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看银川火车站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40年,看银川火车站发展变化

走进银川车站,候车厅充满了现代气息,新颖别致的站内设施,令人感到舒心和温暖。正厅最上方显示屏里播出的“厉害了,我的国”正在向旅客们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下面LED大屏上滚动播放着各次列车的候车区域和检票口, 12306服务台内,服务人员正在做重点旅客登记……,一切都显得温馨和谐。

改革开放40年,看银川火车站发展变化

1958年8月,随着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的通车,银川第一代火车站也开始投入使用了。现年84岁的退休职工宋金忠回忆说:“当时的火车轨道被铁路职工称作‘三股半’,就是三条运行的铁轨和半条用于停放列车检修的轨道,车站仅有一间简陋的砖瓦平房,里面包括一个比较大的候车室、售票房和小件寄存。出入站口就是两个小小的栅栏,两边有一个简单的矮的围墙,中间有一个小铁门,作为出站口。每天只有8对16趟列车,客流量不足千人。如今的车站真是旧貌换新颜那!” 宋老边感慨边揉了揉略微湿润的眼眶。

改革开放40年,看银川火车站发展变化

1988年7月,历经了30年风雨沧桑后的老火车站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一个作为银川市标志性建筑的“新火车站”投入了使用。站舍总面积6900余平方米,包含南北候车厅、软席候车厅、正厅、贵宾室、售票厅及中铁快运银川站营业部,候车室同时容纳1200名旅客候车。

改革开放40年,看银川火车站发展变化

2011年12月,这座银川历史上第二次修建的火车站,与此同时,一座现代化的交通枢纽呈现在人们眼前。新车站建筑面积两万九千多平方米,最高聚集旅客可达5000人。其舒展的造型犹如展翅的凤凰,新站增加了高站台、扶梯、直式电梯等新设备提高了旅客出行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改革开放40年,看银川火车站发展变化

四十春秋一弹指,处处换了人间。银川火车站在40年来的众声喧哗中,讲述着时代的辉煌巨变,闪耀着城市的精神之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