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的禪讓與後來的世襲制

堯舜禹的禪讓與後來的世襲制

禪讓有兩種;一種是把權讓給異姓,稱為‌‌‌‌“外禪‌‌‌‌”;一種則是讓給自己的同姓血親,稱為‌‌‌‌“內禪‌‌‌‌”,堯、舜、禹之間的禪讓是前一種。禪讓制的精髓是什麼?就是堯說的一句話:‌‌‌‌“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意思是‌‌‌‌“要把位子傳給賢德之人,不能因為照顧親戚而幹損天下人之利來利一人的事情。‌‌‌‌”堯踐行了自己說出的話。

堯帝年老的時候,他多次召集‌‌‌‌“班子成員‌‌‌‌”討論接班人的問題。會上,他說:‌‌‌‌“大家都說說,誰可以接替我?‌‌‌‌”大臣放齊說:‌‌‌‌“您的長子丹朱開明,我看能行。‌‌‌‌”堯說:‌‌‌‌“丹朱愚頑好鬥,不行。‌‌‌‌”大臣讙兜說:‌‌‌‌“水官共工能夠廣泛動員群眾,我看行。‌‌‌‌”堯說:‌‌‌‌“這個人花言巧語,欺上瞞下,不行。‌‌‌‌”想來想去,有人想到了虞舜。當時他還沒有結婚,雖在民間,但是道德很好,名聲在外。堯說:‌‌‌‌“嗯,把他的情況介紹一下

有人對虞舜的情況簡要地作了介紹。他說,虞舜這個人挺靠譜。他是黃帝的後人,只是家道衰落,到舜的父親瞽叟,已經是平民。瞽叟是盲人,舜母早死,瞽叟娶後妻生了象。瞽叟喜歡後妻和象,想殺掉舜。他讓舜去補房頂。舜到了房頂,瞽叟就放火燒房子。舜急中生智,用兩頂斗笠當降落傘跳下房頂,躲過一劫。瞽叟見事不成,又讓舜去挖井,瞽叟和象用大石頭填砸,幸好舜在井裡挖了暗道,順利逃走。瞽叟和象以為舜已死,便瓜分舜的家產。當舜完好無損地回家,象和瞽叟很驚愕,以為有神助。象假意說:‌‌‌‌”你怎麼才回來?我和爸爸都非常想念你。‌‌‌‌“舜絲毫不生氣,依然孝順父母,愛護弟弟。舜還耕田,從不和鄰居爭田埂的界限;舜捕魚,周圍漁民對他很友好;舜做瓦器,從不偷工減料

堯說:‌‌‌‌”既然他品德高尚,那我就試試他吧!‌‌‌‌“於是,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舜,以觀察他能不能處理好家庭關係。舜教育媳婦們遵守婦道。堯讓舜參與管理官吏,舜也乾得很出色。堯又派舜去巡查山川,舜對國家地理環境非常熟悉,巡查工作圓滿完成。堯對舜的表現相當滿意,就把國家大事都交給舜處理。自己回家養老去了。

堯舜禹的禪讓與後來的世襲制

舜賢明勤勞,堯居家養老二十八年間,他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但是堯帝的兒子丹朱也想繼承父親位子,並且他在大臣中有很多親信。堯臨死前要定舜為繼承人。丹朱不斷阻撓,擁護丹朱的大臣也不斷勸諫。堯說:‌‌‌‌”把帝位授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不快;授予丹朱,則天下人不快而丹朱得其利。我不能以天下之不快而利一。‌‌‌‌“堯德行高潔,胸懷博大,為了讓人們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沒有把天子的位置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德才兼備的舜。由於大禹治水有功,舜又把王位傳給了禹。這就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禪讓‌‌‌‌“制,但後來為什麼被世襲制所取代了呢?

堯舜禹的禪讓與後來的世襲制

大禹在治水中的豐功偉績,大大提高了他在部落聯盟首領中的威信和權力。於是,原始的民主氣氛漸漸淡了下來了。

有一次,禹到東方視察,並且在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一帶)召集許多部落的首領。去朝見禹的人手裡都拿著玉帛,儀式十分隆重。有一個叫做防風氏的部落首領到會最晚。禹認為他怠慢了,下令把防風氏殺了。各部落的首領們見大禹把防風氏殺了,竟然面面相覷,都不敢多說什麼。

經過這次事件後,大禹事實上已經從部落聯盟首領變成名副其實的國王了。禹年老後,按照傳統的‌‌‌‌”禪讓‌‌‌‌“制,指定伯益作為他的繼承人。但此時,大禹的兒子啟已經擁有相當大的實力,並在各部落聯盟之間積極活動,企圖代替伯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

大禹死後,伯益繼承了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後來啟率領部下攻擊伯益,並殺掉了他,當上了部落聯盟首領。由於啟本人德才兼備,所以各部落首領們也都擁戴他。這樣一來,原始部落任人惟賢的‌‌‌‌”禪讓‌‌‌‌“制正式被廢除,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

一直以來各個部族集團之間對權力的爭奪不曾停止。舜是東夷部落的領袖。而大禹則是華夏集團的領袖。二者之間的爭權奪利是部族集團之間的爭鬥。在大禹死後,掌握政權的華夏集團為了不至於讓權力落到東夷部落手中,將當選的東夷部落領袖伯益殺死,由禹子啟繼位。從而建立夏朝。以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但是,在夏朝初期,啟死後,仍然發生了由東夷集團的領袖后羿和寒促爭奪權力的爭鬥。

堯舜禹的禪讓與後來的世襲制

部分學者對禪讓存疑

《韓非子·說疑》記載戰國末的韓非的言論道:‌‌‌‌”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不僅否認了‌‌‌‌”禪讓‌‌‌‌“之事,還說舜和禹繼承帝位,是‌‌‌‌”臣弒君‌‌‌‌“的結果。另有唐代的劉知幾在所著的《史通》中引《汲冢瑣語》說:‌‌‌‌”舜放堯於平陽‌‌‌‌“,還說舜是給禹趕到蒼梧而死的。後來還有司馬貞引《竹書紀年》在其著作《史記正義》中說:‌‌‌‌”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見也。‌‌‌‌“

由於遠古時代生產力極為落後,人類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勞動、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們需要選舉出賢能、公正的人當首領,以帶領大家抵禦外來的侵襲,進行生產勞動和平均分配食物。

在實行‌‌‌‌”禪讓‌‌‌‌“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時代‌‌‌‌“(公元前2607年-公元前2338年),實行的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血統繼位制‌‌‌‌“,形式上,禪讓是在位君主自願進行的,是為了讓更賢能的人統治部落以求得發展。帝舜禪讓大禹,還傳給大禹十六字心法,謂之‌‌‌‌”聖人心傳‌‌‌‌“,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堯、舜、禹相傳的個人道德修養和治理國家的原則。

‌‌‌‌”人心惟危‌‌‌‌“是指人心具有很多不確定性,人心是危險的,所以,一定要謹慎的把握住心性。‌‌‌‌”道心惟微‌‌‌‌“,‌‌‌‌”道心‌‌‌‌“乃天地自然之心,也就是先天的本性。人心戰勝道心,就墮落而為小人;道心戰勝人心,就上達而成君子,‌‌‌‌”惟精惟一‌‌‌‌“是說集中精神領悟道心守道心。‌‌‌‌”允執厥中‌‌‌‌“,‌‌‌‌”允執‌‌”就是平心靜氣、靜觀執守。這十六個字也表明了原始部落時期帝王敬畏天地,安邦治國的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