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一亩田 千斤粮 万元钱 种粮大户玉米水稻轮作实现好收成

做了10年种粮大户的过永华,今年在市农技推广中心农技员的推荐下,通过玉米、水稻这一“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实现了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的好收成。

“水旱轮作” 一亩田收成超万元

走进过永华家庭农场的连片玉米地里,记者发现其中一口田里的玉米与其他地里的玉米相比,显得特别矮小。“你别看它长得没那么健壮,但这个新品种,全嵊州只有我这里有。”过永华告诉记者,他种植的这个品种叫“雪甜7401”,跟普通玉米不同,这种玉米不但可以煮熟吃,还可像水果一样生吃。过永华一边说一边随手掰下一个玉米棒,让记者品尝。

记者发现,“雪甜7401”去掉玉米壳、玉米须后,显现的是颗粒饱满、呈珍珠色的玉米,一口吃进嘴里,不仅嫩脆、水分多,还十分清甜。

过永华在甘霖镇马塘村承包了200多亩地种植水稻,“种植两季水稻,中间有160天田地是空着的,我就一直琢磨着如何把这个时间段利用起来。”今年初,在市农技推广中心农技员的推荐下,过永华在其承包的60多亩田地里试验种植水果玉米。没想到,这一水稻、玉米轮作种植试验,让过永华收获了一亩田千斤粮万元钱的效益。

过永华介绍,这60多亩玉米地,效益最好的一亩仅玉米收入就超过13000元。“雪甜7401这个品种,一颗玉米的批发价就可以卖到5元。”这让他真正尝到了种植甜玉米的甜头。

搭上“互联网+”快车 打开外地市场

通过轮作,闲置时期的稻田得到利用,经济效益大幅提高,但刚开始种植玉米时,过永华其实也很忐忑。

60多亩玉米地,能产出近12万斤玉米。看着玉米一天天成熟,第一次种植玉米的过永华开始担心销路问题,“不过我怎么都没想到,12万斤玉米不仅没有滞销,还出现了不够卖的现象。”原来,经过大家的推销,再加上互联网的作用,过永华的甜玉米声名远扬,连上海、杭州的客户都赶来购买,“大家都是直接把车开到田地边,一买就是10袋、20袋。”过永华说,有个上海客户,到嵊州亲戚家做客时偶然吃到了他的玉米,第二天就赶来购买了10袋,回上海三天后又订购了200袋,“他觉得好吃,就在朋友圈发了,然后很多人向他打听。”过永华说,很多上海、杭州、宁波的客户,都是靠朋友圈发展起来的。

同时,为让更多嵊州本地人吃到水果玉米,过永华还与本地电商合作,“这些电商最多一天能卖出2000多斤。”过永华说,吃过甜玉米的客人,基本都会成为“回头客”,加他微信买玉米的人也越来越多。

“玉米就是我的吉祥物”

在采访过程中,过永华反复跟记者说,第一年种植玉米就有这样的收获,是自己没有想到的,“我想了很久,觉得玉米就是我的吉祥物。”确实,种植的玉米不仅给过永华带来了丰厚收入,也给他农场里的30多亩鱼塘,带来了天然好饲料。

过永华鱼塘里的鱼,之前基本上是用水稻的秕谷和饲料喂养的,一条养3年的鱼重量基本在5斤左右,自从改用玉米碎喂养后,鱼的重量可达到10斤左右,到年底估计会达到15斤,鱼的品质也大有提高。

此外,一些养牛专业户还特地找上门向他购买玉米秸秆,“他们还会自己上门收割,为我省下了不少人工费。”玉米秸秆如果还有多余,他就当成下一季水稻的肥料,这样种出来的米特别饱满。

“种玉米真的是一点浪费都没有,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收益。”投资45万元种植玉米的过永华想过,只要亏损在5万元以内,他还是会对种玉米充满信心,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不仅没有亏损,还让他赚了10多万元。接下来,等这一季水稻收割后,过永华打算种植100亩的“雪甜7401”玉米,让更多人能以更优惠的价格吃到甜玉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