

英雄高歡終究沒有能夠回到他眷戀的敕勒川。半年之後,高歡“虛葬於漳水之西,潛鑿鼓山石窟天宮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那麼在英雄高歡安葬的那一天,他的老將斛律金也許就站在這裡,含著眼淚再次唱響《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川,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全詩寥寥二十餘字,展現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尤以最後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歌辭大氣磅礴,粗獷雄放,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成為婦孺皆知的名句。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歷史讓人落淚的瞬間,一首敕勒川感動千年

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對它的學術研究,時至今日也經久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