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登上國宴的牛肉

今天咱們介紹幾道在市面上不常見到的幾道川菜當中的菜品,首先聲明不講開水白菜,開水白菜作為國宴中的菜餚,我認為有必要專門做一期,今天咱們講幾道原料是牛肉的菜餚

曾登上國宴的牛肉

小當家中的月暈

如果是80後,90後的小夥伴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過一部美食動漫《中華小當家》,反正這部動漫我前前後後看了不下五遍,每一次都對著裡邊的各種美食大流口水啊!其中有一段影響深刻,阿Q父親要求他必須切出月暈,也是就是蘿蔔切的要薄到能透著蘿蔔片看到月亮才行,當時因為這段小編我還專門去試了一下,不過沒能成功,由此可見將食物處理到可以透過光是非常人所能辦到的,而在現實當中這種需要高超刀工的食物確實是存在的,那就是咱們今天要講到的——燈影牛肉。

曾登上國宴的牛肉

燈影牛肉

燈影牛肉是川菜的代表菜的之一,要選自上好的牛後腿的腱子肉,手工切片,肉片之薄要薄到能在燈光下看到物象,如同皮影戲中的幕布,故稱燈影牛肉,口味麻辣幹香,非常適合下酒,但是由於除了需要精湛的刀工外,還需經過醃、晾、烘、蒸、炸、炒等工序製作起來極其複雜,所以在一般的飯館中很難見到。

曾登上國宴的牛肉

關於燈影牛肉的來源有兩個,其一是1000多年前唐代詩人元稹因為得罪了當時的宦官,別貶到通州擔任大司馬(怎麼感覺這元稹和蘇軾一個德行,都過的挺悽慘的,關鍵是被貶以後還能都能找到美食,真是沒天理了),某一天咱們的元稹大司馬閒來無事就到一家酒店喝酒用意排解憂愁,在下酒菜當中的牛肉引起了他的注意,片薄味香,入口無渣頗為適口(混的就是比蘇東坡強還能吃牛肉)大加讚賞,便招來掌櫃詢問製作之法,由於夾起之後還可透過燭光,好似燈罩,當即名之曰“燈影牛肉”。從此便流傳開來了。

曾登上國宴的牛肉

曾登上國宴的牛肉

燈影牛肉絲

其二是在清光緒年間,有一個姓劉的人流落到達州,開了一間燒臘,滷肉鋪子為生,最初做的五香牛肉片厚肉硬非常難嚼,而且容易塞牙,那是的牛肉大部分是本來牛,而且要幹農活,脂肪非常少,不像現在的和牛,所以導致生意蕭條,後來這個劉氏日思夜想,逐步的加以改進,將牛肉切的又大又薄,現醃漬入味,再用文火烤制,最後淋上香油,用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牛肉酥香可口,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其他人紛紛效仿,最後製作工藝也也越加的精細,最後成為一道名菜,燈影牛肉在最巔峰的時期甚至是國宴上的菜餚,可見其美味!

曾登上國宴的牛肉

張飛牛肉

川菜當中還有一個也用牛肉為主材的叫“張飛牛肉”,說句實在話,當初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真的以為是張飛發明的,在傳說當中,在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時候,大排筵席,為了有可口的下酒菜,張飛就把自己多年製作牛肉的方法說了出來,讓廚師製作。宴席開始後,幾個人一邊飲酒一邊吃牛肉,都稱張飛牛肉好吃!張飛牛肉就由此得名,但是我在查遍三國志等正史都沒有發現有過記載,再加上當時那哥仨混的是一個賽著一個的慘,想吃到牛肉估計也是不現實的。我認為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張飛牛肉成品外表黑而內心紅亮,恰好和三國中張飛的形象相似而已。張飛牛肉類似於現在的牛肉乾,也是分生,熟兩種,口感相較現在的牛肉乾要軟一些,味道鮮醇,有介於滷牛肉和牛肉乾之前的口感,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買點品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