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首屆進口博覽會釋放經濟新信號 超5000件展品首次進入中國

本報見習記者 孟珂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10月29日,商務部召開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外媒體新聞吹風會,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在會上表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國家主席親自提議並向世界宣佈的。經過緊張籌備,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11月5日到10日在上海舉行。屆時,大約15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工商界人士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將應邀與會。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貿易保護主義升溫的背景下,中國舉辦進口博覽會,表明了推進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和維護自由貿易的一貫立場。

傅自應介紹,國家展是本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重要內容,共有82個國家、3個國際組織設立71個展臺,展覽面積約3萬平方米,各參展國將展示國家形象、經貿發展成就和特色優勢產品。國家展中,印度尼西亞、越南、巴基斯坦、南非、埃及、俄羅斯、英國、匈牙利、德國、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12個主賓國均設立了獨具特色的展館。

傅自應還表示,根據展商登記情況,首次進入中國的展品多達5000餘件,進博會將成為世界各國展示國家形象、開展國際貿易的開放型合作平臺,成為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公共產品。

“舉辦進口博覽會是我國的一大創舉。”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投資研究部主任劉英奎說,從世界範圍看,博覽會多是促進出口,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從中國角度看,進口博覽會的舉辦意味著我國從過去的鼓勵出口,向擴大進口、進口與出口並重轉型,是我國外經貿發展的標誌性事件。

傅自應表示,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要求辦成國際一流的博覽會。我們相信,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成為世界各國展示國家形象、開展國際貿易的開放型合作平臺,成為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公共產品。

第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為推動經濟全球化貢獻力量。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彰顯了我國堅持擴大開放的決心,倡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世界各國反響強烈,廣泛認可,積極參與。虹橋國際經貿論壇將發出維護自由貿易、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時代強音。

第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為各國深化經貿合作創造條件。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廣邀各國企業參與,來自全球的新產品、新科技、優質產品雲集,無論是進口展覽品的數量、還是金額,均創國內展會之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支持其他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同時也為各國開展貿易合作搭建了平臺。

第三,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拓寬渠道。本次展會的展品既有優質農產品和食品,也有先進醫療器械、抗癌新藥等高端醫藥健康產品。根據展商登記情況,首次進入中國的展品多達5000餘件。消費者和企業不出國門就能體驗全球質優價廉的產品,充分享受全球化帶來的福利,較好地滿足國內消費升級需求,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四,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為中國改革開放注入活力。為辦好這次博覽會,相關部門修改、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出臺了包括通關便利化、服務保障等一批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將為相關領域改革開放積累新經驗,探索新路徑。

傅自應表示,來自全球的新產品、新科技、優質產品雲集,無論是進口展覽品的數量、還是金額,均創國內展會之最。進口博覽會支持其他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同時也為各國開展貿易合作搭建了平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為推動經濟全球化貢獻力量。進口博覽會彰顯了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的決心,倡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世界各國反響強烈,廣泛認可,積極參與。虹橋國際經貿論壇將發出維護自由貿易、推進經濟全球化、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時代強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