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轉》中,晁蓋會不會是宋江所殺?

心向往意彷徨


這個問題我之前已經有一篇文章明確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應該說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畢竟作者在這裡用了一個隱晦的筆法,增加了故事的懸疑性,留給了讀者很多猜想。其實不光是晁蓋這一個事件,通篇文章,作者都採用了這種方式,用講故事的方式表現的其實是政治鬥爭。所以水滸不是一個簡單的故事,而是一部政治小說。也正是因為這種筆法,以及隱藏的內涵,才成為四大名著之一。



我在這裡不再複製我之前的文章,就針對閒扯名著這位朋友的觀點,來做一個論證。這位朋友將這個事情分為兩個派別,一個是陰謀派,一個是反陰謀派。雖然我不贊同這個樣的稱呼,但確實有兩種這樣的觀點。 但無論是哪種觀點,都要以證據說話。那我今天就以證據和動機來分析一下。

先幫大家回顧一下晁蓋中箭的經過。當時晁蓋與曾家戰了兩日,互有損傷,不分勝負。休了三日之後,第四日來了兩個和尚,給晁蓋獻了夜襲增頭市的計策。也就是在這次夜襲當中,晁蓋中箭。所以這個計策的制定者就是殺晁蓋的真兇。那麼是誰制定的這個計劃就至關重要。


帶大家回顧一下細節。 當晚三更,聽的曾頭市沒有半點更點之聲後,和尚引著晁蓋軍馬離了法華寺,行到五里多路,兩個和尚藉著黑影跑掉,沒了引導,軍隊頓時慌亂。於是馬上原路返回,走不到百十步,只見四下裡金鼓齊鳴,喊聲震地,一望都是火把。

注意這裡,此時晁蓋已經中伏,曾頭市依然沒有一點動靜,並不是像電視裡,曾頭市燈火點亮。接著晁蓋突圍,書中這樣寫道“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


再次注意,這支兵馬依然沒有任何旗號,也沒有出現任何一名曾頭市將領,別說史文恭,就連曾家五虎與蘇定都沒有出現,只是亂箭一通。而且曾家寨中依然沒有任何動靜,直到梁山軍馬準備回山的時候,曾家五虎方才趕到。還有個疑點,從晁蓋夜襲曾頭市到中箭撤退,不過個把時辰,戴宗竟然已經知道消息,並且趕回梁山彙報,再從梁山趕過來通知撤軍,這個速度比高鐵還要快。曾頭市位於凌州,距離梁山雖不遠但也有近五百里,一個往返按戴宗的速度要一整個白天才對。


試想一下,如果和尚的這條夜襲曾頭市戰術是曾家所出,此時晁蓋已然中伏,史文恭帶著曾家五虎掩殺過來,即便不能活捉晁蓋,也能將晁蓋軍馬大部分殲滅,定是一場大勝,何必躲在暗處放箭,連旗號都不掛,做這樣畏畏縮縮的事。那用這條計策的意義何在。即便想玩陰的,又何必在箭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處處都是矛盾,所以可以確定的是,這條計策定不是曾家設下的。

這位答主認為梁山人馬對曾頭市地形不熟悉,不能隱藏兵馬。卻不知正是因為和尚帶路夜襲曾頭市整個計策都是計劃好的,而且和尚並沒有帶晁蓋深入曾頭市,只走了五里路,還是在帶兵返回的時候遇到的埋伏,所以地形不是問題。

至於說林沖下毒完全是不可能的事,且不說林沖能不能做出這種行為,原著中的描寫也完全沒有指向這個論點。原文寫道,林沖叫取金瘡藥敷貼上,而不是林沖自己掏出一貼金瘡藥。 那麼結合證據可以斷定的是,射殺晁蓋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局,目標非常明確。這些證據沒有直接指向宋江,而除了箭上的名字,其餘也沒有任何證據是指向史文恭,甚至很多自相矛盾。

那麼我再從動機上來分析一下。 第一日交戰時,曾頭市喊的口號是:

見俺陷車麼?我曾家府裡,殺你死的不算好漢。我一個個直要捉你活的,裝載陷車裡,解上東京,碎屍萬段! 曾頭市的目的是殺晁蓋麼,不是,而是梁山草寇,目的是抓他們上京論功行賞,晁蓋的生死不是曾頭市的目的,剿滅梁山,建功揚名才是曾頭市的目的。而暗殺晁蓋對曾頭市有什麼收益呢?並沒有,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和尚帶路的計策不是曾頭市所出。如果是,當時是一個曾頭市建功揚名的大好時機,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放棄大好時機是不合邏輯的。

再說宋江的動機。宋江志不在當草寇,這是鐵打的事實,所以哪怕他在江湖逃亡,被髮配江州,被晁蓋一再邀請,他都不肯落草。後來為什麼落草?一來江州劫法場讓宋江沒了退路,二來宋江看到了另一條出路,就是招安。所以宋江開始有規劃的培養自身勢力,一步一步架空晁蓋,這些都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那麼我反問一句,如果晁蓋不死,他可不可能實現招安?宋江在梁山勢力再大,寨主始終是晁蓋,而且梁山以義氣為重,晁蓋不同意,宋江永遠達不成自己的目的。宋江已經實施了架空晁蓋的計劃,那麼終有一天必須要除掉晁蓋。只不過這一天隨著晁蓋的反抗提前到來了。


宋江並不想讓晁蓋去打曾頭市,因為宋江還是感覺勢力不夠,需要繼續擴充,宋江每次下山都會拉一批人上山入夥,擴大勢力。按照宋江的設想,這一次一樣如此,順利的話拉到曾家五虎、史文恭入夥,實力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宋江沒有如意,他感到了晁蓋的反抗,晁蓋無論如何要親自帶兵出征。

晁蓋反抗也就意味著以後宋江將會受到制約,可能意味著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白費。所以決不能讓晁蓋打贏這一仗,宋江並不想殺晁蓋,他或許也糾結,但是晁蓋的反抗讓宋江不得不這麼做。否則他的理想可能永遠都無法實現。這就是宋江的動機。


如果說陰謀論,書中處處都是陰謀,晁蓋是宋江完成抱負的最大障礙,註定會被宋江除去。


暮雲齋主


晁蓋被射殺,是水滸中最大的疑案。我來大膽猜測一下殺晁蓋的兇手是誰。

一般認為,射殺晁蓋的人是曾頭市教師史文恭,因為晁蓋所中箭上寫著史文恭的名字。然而卻存在著很多疑點:

第一,晁蓋中箭時,史文恭並未出場。

晁蓋白天攻曾頭市,史文恭正大光明地出陣了,書中寫他坐著千里玉獅子馬,手持方天畫戟,極為好認。

然而晁蓋夜間中計,卻只是“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來”。依史文恭狂妄的性格,如果出場,不可能不亮相。如果他在場,肯定會被認出來。

第二,晁蓋中的是毒箭。

毒箭這種東西很寶貴,因為毒藥煉製成本高。所以毒箭不可能給士兵大規模裝備,只可能用於點對點的暗殺。

況且箭上寫著史文恭的名字,說明是一支特殊的箭,不是普通士兵的箭。

因此晁蓋中的這箭,一定是有心人瞄準晁蓋射的。可奇怪的是,書中說晁蓋撞上的軍馬是亂箭齊射,豈不同毒箭矛盾?

種種疑點說明了,可能有人故意在箭上寫史文恭的名字,以嫁禍與他。這個人在亂軍中瞄準晁蓋射了一箭,為了保證殺死晁蓋,還在箭上塗毒了。

因此有人認為,是宋江暗派心腹,比如花榮,在亂中射死晁蓋。然而這種說法同樣有疑點:

第一,此舉太過冒險。

萬一宋江派去的人被他人發現,梁山立刻就會陷入分裂的危險,宋江的招安計劃也就泡湯了。

第二,最重要的是,後面晁蓋靈魂曾給宋江託夢,告訴他會有血光之災,果然應驗。如果真是宋江派人殺晁蓋,晁蓋的靈魂不可能如此好心。

我認為,殺晁蓋的真兇可能並非史文恭,也不是宋江一夥,而是梁山上的第三股勢力。這股勢力也是實力最雄厚的——軍官派。即宋江招降的軍官們,如呼延灼、徐寧等。

很多人可能認為,軍官派是屬於宋江派系的,事實上並非如此。軍官派確實支持宋江,但那只是因為宋江的目標是招安,符合軍官派的利益。宋江為了同晁蓋爭權,大肆招降朝廷軍官。兩者是合作關係。這些軍官們對宋江本人是不可能效忠的。如果哪天宋江不想招安了,這些軍官一定會背叛宋江。

軍官派有殺晁蓋的動機,因為只有讓宋江上臺才能執行招安路線。

軍官派殺晁蓋也沒有心理障礙,因為他們不是江湖好漢,不用講江湖規矩。

更重要的是,軍官派不必下山,就可以殺死晁蓋。因為他們人脈廣,資源多,肯定有很多領兵的朋友。只要聯繫一位上一位箭術高的朋友,就可以在曾頭市殺晁蓋。

我認為這種猜測比史文恭、宋江更為靠譜。


夢露居士


這裡其實有兩個問題。

第一、晁蓋不可能是宋江所殺。

晁蓋已經被宋江架空,宋江上山後梁山的歷次軍事行動都是宋江主導,晁蓋似乎成了一個花瓶和象徵,可晁蓋畢竟是梁山老大,江湖地位擺在那裡,我們對宋江的倫理高度哪怕是江湖倫理的高度不做任何先行的預設,黑殺才也許可能意圖殺害晁蓋,但是真的殺起來有很多低調隱秘的做法,沒必要在戰場上用書中描述的這麼張皇其事的方式殺;另外,在技術上,射殺晁蓋的有明顯的描寫是對方軍隊:

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宋江也不可能判斷晁蓋會失利並且走哪一條路線撤退又安排下不是一個幾個善射的心腹而是所謂的一彪人馬來進行伏擊,這樣穿幫的可能性太大,而一旦穿幫,那就是及時雨呼保義人設的全面崩塌,宋江沒必要冒這個險,我們判斷,這彪人馬還是曾頭市武裝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晁蓋對宋江十分不滿,在臨終前達到了高峰。

晁蓋臨死的遺言是當著梁山眾頭領的面對宋江說:

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之所以說射死我的而不說史文恭,倒未必是晁蓋認為兇手另有其人,只是語言習慣,但是這個條件,顯然是試圖將宋江排除在繼承人之列,因為以宋江的武藝,梁山上幾乎任何一個人都比他更有可能捉得射死晁蓋的仇人——從遺言推斷晁蓋本人的意願,他傾向於讓林沖繼承梁山老大的位子。

晁蓋雖然不是宋江所殺,但是對宋江的不滿和仇怨,無疑是噹噹滿滿的。

後來宋江只能通過引進盧俊義解套了晁蓋這個遺言,搞得麻煩無比,這是後話,暫且不提了。


談古論金


這怎麼可能。

宋江根本前期可能想要取代晁蓋的話有必要親自動手除掉晁蓋,但後期宋江的勢力已經遠超晁蓋太多了,說實話,晁蓋在攻打曾頭市的時候之前就已經意識到某種危機感了,宋江早晚會取代自己。

他於是就帶兵親自前往攻打曾頭市,想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威望,但不幸的是被史文恭射中了一箭,也因此而喪生了。

所以很明顯殺害晁蓋的兇手就是史文恭而不是宋江,除非晁蓋沒有在曾頭市遇險,能夠順利打下曾頭市得勝歸來。




這之後,宋江內心想要招安和晁蓋只想和兄弟們守著梁山基業的不同追求必然產生矛盾,矛盾總有一天會最大化,而到那時宋江有可能對晁蓋下黑手,只是宋江不會自己動手,他會讓手下的打手去幹,總之就是借刀殺人

因為晁蓋有武功,宋江只是一個文人,連殺人也只是殺過閻婆惜,宋江根本打不過晁蓋,更殺不了他。


但在我看來宋江如果真的想要奪得梁山的最高領導權,完全沒有必要殺晁蓋,自己完全有能力獨自領導眾梁山好漢們,把晁蓋架空,自己掌握了實權,兄弟們基本都聽宋江的話,也不怕晁蓋要謀害宋江了。


亂世史詩


晁蓋並非宋江所殺,大家不要誤導水滸傳故事,雖然宋江有很大嫌疑,但是事實上宋公明絕不會設計陷害晁蓋,宋江架空晁蓋這到是事實,無可厚非。


自打宋江上了梁山後,擁護宋江的梁山好漢佔有一大部分,宋江在江湖上是一個深受人們敬仰的人,宋江善於收買人心,更樂與幫助別人,出手也特別大方,被他救濟扶持的人不計其數。因此身邊也聚集了不少死心塌地追隨他的人,宋江在梁山上的名氣和地位開始直線上升,甚至超過了大寨主晁蓋,有點功高蓋主的意思。

晁蓋身為梁山泊主,除了早期截取生辰綱創立梁山基業貢獻大點以外,後期也沒什麼突出的成績,至宋江到來之後,每次出征打仗都是宋江統帥,和弟兄們的關係也是越走越近,所以梁山上的兄弟們大多傾向於宋江這一邊,介於這樣的一個位置,宋江不奪位一樣是呼風喚雨,所以他沒有必要殺死晁蓋。



晁蓋之死實屬意外,本來宋江是不願意晁蓋親自去征討曾頭市的,但晁蓋為了顯示一下自己還純在,其實也是為了給宋江等人看看,意思就是說:“我晁蓋還是梁山上的大寨主,你宋江不要得意忘形,沒有我晁蓋當初開創的梁山大業,哪有你宋江的今天”。因此晁蓋一意孤行決意要去曾頭市,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去,就是他的末日,晁蓋攻打曾頭市送了命,這是他咎由自取,也算是天意陽壽已盡不走都不行啊。


晁蓋一死,宋江如魚得水順理成章的做了梁山第一把交椅,從當初的有實無名一下子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寨主。

至此,水泊梁山在宋江的正式領導下,兵馬強大,勢氣也逐漸壯大,梁山很快走向了巔峰時期,宋江率領的梁山大軍開創了水泊梁山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戰績,替天行道,殺富濟貧成了梁山的招牌。

不久,梁山在位的兄弟們進行了英雄排座次,設立了天罡星三十六位,地煞星七十二位,一共一百單八將。唯一遺憾的是,先主“托塔天王”晁蓋卻不在這一百單八將之中,作為梁山泊主,晁蓋一世英名,死後連個名分都沒有,真是可悲可嘆啊!


任馳贏天下


眾所周知,晁蓋是被史文恭射死的,這個有什麼疑點嗎?當然有了。

殺人無非幾種動機:一、報仇;二、雪恨;三、為名利。基於上面的考慮,所以我認為史文恭殺晁蓋動機不足,報仇談不上,雪恨更是沒有邊際,為了名利?這個有些可能但是也反不找啊!於是我就考慮晁蓋死後誰是最大的獲益者?自然是宋江,只要晁蓋一死,他就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成了梁山的老大了。為日後的招安大計剷平了路上的最後一塊磚,事實上也是這樣的,晁蓋死了後宋江就開始了他籌劃已久的招安大計,並且義無反顧的執行了下去。

但是沒想到本該在死在戰場上的晁蓋硬是沒有當場死在陣上,硬挺著回到了梁山才死的,並且在死的時候留下了遺囑,殺死史文恭者就是梁山之主。原話是:“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這個很明顯就是不想讓宋江當梁山老大嗎。不然何必多此一舉啊?難道還害怕這幫大哥們不給他報仇嗎?或者,晁蓋意識到了自己其實是宋江借了史文恭這把刀乾的,但是按當時的情況,已經迴天乏力了,但是最終還是設了個套給宋江。

另外,我們之所以認定是史文恭乾的全憑著那隻帶毒的箭,雖說這是個是物證,但是還缺乏人證,當時並沒有一個人看到史文恭在現場出現(以史文恭的武功應該不至於做這樣畏首畏尾的事情吧)。所以,史文恭殺死晁蓋只不過是大家的一個假設而已。

至於盧俊義,我在盧俊義上山的那篇提到了,其實讓盧俊義上山根本不是什麼讓他抓史文恭的,而是解決梁山上迫在眉睫的財務危機。這裡就不多說了,但是上一篇中沒提到宋江和盧俊義及史文恭三個人的關係。不是不想提,而是如果提了的話,牽扯太多,沒有了重點。

雖然《水滸》中沒提,但是我想大家都知道盧俊義、史文恭和林沖都是周侗的徒弟,那麼盧俊義是什麼時候認識宋江的呢?這個就要從宋江得到“及時雨”這個綽號說起了。

宋江的身份是押司,也就是一般國家公務員編制中的街道辦主任之類的人員吧,但是這樣一個小縣城的小公務員,卻在黑道擁有和柴進一樣的聲譽,的確是不簡單的一件事情。贏得這樣的聲譽其實全仗著宋江平日裡經常不經常的仗義疏財換來的。如果說柴進、盧俊義這樣的人物仗義疏財的話,根本沒有什麼可疑的,但是他宋江根本沒那個能力“疏財”啊,他的錢哪裡來呢?工資?不可能;家底?在家他又不拿事,上面還有個老父親呢?宋老太爺絕對不會讓他拿著家裡的那點錢胡造的。根據無齋主人的分析,是宋江會花錢,每次都能把錢花在刀口上。即便是這樣,他也要不少的開支啊,而且聲譽越大,開支也就越大。

我們還記得這樣一個場景,也就是引出盧俊義的那段,那個大圓和尚只是說了一句,然後幾乎都是宋江介紹的,這說明宋江早就認識盧俊義了,並且兩個人交情還不淺,宋江那句“若得此人上山,我也就無憂了”正是說明這點的,並且宋江對盧俊義瞭解還頗深。也就是通過盧俊義,宋江認識了史文恭,並且憑著自己在黑道上的頭面,幫助過盧俊義的生意。更直接點說就是盧俊義之所以能高枕無憂的返私鹽,和宋江是有莫大的關係的。現在社會通常把這個叫做“保護費”。我想包括盧俊義在內的很多私鹽販子可能都給宋江保護費的。有了這筆不錯的收入,宋江才能為自己買到“及時雨”的名號,這也就是所謂的用錢買名,然後再用名換錢,週而復始,當然宋江是操作比較成功的。因為這個事情一旦操作上出現問題,不但沒法用錢買到名,反而還會壞了自己以前的好名聲。

當然這個名號只是用錢估計還是很難維持的,畢竟宋江要的是黑道的名聲,這幫人中,很多人根本是不缺錢的,比如晁蓋。這些人本身有不菲的家底,而且有事沒事的還打劫個“生辰綱”什麼的,所以,錢對他們而言,其實根本不重要。對於這幫人,要幫助他們,自然是需要從另外的角度入手了,假如這幫人犯了什麼案子,上面如果有個什麼風吹草動的,及時的將消息傳送過去,其實這個也是一種“及時雨”的表現,不過這個是要稍稍冒點風險的。宋江這點做的倒是很聰明,他先用錢把縣刑警大隊的兩個大隊長砸倒。不但能得到消息而且還能做順水人情。這樣一來,本來是人家刑警大隊長手下留情,卻最後都記在宋江的頭上了。

有了這樣的背景後,宋江自然是想繼續在政界發展(說白了就是要當官),可是白道的這幫高層們根本不買他的帳,也就是說你在黑道的那些手段,在白道根本行不通。這就迫使的宋江不得不尋求曲線上升的辦法,但是那個時候的他還沒下定決心要直接進入黑道。畢竟山賊不是個“光宗耀祖”的行業。但是一件以外事件徹底打破了不進黑道的夢想,這當然是“怒殺閻婆惜”事件。

這個事件的起因是他及時的幫助晁蓋脫險後,晁蓋派劉唐來給宋江100兩黃金,打算把這個人情一次買斷。宋江也是見過大錢大世面的,我幫你逃走,不說救命之恩吧,起碼給你省下了10萬貫,區區100兩黃金就像打發我,晁蓋你也太小氣了點。大概也就是從這個時候,宋江就開始對晁蓋隱隱的有些不滿了,後面直到宋江上了江州的法場,晁蓋才無奈的派人來救的。宋江實在是火大了。從那以後,宋江在梁山上的所有行動幾乎都奔著一個目的乾的,那就是架空晁蓋這個老大,而最終的目的就是取而代之。之所以這樣,當然是為了他的那個仕途夢。

架空還好說點,但是取代談何容易,一、晁蓋不是王倫,非但不嫉賢妒能,而且能廣納有識之士;二、晁蓋的親信雖然不多,但是各個都是死忠的那種(吳用例外);

當然晁蓋也不是白痴,宋江的那些手段晁蓋也是看在眼裡,在他看來宋江早晚有一天是要取代自己老大的地位的,這個只是的時間問題。而他也看到的宋江的親信中大部分都是對外擴張時引進的。正好這個時候曾頭市撞在了晁蓋槍口上,但是晁蓋萬萬沒想到這個竟然是宋江給自己設下的毒計:

如果晁蓋能夠仔細的想想,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陰謀。首先,宋江通過盧俊義認識了史文恭(當然這個應該是在他上梁山以前的事情了),考慮到林沖上梁山的經過,我也大概的能想到史文恭進入曾頭市的過程:自己同門師兄弟走投無路之時,來投奔了盧俊義。由於自己生意的特殊性,盧俊義沒法在自己的盧氏集團中給他找到合適的位置,於是就一封推薦信將史文恭推薦給了曾頭市(這裡提到了一個細節,曾頭市的老大曾升是金國人,按照盧俊義篇的說法,盧俊義很有可能就是金國鹽業市場上最大的供應商,所以通過一定的政府關係,推薦個八人進入金國在中原的“地下交通站”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就這樣,史文恭進入了曾頭市,憑著自己一身的好武功,逐漸的成了那裡的總教頭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再說宋江,在看到自己不得不上梁山這個事實後,開始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比如柴進莊上、清風寨(江州應該是個以外),目的很簡單,就是拉更多的親信上山,為日後的招安大計做著準備。但是他並沒有急著去找盧俊義和史文恭,因為這兩張應該是宋江手裡的王牌,不到萬不得已應該不會隨便動的。

終於是用他們的時候了,這次是為了除掉他大哥,其實我們可以考慮這個是所謂的暴力奪權。歷史上這種事情太多的了,李世民幹過,趙光義也幹過,後面的朱棣也幹過,所以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也缺乏創意,但是很有效。

繼續說史文恭,其實如果是我幹這個事情,絕對不會傻到在自己的箭頭上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再射出去,隨便一隻箭就能搞定何必學武松呢?所以,我考慮史文恭其實不過是個替罪羊,真正的兇手有可能是花榮(當然這個也是猜測而已,因為有如此箭法的世上應該沒有幾個人),而之所以選擇史文恭,最大的可能就是史文恭直到了盧俊義和宋江之間的那些所謂的生意,這樣一個一石二鳥之計實在是高啊!!


輪迴的刻度


若論宋江是否謀殺了晁蓋?先得辨清“梁山好漢”或者宋江是否忠義?若皆為忠義之輩,則斷無此事;若非良善之輩,則謀殺晁蓋也就不足為怪。一直有很多人認為《水滸傳》是寫的“忠義”,(宋江即將“聚義廳”,改為了“忠義堂”)。有些《水滸傳》的版本,直接將其書名就被定為《忠義水滸傳》。然這“忠義”兩字都是後人添加的,非作者之本意。

宋江忠嗎?是宋江將“聚義廳”改為了“忠義堂”,以“忠義”為幟而聚集群豪,又怎麼會不忠呢?根據宋江潯陽樓題反詩,酒醉坦露心跡,即可證明在宋江的心中有個黃巢。宋江被刺配江州,又非冤案,此前宋江所犯罪行有三:其一通匪,給晁蓋等通風報信,後與清風山匪首交往密切,其罪未發。其二殺閻婆惜,以此罪刺配江州。其三為賺取秦明上山而妄殺百姓,書中言道:“卻是宋江定出這條計來,叫小卒似總管模樣的.....因此殺人放火,先絕了總管歸路的念頭。"此罪若發,當凌遲族滅了。所以,宋江被刺配江州,是實在沒理由抱怨天道不公的,而燃起黃巢之心的。

宋江雖在梁山以“忠義”為幟,宣稱對大宋的忠義。但眾所周知,梁山的上下,也只認“宋公明哥哥”,並不鳥啥“趙官家”。梁山的這“忠義”旗幟到頭來也還是對宋某人的忠義而已。其想招安,也並非是為了忠義,而是沒有實力與朝廷對抗,與方臘攻佔江南八州二十五縣不同。梁山雖也曾攻打東平、東昌等府,卻也只是為了“借糧”,而不是為了佔據城池。與方臘相比較,梁山也還只是嘯聚山林、湖泊的草寇,始終固守一窪之水,而沒有走向正規化。

所以,宋江才急於招安,急於洗白,搏一個“封妻廕子”。其臨終毒死李逵,也更非是對朝廷“愚忠”的表現,而是大勢已去,李逵只會徒徒敗汙其洗白後的聲名。況且其雖死,其弟宋清還在,宋江夢寐以求的“封妻廕子”的願望也並沒有完全落空。

再看,宋江這夥人的所謂“義”,為強拉兄弟入夥,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天良喪盡。為逼迫“兄弟”入夥而斷“兄弟”歸路,既是以“不義”之行為而行“聚義”之事,又何來的“義”?且看秦明上山的心理,原文如下;

秦明怒氣道:“不知是那個.....裝做我去打了城子,壞了百姓人家房屋,殺害良民,倒結果了我一家老小.......我若尋見那人時,直打碎這條狼牙棒便罷!......宋江開話道:“總管休怪,昨日因留總管在山,堅意不肯,卻是宋江定出這條計來.......秦明見說了,怒氣於心,欲待要和宋江等廝並,卻又自肚裡尋思。一則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們軟困,以禮待之,三則又怕鬥他們不過。因此只得納了這口氣,便說道:“你們弟兄雖是好意....只是害得我忒毒些個,斷送了我妻小一家人口。”宋江答道:“不恁地時,兄長如何肯死心塌地?

這些人在內心都是極度怨恨宋江的,但卻都畏懼宋江,才被迫納了這口氣。秦明如此、朱仝如此、李應如此、徐寧如此、扈三娘如此、盧俊義等亦如此。你道黑三郎只是臉黑呀?其心腹李逵殺了扈三娘全家,宋江還不是照樣把扈三娘當作禮物送給了其心腹王英。任你有萬夫不當之勇、任你是女中豪傑又如何?還不照舊擺弄在我手心?

梁山聚義,充滿了種種的心機與算計,即便是宋萬、杜遷這等貨色,書中也有其心理活動的描寫。那所謂的以“忠義”為名,也不過是籠絡江湖人心的權術耳。《水滸傳》本是一部寫實的小說,並不是為了宣揚所謂的“忠義”。其書的作者施耐庵、羅貫中都曾參加過元末張士誠的起義軍、有過上“梁山”的真實經歷。


從宋江一夥人的秉性上分析,宋江是完全可能做出謀殺晁蓋之事的。那晁蓋到底是否死於宋江之手呢?

雖在宋江等初上梁山的時候,晁蓋禮讓宋江為山寨之主。但一則,晁蓋對宋江有江州救命之恩;二則,初到梁山,未有根基,晁蓋是真心讓,還是聊相試?都未可知。又怎會貿然接受?而自壞江湖“道義”呢?所以,也只能暫居第二位。

但宋江是有做梁山之主心思的。第一,潯陽樓題反詩,自比黃巢,說明其志不小,不甘人下。第二,在梁山搞二元體制,宋江道:“休分功勞高下,梁山泊一行舊頭領去左邊主位上坐,新到頭領去右邊客位上坐,待日後出力多寡,那時另行定奪。”晁蓋的一行舊頭領那邊才九位,而且這其中真正能稱得上心腹的也只有劉唐、三阮。

而新頭領那邊卻坐了二十七位,這些人都是跟隨宋江而上得梁山。在梁山已經形成了強賓壓主之態勢,而隨著兩派的蜜月期結束,矛盾會漸漸凸顯出來。而正在此時,公孫勝卻以探母為由,一去不返。(其實就是逃避派系鬥爭)。又隨著宋江每次出征都帶能回“兄弟”入夥,以及吳用倒向宋江,導致宋江一系的勢力愈來愈強,而晁蓋在梁山已成了傀儡。

段景住獻馬,即引發了晁蓋攻打曾頭市。段景住想入夥梁山,卻直言向梁山的二把手宋江獻馬,已擺明不把晁蓋放在眼中(說明了外界都已不把晁蓋放在眼裡),更是對晁蓋的羞辱。所以,晁蓋才怒不可遏,執意下山攻打曾頭市。並對宋江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

其實,就是表達對宋江的不滿,你每次都出風頭,已經完全蓋住我了。我再不立些功績的話,在梁山上還有位置嗎?而其臨終遺言,“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更是表達了對宋江的不滿與憤恨。宋江初上山時,晁蓋向其禮讓山寨之主的位置。而如今,宋江,晁蓋卻為其接班設置障礙。就說明兩人之間的芥蒂之深,以及晁蓋懷疑自己是遭了宋江的黑手。

射中晁蓋的毒箭的箭桿上明明刻有史文恭之名,可晁蓋不言捉住史文恭而言捉住射我的。再則,兵器上刻名,常有見。箭桿上刻名,卻很有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箭在戰場上都是一次性用品,史文恭又是粗人,會花裡胡哨地在箭桿上刻名?

其實,晁蓋與宋江的關係,很像隋末瓦崗寨的翟讓與李密的關係。翟讓把瓦崗寨的寨主之位讓給了能耐比自己大的李密,可是翟讓舊部與李密的矛盾還很大,以致翟讓最終還是遭了李密的毒手。而晁蓋與宋江的關係也是如此,隨著宋江一系的越來越得勢,他們就越來越不把晁蓋放在眼中。晁蓋一系也自然不是滋味,兩個派系的矛盾漸漸不可調和,以致最終宋江一派的勢力,借晁蓋攻打曾頭市之際,暗算了晁蓋。


歷史聞知社


這個問題恐怕也是千古迷題,名著的迷人所在,留下讓人猜想的空間,根據偵探邏輯,有人被害,最大嫌疑人肯定是這人死後誰受益最大,那樣看無疑是宋江。宋江自從上得梁山,就沒把晁蓋放在眼中,仗著自己帶來的弟兄多,處處擠兌晁蓋,甚至直接架空晁蓋,晁蓋雖厚道卻也不傻,眼看著宋江跟他的人屢屢建功,自己地位岌岌可危,所以曾頭市一戰定要親征,只可惜卻因暗箭抱恨而亡,此時最為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就是晁蓋死前留下遺言:誰為他報仇誰就為梁山之主!這可是赤裸裸的報復宋江!從這裡看真好似宋江就元兇,就算不是暗殺,將晁蓋逼上戰場導致殞命的非宋江莫屬!因此看來,晁蓋死於宋江之手是無疑的,不論直接還是間接。晁蓋死前的遺言證明了這一點。


除了晁蓋之死的迷題,留下更多話題的非紅樓莫屬了,我甚至感覺,紅樓夢就只有八十回,曹公之所以留下那麼多線索,判詞,判曲、謎語、讖語,如惜春的“跟慧能出家當姑子去”,寶玉的“你死了我當和尚去”,王熙鳳的“聾子放炮仗散了吧”等等,就是留給後人去猜想,去評說,試想如果他根據自己留的線索吧紅樓寫完,那所有謎語真相大白,讀者會不會感覺索然無味呢?不過大概連他也想不到的是,一部未完的紅樓在幾百年後養活了那麼多所謂的紅學家。。



綜上所述,有些橋段雖然作者並未點明,但是根據前因後果及所留線索,讓讀者去自解其中味,正是名著的魅力所在。


我心釋然2018


我想把這個問題往祖墳上刨。宋江弒晁蓋,一個石破天驚的陰謀論,最早提出這個論斷的人是《水滸傳》的頭號鐵桿粉絲金聖嘆。金聖嘆是明末清初人,他愛《水滸》愛到什麼程度呢?用他自己說過的一句話最好解釋:天下之樂,第一莫若於讀書;讀書之樂,第一莫若於讀《水滸》。

據說,金聖嘆終日《水滸》不離手,一生都在讀《水滸》,研究《水滸》,他甚至發出天下英雄貼,賭記楊志、索超東郭校場比武一篇,如若說錯原文一個字,便罰酒一杯。當然此為笑談,但也不愧為水滸頭號鐵桿粉絲也。金聖嘆自稱得到了《水滸》古本,這個版本和我們看過的任何版本都不一樣,並且信誓旦旦的保證,古本才是施耐庵的原筆,其他任何版本都是或添油加醋或橫添狗尾的俗本。

古本只有七十回,俗本的第一回作楔子,第七十一回往前挪了一回,七十回前半部分梁山座次排定,職務落實到位,後半部分以盧俊義“驚惡夢”的情節為全書畫上了句號。金聖嘆為每一回都做了批註,有總批、旁批、夾批、眉批等等,這個版本通常稱為金本《水滸傳》,學者們稱為“金聖嘆腰斬水滸”。



其實,根本不存在什麼古本,金聖嘆所謂的古本,只不過他自編自導自演的謊言而已。自己對水滸進行刪減增加改動,然後自己在旁邊為自己改過的版本批註,而且還批的洋洋自得,樂此不疲。想想真是可笑,金大才子完全是在意淫,吃飽了撐得沒事幹嗎?絕對不是,他太愛水滸了,他不能接受水滸有任何瑕疵,所以他要用個人的意志喜好厭惡對水滸進行開刀手術,在他心中變得完美無瑕。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晁蓋被宋江所殺呢?因為他們無一例外的受到了金本《水滸傳》的影響。自金本流行以來,它打倒了、淹沒了一切流行於明代的繁本、簡本……使世間不知有《水滸傳》全書者幾百年。據說,毛主席初讀《水滸傳》,其版本正是金聖嘆所批古本。現在,我們看看俗本和古本(也就是金本)的區別,直入主題,以晁天王兵發曾頭市為例。

俗本:晁蓋聽了戴宗說罷,心中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輩,誓不回山。”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晁蓋道:“不是我要奪你的功勞。你下山多遍了,廝殺勞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卻是賢弟去。”宋江苦諫不聽。晁蓋忿怒,便點起五千人馬,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

古本:晁蓋聽罷,心中大怒道:“這畜生怎敢如此無禮!我須親自走一遭。不捉得這畜生,誓不回山!我只點五千人馬,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其餘都和宋公明保守山寨。

對比一下,一目瞭然,古本沒有宋江苦勸的情節,說明什麼呢?看官別急。晁蓋出征前,風吹斷了認軍旗,俗本古本之間再對比一下。

俗本:宋江與吳用、公孫勝眾頭領就山下金沙灘餞行。飲酒之間,忽起一陣狂風,正把晁蓋新制的認軍旗半腰吹折。眾人見了,盡皆失色。吳學究諫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長改日出軍。”宋江勸道:“哥哥方才出軍,風吹折認旗,于軍不利。不若停待幾時,卻去和那廝理會,未為晚矣。”晁蓋道:“天地風雲,何足為怪。趁此春暖之時,不去拿他,直待養成那廝氣勢,卻去進兵,那時遲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宋江那裡違拗得住。晁蓋引兵渡水去了。宋江悒怏不已,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聽消息。

古本:宋江與吳用、公孫勝眾頭領就山下金沙灘餞行。飲酒之間,忽起一陣狂風,正把晁蓋新制的認軍旗半腰吹折。眾人見了,盡皆失色。吳學究諫道:“哥哥方才出軍,風吹折認旗,于軍不利。不若停待幾時,卻去和那廝理會。”晁蓋道:“天地風雲,何足為怪!趁此春暖之時,不去拿他,直待養成那廝氣勢,卻去進兵,那時遲了。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吳用一個那裡彆拗得住?晁蓋引兵渡水去了。宋江回到山寨,密叫戴宗下山去探聽消息。



再對比一下二者的區別,相信能夠體會金聖嘆的“良苦用心”。金聖嘆刪去了宋江苦勸晁蓋的情節,把文中的“再叫”改成“密叫”,立馬變了味,這只是他篡改水滸的冰山一角。如果第一次讀水滸,讀的不是所謂的俗本,而是古本,那麼就會被金聖嘆牽著鼻子走,一步一步踏入他精心設計的陷阱之中,完全掉進了他的邏輯漩渦,就會和他站在同一陣營,至少認為宋江確實有殺害晁蓋的重大嫌疑。

金聖嘆批註道:夫晁蓋欲打祝家莊,則宋江勸:“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也。”晁蓋欲打高唐州,則宋江又勸:“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也。”晁蓋欲打青州,則又勸:“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欲打華州,則又勸:“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輕動也。”何獨至於打曾頭市,而宋江默未嘗發一言?宋江默未嘗發一言,而晁蓋亦遂死於是役。……通篇皆用深文曲筆,以深明宋江之弒晁蓋。如風吹旗折,吳用獨諫,一也。戴宗私探,匿其回報,二也。五將死救,餘各自顧,三也。主軍星殞,眾人不還,四也。守定啼哭,不商療治,五也。晁蓋遺誓,先雲“莫怪”,六也。驟攝大位,布令詳明,七也。拘牽喪制,不即報仇,八也。大怨未修,逢僧閒話,九也。置死天王,急生麒麟,十也。

不是宋江不勸,而是你把人家所勸之言全都刪了,你說過,梁山108人,獨惡宋江,你生生世世不願見到此等人,你存心要把宋江塑造成一個陰險奸詐,弒殺晁蓋的小人。你是明末清初的大才子,文筆一流,親自捉刀,宋江就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把一個人黑出翔,對你來說,易如反掌。



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宋江謀殺晁蓋,皆拜金聖嘆所賜。在他之前,其實宋江的形象根本沒有這麼差,也根本不存在弒殺晁蓋一說。我遇到過很多的水滸讀者,有喜歡武松的,有喜歡林沖的,有喜歡魯智深的,甚至有喜歡西門大官人的,但沒見過一個喜歡宋江的。宋江身上本已揹負了太多的罵名,金聖嘆還不放過他,竟然要將謀殺晁蓋這樣的彌天大罪強加在他的身上,用乾坤大挪移的手法完全顛覆宋江的屬性,是標新立異震驚後人呢,還是跟批註水滸第一人的李卓吾先生唱對臺戲呢?對於宋江,你可以討厭他,但並不意味著任何屎盆子都可以往他頭上扣。

這裡,我為宋江深深的鳴不平。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晁蓋中毒箭身亡,究竟是不是宋江陰謀所為?

晁蓋曾頭市中箭身亡一事,歷來多爭議,一派主張宋江陰謀論,說晁蓋所中之箭是梁山之人所射;一派是反陰謀論,說晁蓋確是史文恭射殺,沒有證據表明是宋江陰謀殘害。

我們先看原著中關於晁蓋中箭及死亡的文字:

“晁蓋眾將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倒撞下馬來。”

“眾頭領且來看晁蓋時,那枝箭正射在面頰上;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取金槍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藥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

“(眾將)都來看視晁頭領時,已自水米不能入口,飲食不進,渾身虛腫。宋江等守定在床前啼哭,親手敷貼藥餌,灌下湯散。眾頭領都守在帳前看視。”

“當日夜至三更,晁蓋身體沉重,轉頭看著宋江囑付道:‘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罷,便瞑目而死。”

細讀這些文字,並聯系前後文,我感覺,晁蓋之死,確有疑團,但說不是被史文恭射殺,而是宋江陰謀所為,實難找到證據。

針對主張宋江陰謀論者的一些論據,一一分析如下。

1.有“史文恭”字樣的箭,是否偽造?

晁蓋所中之箭,上有“史文恭”字樣,這本可證明射箭者身份,但懷疑者認為,這箭是梁山之人偽造,用以“栽贓”史文恭,掩蓋自己人殺害晁蓋的真相。

這假設很大膽,但原著中並無能證明這一假設的內容。

當時,在曾頭市戰場,晁蓋引軍奪路而走,“才轉得兩個彎,撞出一彪軍馬,當頭亂箭射將來,不期一箭,正中晁蓋臉上”,由此可知,晁蓋是臉上中箭。試想,如果放冷箭的是自己人,那此人或者隱身在對面敵軍隊伍中,或者藏身在對面某處。

這種可能性太小了!能在半夜三更一箭射死馬上急馳之人的,必是神箭手如花榮、楊志、燕青,但他們怎可能隱身敵方隊伍而不被發現?如果說此人是藏身對面某處,那也不可能,因為兩軍遭遇,形勢千變萬化,對曾頭市地形並不熟悉的梁山之人,誰能預知晁蓋所到之處而事先埋伏?

所以,我認為,宋江預先偽造“史文恭”毒箭,指派某位神箭手在兩軍遭遇時射殺晁蓋,是不可能的。箭上“史文恭”字樣,應該是真,射殺晁蓋的就是史文恭。

2.史文恭為何不曾說自己射殺晁蓋?

如果說射殺晁蓋的確是史文恭,那他為何從不曾說起此事?這也是主張宋江陰謀論者的第二個證據。

從原著文字看,確實如此,史文恭從不曾誇耀自己殺晁蓋之功。兩軍對壘,歷來是論功行賞(箭上寫名字正是為確認射手是誰),按說,如果史文恭確認是自己射殺晁蓋,應該會向自己的東家曾長官說起,不會一聲不吭做無名英雄。

另外,在此後梁山軍佔了上風后,曾頭市想求和,是史文恭代曾長官寫的求和信,信上說:“向日天王下山,理合就當歸附,無端部卒施放冷箭,罪累深重,百口何辭?然竊自原,非本意也。”

此信說是“無端部卒施放冷箭”,有兩種解釋:一是史文恭故意隱瞞事實,以便撇清自己罪責。二是史文恭確實不知是誰射中了晁蓋。

這兩種解釋,我個人傾向於第二種,即史文恭並不知道是自己射中晁蓋,包括他在內的曾頭市一方,只知道晁蓋在亂箭中被射中,至於是誰立此大功還真不知道——箭上雖然有名字,但那箭隨著晁蓋到梁山一方了。

所以,我認為,史文恭不說自己射殺晁蓋,是因他確實不知或說不能確定是否自己得手。

3.晁蓋為何不說是史文恭射中他?

晁蓋臨死,遺言是“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並沒有說射死他的是史文恭。而這也是持宋江陰謀論者的最大證據,認為晁蓋定是發現了什麼,知道射死他的不是史文恭,而是另有其人。

事實真是這樣嗎?我們再回頭看晁蓋中箭時和中箭後的情形。

兩支軍馬遭遇是在黑夜,且對方突然亂箭齊發,晁蓋被冷箭射中。在此情況下,他不可能看見射手是誰。

此後,那支箭被拔出時,晁蓋“血暈倒了”,眾人“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也就是說,晁蓋暈倒在前,“史文恭”字樣出現在後,晁蓋並不知道此事。此後,晁蓋“已自言語不得”,被送回梁山後“水米不能入口,飲食不進,渾身虛腫”,宋江“親手敷貼藥餌,灌下湯散”,由這些細節可知,晁蓋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很可能自始至終不知射他的毒箭有“史文恭”字樣。

既然晁蓋一直在昏迷,那他最後為何對宋江說出“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想來,這應是晁蓋迴光返照的表現。果然,一說完這句話,他就瞑目而死。

也就是說,晁蓋說“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卻不提史文恭,是因為他自始至終確實不知自己死於誰的箭下。

4.晁蓋死於林沖或宋江下毒?

關於晁蓋之死,書中有這樣的細節:“急拔得箭出,血暈倒了。看那箭時,上有史文恭字,林沖叫取金槍藥敷貼上,原來卻是一枝藥箭。晁蓋中了箭毒,已自言語不得。”

有主張宋江陰謀論者認為,林沖叫貼金槍藥在前,說是“藥箭”在後,所以很可能箭上原本無毒,毒在林沖指使用的金槍藥中。

而在晁蓋被送到梁山後,是宋江“親手敷貼藥餌,灌下湯散”。也有人據此認為,是宋江在湯藥中下毒殺害晁蓋。

這兩種推測太過大膽,但我感覺都不大可能。

先說第一個,當時情景應是這樣:將晁蓋所中之箭拔下,林沖吩咐趕緊貼金槍藥,卻發現傷口有異,這才判斷箭頭有毒。所以,行文中先出現“金槍藥”,再說是“藥箭”。

再說第二個,晁蓋被送回梁山後,“眾頭領都守在帳前看視”,如果宋江給晁蓋灌的是毒藥,藥性發作起來,眾人能不發現?要知道,梁山好漢中,慣好用藥的不再少數,像孫二孃、李立、朱貴,都曾用藥麻翻別人。對了,還有吳用,智取生辰綱時,就是他給酒裡下的藥。

一句話,說林沖或宋江下毒殺害晁蓋,至多算一種推論,從書中實在找不到證據。

5.宋江為何再三強調是史文恭射殺晁蓋?

晁蓋死前,遺言是“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但到宋江嘴裡,成了“晁天王臨死時囑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這話,宋江先後說過三次,次次都明確提到史文恭。

也有人以此為據,說宋江處處聲言史文恭射殺晁蓋,是要掩蓋什麼,結果“此地無銀三百兩”,反而暴露了並非史文恭射殺晁蓋的真相。

這推測也夠大膽,卻也是沒有證據能予以證明。畢竟毒箭上有“史文恭”字樣,宋江據此相信是史文恭害了晁蓋,不也順利成章嗎?

綜上所述,晁蓋之死,一直有人懷疑是宋江陰謀所為(金聖嘆甚至改動原著,在一些細節上劍指宋江),但這僅僅是基於有罪推論的懷疑,並沒有什麼過硬的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