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出身的抗日名将廖龄奇,不幸死在了国军派系斗争的漩涡中

他是黄埔出身的抗日名将,因为结婚请假离开了自己的部队几天,结果部队被日军击败,他也被粤系将领污蔑为临阵脱逃,被执行枪决。他死后不久,经过调查认定为误杀,国民政府按抗日阵亡将官给予抚恤,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给其家属颁发了“荣哀状”证书,遗体厚葬于当时国民党最大的“烈士陵园”南岳忠烈祠。这位被误杀的抗日名将就是国军主力74军58师师长廖龄奇将军。

黄埔出身的抗日名将廖龄奇,不幸死在了国军派系斗争的漩涡中

廖龄奇,1905出生,湖南省祁阳县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毕业后参加了两次东征及北伐。历任第4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排长、连长等职。在1926年8月的汀泗桥战役中,他率领士兵浴血奋战,被敌人打伤右臂,以致右手致残,终生都用左手写字。战后升任第5军第88师364旅527团第2营营长。

1932年,廖龄奇率部参加了“一·二八”上海保卫战。面对日本人的欺辱和挑衅,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来犯日军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当时国民政府当局妥协退让,没有继派援兵,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此战过后,廖龄奇因功升上校团长。

黄埔出身的抗日名将廖龄奇,不幸死在了国军派系斗争的漩涡中

(年轻的廖龄奇将军: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7年,日寇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88师奉命进驻南翔一线,抵抗日寇。战斗中,廖龄奇在炮火中接任旅长,指挥全旅,与日寇奋战八十余天。从上海战场撤退后,廖部奉调入南京,负责守备雨花台、中华门一带。日寇围攻南京时,88师首当其冲,廖龄奇旅坚持抵抗,部队伤亡惨重,两名团长先后阵亡。在这危急关头,廖龄奇仍坚持在前线督战,直到12月12日,南京卫戍长官部下令全面撤退后,才率部撤过江北。

1938年廖龄奇调升第74军第58师(师长王耀武)副师长,不久升任师长。

黄埔出身的抗日名将廖龄奇,不幸死在了国军派系斗争的漩涡中

1939年9月,第一次湘北会战,日寇集中约两个师团的兵力,分路向湘北进攻。为了配合攻势,赣北日寇采用步炮空配合作战,大举进犯高安,58师防地正当要隘,廖龄奇督率全师给以迎头痛击,战士伤亡数百,拖住了敌人,取得了第一次湘北会战大捷。

1941年9月17日,第二次湘北会战开始。此时,廖龄奇正请假去吉安结婚,顺便转回老家祁阳省亲。副师长张灵甫率部队从江西新余,经万载徒步赶往长沙,不料日军已于17日分五路强渡新墙河,58师陷入极端不利形势中。廖龄奇闻讯由祁阳驱车于途中赶上部队,遵令退守醴陵待命,而原驻防新墙河一线的部队,则按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部署早已向长沙东南撤退,日军乘虚直入,占领长沙。薛岳等人为推卸其弃城逃跑的责任,掩盖长沙又一度失陷之事实,把廖龄奇请假离开部队去吉安结婚,说成是临阵脱逃。1941年11月,廖龄奇被蒋介石以“临阵脱逃”罪枪杀。

黄埔出身的抗日名将廖龄奇,不幸死在了国军派系斗争的漩涡中

关于廖龄奇是请假省亲,还是临阵脱逃,最有发言权的就是他的上司——74军军长王耀武。廖龄奇被抓时,王耀武曾为他说话。但此时因为战败,王耀武的说辞并没有被蒋介石采纳。粤军将领一口咬定廖龄奇是临阵脱逃,而廖龄奇请假又没有通过战区司令部,故而在追究二次长沙战役失败的责任时,廖龄奇就成了替罪羊。

说白了,廖龄奇是被粤军将领逼着蒋介石枪毙的。

廖龄奇死后,副师长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一职。

黄埔出身的抗日名将廖龄奇,不幸死在了国军派系斗争的漩涡中

​后来,蒋介石下令让军政部彻查廖龄奇临阵脱逃一案。结果查证廖龄奇确实是向军长王耀武请了假的,并没有临阵脱逃之行径,只是手续上不符合规定。因为按战时的军规,高级将领请假必须经过战区司令部批准。

就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就死在了军阀派系的争斗之中。事后国民政府按抗日阵亡将官给予抚恤,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给廖龄奇家属颁发了“荣哀状”证书,遗体厚葬于当时国民党最大的“烈士陵园”南岳忠烈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