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是中国人的古训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是中国人的古训。

而无论做人做事,无论处于哪个年龄层,总会遇到生活中的诸多难题。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但这并不意味着任由自己瞎走,生活中处处有智慧。

印象中平平无奇的数学书上的角度,也蕴藏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1

45度是锐角:做人要适时低调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是中国人的古训

45度鞠躬礼一般是对他人表示敬意,也启示我们做人要谦虚低调。

低调做人,才能不随波逐流,才能掌控自己,活得通透。

作家马德曾说: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

低调来源于自信,真正的自信,不需要到处宣扬。

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博士坐在船上欣赏风景。博士问渔夫:“你懂生物吗?”渔夫摇摇头。博士说:“那你的生命要失去四分之一了。”过了一会,博士又问:“你懂哲学吗?”渔夫还是摇摇头。博士又说:“那你的生命又要失去四分之一了。”又过了一会,博士又问:“你懂科学吗?”渔夫依然摇摇头。就在这时,突然狂风大作,卷来一股巨浪。渔夫问博士:“你会游泳吗?”博士答:“不会。”渔夫说:“那你的生命要玩完了。”

可见,术业有专攻。

做人要适时低调,才能保持一颗求知的心,才能不断进步。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曾说:

“我喜欢提醒自己来自哪里,将自己置身于不起眼的环境有助于自己的前行。”

古话说:“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以万物为参照,可洞观一己之不足。”

低调做人,懂得吐纳恒常,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2

90度是直角:做事要公正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是中国人的古训

曾国藩说:“人无一内愧之事,是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做人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做人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自然能活得轻松淡然。

《吕氏春秋》中,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流传至今。

晋悼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郡令,谁适合去?”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悼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隔了一些时候,悼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法官,谁适宜担任?”他回答:“祁午适宜。”悼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呀。 孔子听到了这些事,称赞道:“祁黄羊推荐人既不排除仇人,也不回避儿子,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

做事公正,摒除私心杂念,才更能服众。

俗话说,问心无愧,活着不累。

怀揣着一颗正直的心做事,无愧于心,坦坦荡荡,是对自己这一生最好的交代。

苏轼临终前,平静地对儿子说:“哭什么?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必不会坠入地狱。”

王阳明在临终遗言中说:“此心光明,夫复何言?”

做事正直、心向光明的人,也会被光明普照。

3

180度是直线:为人要有底线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是中国人的古训

说白了,就是为人要有底线,这也是做人的根本之道,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

中国古人向来重视为人底线:

做生意要明码实价、童叟无欺;

做学问要言之有据、心怀正道;

做官要不劳民、不伤财;

做人则要不出卖朋友、不丧天良。

现实生活中,各种名与利的诱惑在考验着人们对自身底线的防守能力。

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中,有一位阳光帅气的求职者,给人踏实认真的印象。在他过往的履历中,曾创造过企业单笔最高销售额的记录,并且连续3年为产品销售冠军。但如此光鲜的履历却惨遭面试官的全员灭灯。原来,他讲了这么一件事: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教育机构,主要负责销售儿童的情商培训课程。在这期间,他最引以为豪的是,自己曾说服一位月薪仅有2000多元的环卫工买下了价值5500元的课程,“我这个人讲话就会让人感觉很真诚。”主持人听后说:你没有考虑环卫工的家境,这能体现你的销售能力,但销售不能不择手段。有位面试官也赞同道:我们不怀疑你的能力,但你做了一件很没有做人底线的事。

“底线本来是一个常识,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但是在今天,有些人的行为经常突破底线,以致于走上了不归路。”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在今年的毕业典礼演讲上如此说到,

“理想是重要的,但仅有理想又是不够的。

理想的实现,一定是以坚守人生的底线为前提的。

没有人生的底线,理想就会成为噩梦,结果就会危害社会、祸及他人;

有了人生的底线,理想就会造福于社会,人生就会闪亮发光。”

前不久,一则“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新闻掀起轩然大坡,

无视科研伦理底线的行为受到各方的强烈谴责:真正的进步,不是技术的无底线滥用。

底线是一个人立足于天地间的支撑,是一个人修身成人的基调,也是一个人品格的精神支柱。

坚守自己的底线,才能保住行走于世间的底气。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能守得住底线,就是人生赢家。

4

360度是圆:处世要圆融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是中国人的古训

圆融不是圆滑、狡黠,而是圆润周到、圆满融通。

圆滑与圆融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出发点。

出发点居心不良,主要为获得某种利益的,为圆滑。

出发点纯正,为大局考虑的,为圆融。

处世圆融之人,往往沉着淡定,总能很妥帖地解决问题,让人惊艳。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大师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这位大师的圆融,在于既没有辜负弟子的一片赤诚之心,又淋漓尽致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

所谓格局,便是一个人立世时对外和对内所能画出的圆圈大小。

这个圆圈,是气场,是影响力,也是人格魅力。

圆融的人,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人与事,其考虑便更周全,心也便更能容万物。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又何愁格局会小呢?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是中国人的古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