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昔時名宦聚居北大街,時光荏苒今日市井濃!


安徽省桐城市,古時因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周置桐國。1989年8月,安徽省政府公佈桐城為“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的桐城曾擁有中國唯一的一座正圓形的城池,背靠三山、旁挾二何,歷史上先後為山城、孟俠鎮、城關鎮等名稱。而在這座千年古城之中,自東作門向西今日尚存老街。圖:北大街。

筆者查閱清道光年間的《續修桐城縣誌》,自西城門至東作門之間由西大街和東大街相連,今日北大街便是舊志所稱的“東大街”。北大街西口,自桐城中學前接西大街和公園路,街口佇立一座牌坊,西面上書“七省通衢”四字。在古代,桐城因地處江淮之間,陸路、水路交通發達,故素有此稱。

牌坊東面上書“兩江劇邑”四字。什麼是“劇邑”呢?其實是“政務繁劇,耕稼茲繁”的意思,中國農耕社會,農事為先,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皆崇尚以農為本。歷代朝廷都將祭祀“先農”定為的一種禮制。說明在古代,桐城經濟繁榮,農業種植更是興盛。


在這條老街上,今日尚存縣衙、左忠毅公祠、方以智故居、天主教堂、姚鼐故居以及桐城中學堂等不同時期歷史建築。除了一些官宦世族的家宅宗祠,還有一些商號名店。圖:北大街部分歷史建築。

說起左公祠,是昔日桐城人為紀念明代左光斗而建的專祠建築。左光斗,字遺直,一字拱之、共之,號浮丘,又號蒼嶼。先世為桐城縣東鄉人,其父左出穎移居桐城縣城。明代著名政治家、水利專家,萬曆“六君子”之一。

左忠毅公祠佔地面積1027.27平方米,分前進、中進和後進三部分,原前進門樓被毀,現已修復,門樓上嵌原“左忠毅公祠”碑額;中進大殿及次間保存完好,東西總長22米,南北寬48米;後進存住宅4間。均為木構架建築,建築格調較高。筆者前往時,左公祠未開放。圖:左公祠東側小門。


離左公祠幾十米有一處左家大屋。據左克勤先生一文《左家大屋的往事與重生》,民國初年,左氏族人左簡成曾在安徽潛山和河南新鄉做過道尹,在任期間曾建造了這幢建築。建國後,這裡又成為了縣糖業菸酒公司所在地。

北大街的東口接文城東路、東作門,此前本號有圖集對東作門有詳細介紹,這裡不多作闡述。

除了老街道的繁華,還有若干小巷的幽靜。在這座古城,動與靜共存於一個空間裡,唯有街邊巷裡的美食和野花的清香,悠悠盪盪的穿梭於這個空間每個角落……有時,小巷又被鬧騰的孩子們喚醒,直至太陽當頭家人們發出“召回令”後,長石板上又陷入了寧靜。圖:北大街部分小巷。

雖然歷史的時空早已遠去,但她曾經的“足跡”留在了這裡。老街沒有消失,故事一直在不斷上演,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便是主角。如果路過,請你停下片刻腳步,傾聽她與他們的講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