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幻想蒙住了透视的双眼,浅谈市场里科技股的交易策略

不为幻想蒙住了透视的双眼,浅谈市场里科技股的交易策略

2018年,尽管科技股中的部分行业有弱反弹行情,比如智能智造、机器人和5g,但总体说来,科技股是今年走势最差的行业之一。这个走势,恰恰与2015年牛市之前,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当年有多狂热,现在就有多惨烈,代表公司如乐视网,2012年到2015年,上涨幅度超过了20倍,而现在,乐视网已经跌回到了2013年的水平,仅仅比2012年最低谷的时候高出1倍,也就是,乐视网这三年下来跌去了原来涨幅的19倍。

乐视网不是个案,只是作为明星股,为大家所重点关注,大部分科技股实际都在演绎乐视网的故事。对于科技股,2012年是一个起点,2015年6月是巅峰,2018年又回到距离起点很近的地方,就像一个巨大的对称抛物线。该怎样去理解这个几何式的抛物线行情,在我们的市场里,该怎样去交易科技股?在这个巨大的轮回中,是我们真正需要去思考的。首先我们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看我们的科技股特征。

我们的科技股,最成功企业就是商业模式与市场的契合,技术只是基础,不为核心。在欧美日本等发达体国家,虽然最终的成功都离不开成熟符合市场需要的商业模式,但他们都建立在领先的技术之上的,而我们至少现在不是这样的。

不为幻想蒙住了透视的双眼,浅谈市场里科技股的交易策略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科技股分为四大类:一类是商业模式与市场契合的科技公司,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二类是有理想或者说是讲故事的科技公司,可以理解为商业模式与市场在探索的公司;三类是围绕成熟的大科技公司的提供原材料或提供代加工的公司,如立讯精密、长盈精密;四类是有一定技术和市场的公司,技术更侧于智造方面的公司如汇川技术、机器人等。

站在股票交易的角度,什么样的公司是我们喜欢的,或者说适合我们进行投机交易的?

第一类科技公司,毫无疑问,它代表了我们的科技、市场与商业模式融合的高度,成为可以和美国巨无霸进行比较的公司。但是这些公司,都是在杂草里拼杀出来的,技术并不是关键因素,重要的是现成的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比如腾讯,腾讯的聊天技术,他们最初做这个是给一个企业的免费赠品,结果人家企业不领情而无视了。这种聊天工具,即使当时,水平稍微高些的本科生,都能做出来的。还有淘宝,这种商业买卖平台,在技术上也是很普通的,当年的网络购销平台也是偏地丛生,并非他们独一无二的。这些公司的成功,是在已经为大家所熟知的技术上,找到了符合我们国情的商业模式,以拼命的姿态灭掉了别的公司,统一了市场。这个模式,有些像我们的春秋战国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诸子百家,最后秦国以强悍的实力统一天下。这些公司的成功,是在充分的竞争中起来的,是建立在很多公司死掉的基础上崛起的。这种充分竞争的商业模式,可能适合美国的注册制,但不适合我们的核准制,因为我们首先要将这些千千万万的杂草公司置放于a股市场,最后哺育出腾讯、阿里巴巴等。实际上,我们的核准制条件,比如盈利条件,他们是没有资格进入的。说到底,我们的A股不是哺育风险投资的市场,而是去支持财务上看上去很好的公司,理论上追求的是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当市场最后哺育出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我们的市场再欢迎他们回归A股市场,在政治上很有意义,但对于交易者,其实毫无意义,也许这样的公司回归后,可能上涨一些,有些投机的空间,但是指望这些巨无霸再去翻倍,基本不可能。对于交易者,这些股票的回归,实际是一种伤害,真正的机会已在成长里完成,这种回归,实质就是成长后的兑现,比如工业富联,我不觉得工业富联有太多的交易价值,不管它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回归。所以第一类科技股,我们的A股市场如果自己不能培育,就别让它们长大了再回来吸血,回来也没有交易价值。

不为幻想蒙住了透视的双眼,浅谈市场里科技股的交易策略

第二类呢?就是有理想或讲故事的公司。对于这类公司,我们首先要明白一句索罗斯的名言:整个金融史都是由一个个骗局构成,你要做的只是在骗局揭晓之前参与,揭晓之后离开或者反手做空。对于交易者,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可用刀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并坚决执行。A股不能对公司做空,我们要做的就是在骗局揭晓前悄然离开。实际上,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我们伟大的马云,在创业初期,不是被人视为骗子而加以拒绝吗?理想与骗局,往往一墙之隔,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这大约是真理的二面性吧。

尽管人们对了乐视网批评不断,讥笑他、嘲讽他,但有一个事实就是,如果有人做个数学统计,我可以说,通过交易,散户在这个公司得到的收益远远大于失去的,而亏损的大头,却是那些机构持股者。一个2年多时间翻了20多倍的公司,如果你有幸参与其中,作为散户,如果你牢记索罗斯的名言,不要在谎言揭晓之前,即使揭晓之后,也很容易全身而退,但对于后期进入的机构投资者,想要全身而退,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A股,大多数公司进入之后,很多实际已经处于成长期,甚至很多拼尽全力去营造成长性,以获得上市的金饭碗,一旦进入A股市场,对于一些公司已经丧失了起初的拼劲,因为他们开始享受高溢价下的兑现了。换一个角度,对于已经进入A股的公司,我们应该向那些仍雄心勃勃追求做大做强的公司致敬,向那些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超规模发展的理想主义者致敬,不管他们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最后是君子还是骗子,因为,在这些雄心勃勃的故事里,我们的市场才有活力、动力,而不是死水一潭、暮气沉沉。有动力、有活力的市场,才有数倍数十倍交易机会的诞生。当然,这些交易机会的诞生,离不开科技股的大趋势,逆市而行的理想和故事,寒风即便轻拂,也会碎之无声,泡沫,从来离不开暖风起杨。

不为幻想蒙住了透视的双眼,浅谈市场里科技股的交易策略

第三类和第四类科技公司实际可归并同一类,不同的是,对于非业内人士或非专业人士来讲,第三类公司比第四类公司容易发现和寻找。第三类公司,很简单,寻找国际巨头的原料供应商或代工商,毕竟,我们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代工者和部分初级、二级原料提供者。当然,问题的关键还是要在世界科技股尤其是美国科技股的大趋势里。眼下,美国科技股估值太高,行情已属于强弩之末,显然第三类公司的行情还在寻底之中。第四类公司,这类公司有二种办法可以去寻找:一是依靠行业专业水平,二是依靠追寻资金轨迹。行业专业水平,对于多数人来说难以做到,对于交易者而言,追寻资金介入程度的轨迹,是正常的选择。2013年,我主要做过美亚光电和汇川技术,依靠的就是对资金轨迹的追寻。在这个市场,最聪明的就是资金,那时我也不太明白汇川技术和美亚光电有何特别之处,但资金持续进入且介入程度很深,显然不是短线资金为之,就一直追寻下去。

但如果换了现在,我愿意去做笫二类如乐视网这样的公司。

由此,科技股交易的总结:在科技股向上的大趋势里,寻找有故事的公司,然而,适时离开。

从2012年到2018年,以2015年为顶点,在A股市场,科技股公司以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向上不断突破的大趋势,然后又以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向下回归的大趋势,一涨一跌之间,尽显交易的哲学。眼下,美国科技股摇摇欲坠,他们科技股的回归也是大概率事件。也许,美股科技股泡沫破灭后,才是我们科技股真正的底部。

然而,尽管如此,已经回归低位的科技股依然是未来翻倍、翻数倍的希望。在这个希望到来之前,我们应该谨记二句话:一个是耐心等待新的科技大趋势的形成,也许是智能机器人,也许是其他我们无法意料的颠覆性技术或产品,唯有静静等待这个趋势;在一个新的科技股大趋势里,找到最有理想、最会讲故事的公司,追寻一段理想,然后像索罗斯一样离开,不去抱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