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电视剧的巅峰?你看懂了吗?

中国电视剧不行,缺的并不是好演员,缺的是好编剧和导演。

《大明王朝1566》的展现出的眼界更加开阔,从上至下每个阶梯都看个干净透彻,所见所闻更真实更深邃。

在哪个年代,都可以从剧中看到缩影,看到一个时代的变迁。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电视剧的巅峰?你看懂了吗?

暗藏玄机的政治戏

嘉靖帝崇信道教,他的精舍随处可见太极八卦图。

而我们纵览整个电视剧就会发现,它的戏剧结构也是一个太极八卦图。图中的两极可以是嘉靖与海瑞、奸党与忠臣,也可以是君父与子民。因此在剧中太极图就不仅是道教的象征,还是朝野上各种势力对立与制衡的象征。

嘉靖与海瑞这一太极结构看似闭合,实则开放,在带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有更多的人物融入这一结构,并形成新的阴阳对立。

剧中描写的最精彩的便是奸党与忠臣的对立。历朝历代似乎有忠臣便有奸党,有清流便有浊流。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看似能达成一种生态平衡。依嘉靖的观点,“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泛滥了都要治理。所以他对严嵩的敲打总是浅尝辄止,能安抚正邪双方便足够。然而忠奸对立的生态平衡仅在统治阶级内部成立,以嘉靖为首的统治者从未考虑过天下苍生。事实上,君父与子民这一太极,早已因朝廷的过分强大而失衡,国家机器岌岌可危。所谓的生态平衡毁的是社稷,苦的是百姓。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电视剧的巅峰?你看懂了吗?

传承民族精神的历史剧

历史剧的价值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不仅要以现代的眼光看历史,还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历史,更要以历史的眼光看现代。

海瑞的刚直无我也使全剧充满着一股凛然正气。主人公似一把利剑,全剧也似一把利剑,勇敢而彻底地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荒唐与黑暗,剖析了封建制度弊病之根本。太极的意象突显作者之老成,利剑的意象则是作品的风骨。政治戏的精彩端赖权术的展示,历史剧的可贵则全在于道德的感召力。

对历史作如是观就会发现海瑞的悲剧多了一份悲壮的力量,历史之黑暗更显海瑞品格之光辉。海瑞是少有的孔孟的真实信徒,朝野上下恐怕只有他笃信“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并“希冀以个人的力量,领到社会回复到历史上和理想中的单纯。”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上下求索的精神论,海瑞是君子;以骑士精神论,海瑞是堂吉珂德。海瑞以牺牲“小情小我”的方式成就了“大情大我”,成为了一个高不可攀的道德标杆,而非每个人都可以拿来规范自己行为的道德标准。海瑞达到了看似不能到达的道德高度,让道德标杆具有“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意义。道德标杆虽然只能被尊重,但也不能被遗弃。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电视剧的巅峰?你看懂了吗?

妙不可言的艺术品

本剧在大雪中开场,在大雪中落幕,雪中可见国事衰微、民生凋敝,雪也是本剧的艺术感染力最直观的表征。本剧的艺术品质也似这茫茫大雪有一种不可名言之妙,人物、剧情、作者的态度都是“不露声色的、自然而然的、莎士比亚化的冲向顶端”。

不像以往的帝王戏以封建帝王为主角,它是一出群戏。一出好看的群戏意味着主要人物都有其光彩,意味着表演上整体的高水平。这两点《大明王朝1566》都不露声色地做到了。

严嵩的老谋深算一出场便知,可他的阴险毒辣却是慢慢浮出水面。直到“倒严”之前,导演才安排了描写他在朝堂上排挤清流,私宅中荒淫无度的戏。与严世蕃的嚣张相比,严嵩的阴沉更耐琢磨更有嚼头。

严嵩与海瑞在道德上互相对立,在形象塑造上,两个人物却有异曲同工之处。海瑞的仗义执言也从未挂在脸上,那份耿直只在适当的时候才显现出来,表演的节制反而使海瑞代表的正义更有力度。演员黄志忠还为海瑞的形象加入了一份应对政敌诘难的自如与一份面对恶势力的不屑,于是这样正义凛然的人物又因多了一份调皮而更生动可爱。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电视剧的巅峰?你看懂了吗?

故宫风光

杀意写在脸上,宽恕放在心里,最后全靠天意。

尽管历史不会是简单的重复,但在历史中不断反复的人性本质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