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王張作霖曾擁有一艘航母,後來這艘航母的下落如何?

詹TT--


早在1909年的時候,浪漫的法國人就發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提出了飛機與軍艦結合的設想,這應該是最早的“航空母艦”相關的理念的出現。

到了三年後的1912年,英國人們開始試著將法國人的想象變為現實。他們把一艘破舊的巡洋艦進行了改造,變成了可以供水上飛機起落補給的平臺,這時候飛機是水上飛機,只能從水上起飛和降落,而不是利用戰艦的夾板,所以只能叫做“水上飛機母艦”。

到1922的時候,日本人建成了第一艘現代意義上的,可以供飛機在戰艦甲板上起飛降落的航空母艦,並且為其命名為“鳳翔”號,汪洋大海中開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乘風破浪的航空母艦。

當東洋和西洋人都在研究航母,希望搶先一步掌握制海權的時候,中國國內的各個大帥們也很忙,忙著搶人搶糧搶地盤,海軍?那是什麼?但是,還真有那麼個例外,那就是張作霖張大帥。

張大帥重視海軍的發展,很可能與他的一次遭遇有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雙方交戰正酣,張作霖為了解戰況進展親臨前線,但是結果在途中遭到了敵方海軍艦炮的持續火力輸出,張少帥差點提前接班。不久之後,張作霖就挖來了人才沈鴻烈。沈鴻烈早年曾經留學日本正好讀的就是海軍培養相關的專業,沈鴻烈自己也是關注著世界上興起的航母熱。

1923年,沈鴻烈為張作霖搞到一艘好船。這艘船原來是德國海軍的運輸艦,排水量高達2700噸,航速也是相當的快可以達到12節,可以算得上是當時相當先進的軍艦了。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戰敗,這艘運輸船上的武器裝備被全部卸下,賣給了商用運輸公司當普通運輸船。沈鴻烈搞到這艘船後,在旅順口的日本海軍基地對其進行了改裝,重新配備上武器系統,還起了個很霸氣的名字叫“鎮海”號。

1924年,張作霖又下了血本在法國訂購了當時最為先進的水上飛機,據說這是法國人研究出來的號稱全世界最先進的水上飛機,第一批只生產了9架,老張一人一下提了八架。

有了飛機,又有了船,1926年,沈鴻烈開始了他的航母夢。沈鴻烈通過各種關係請來了外國幾乎是世界頂級的技術人員將“鎮海”號進行大改,最後把“鎮海”號改裝成了可以搭載上兩架水上飛機的簡易的航母,“鎮海”號也就成為了中國海軍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不過這個航空母艦不是現代意義上航母,而是“水上飛機母艦”。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了最大可能的阻止日本軍隊登陸,12月26日“鎮海”自沉於青島小港碼頭。


於史他說~碼字不易~點個關注唄~嘿嘿嘿~


於史他說


曾經擁兵自重的“東北王”張作霖竟然擁有過航母?很多人可能對此表示懷疑:航母作為大國重器、水上霸主,割據一方的軍閥怎麼會裝備呢?但歷史上還確有其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922年,此時的張作霖已經利用日本人的幫助,剷除了自己稱霸東三省的唯一對手孟恩遠。北洋政府也將東三省的軍政大權盡數交由張作霖負責。當年8月,張作霖下令組建成立一支海上力量,即東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設航警處;其目的是與其他軍閥派系抗衡。

彼時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沈鴻烈被張作霖委以重任:專職負責航警處的籌建事宜。由於是海防力量,軍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裝備。但受制於自身工業水平有限,且購買外國成品軍艦耗資巨大;這些都成了航警處籌辦路上的巨大阻礙。

不過沈鴻烈另闢蹊徑的想出一個辦法:購買價格相對便宜的大型商船,然後再改建!於是,沈鴻烈從煙臺一家輪船公司購買了一艘名為“祥利號”的商用船。這是一艘原產自德國的海軍運輸船,滿載排水量2708噸、最大航速12節。

船買回來後,張作霖也沒有條件和能力改裝,於是不得不再次尋求日本人的幫助。就這樣,“祥利號”在旅順的日本海軍基地進行了軍事化改造。沈鴻烈將這艘改裝後的軍艦命名為“鎮海號”。這個名字並無特殊意義,完全是為了討好張作霖;因為張作霖曾被北洋政府授予“鎮威將軍”。

改裝後的“鎮海號”配備了兩門119.4毫米的火炮和四門75毫米的輔炮,同時還可以搭載兩架“史萊克”FBA-19水上飛機。雖然“半路出家”的“鎮海號”比起日本、德國的正規軍艦有所遜色,但卻對張作霖的軍閥戰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其實,當年在購進“祥利號”的同時,沈鴻烈還購買了一艘日本產的商船“廣利”號。該船同樣也被改建為一艘飛機母艦,為呼應“鎮海號”而取名“威海號”。

客觀而言,“鎮海號”飛機母艦雖然是張作霖內鬥的工具,但對我國後來的海軍發展還是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義:“鎮海號”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航母雛形、而且也促使海軍航空兵應用而生;同時,“鎮海號”也是當時全國範圍內噸位最大的水面艦艇。

至於“鎮海號”最終的命運,也可以算得上是“為國捐軀”!1937年底,為阻止日軍艦船駛進青島,“鎮海號”和其它多艘艦船被沉於青島小港碼頭。(注:因“鎮海號”留世照片太少,配圖並非本艦)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張作霖的“航母”,指的是“鎮海號”,不過介於船上飛機的起降方式和飛機數量等,把它叫做航母實在是牽強,頂多算是“飛機母艦”的艦艇。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供艦載機起飛和降落,通常擁有巨大的飛行甲板和艦島,現代航母艦島大多坐落於右舷。

而張作霖的“鎮海號”,由商船改造而來,排水量2708噸,艦上主要武器裝備為2門119.4毫米主炮和4門75毫米副炮,搭載的是2架法國的“施來克”水上飛機(奉軍訂了八架),基本沒有後來我們熟知的航母樣子,相當原始,飛機數量少不說,而且其起降方式相當複雜,每次都需要把搭載的飛機吊裝在水上,然後在水上起飛,飛機完成任務後需要降落水面,再由吊臂回收。

(鎮海號上面的水上飛機)

鎮海號,除了作為東北海軍的訓練艦,在實戰中也很出彩,曾經作為突襲力量,長途奔襲南方的海軍,把南方的海軍打得焦頭爛額。

東北易幟以後,鎮海號,自然歸屬於國民政府海軍序列。七七事變以後,青島危急,1937年12月26日,為阻擋日軍登陸和防止落入敵手,鎮海號隨同其他幾艘東北海軍艦艇於港內坐沉。

鎮海等艦雖沉,但它上面的拆卸的艦炮等其他武器,與所剩的水兵一起,組成了艦炮總隊,繼續在抗日戰場上發揮餘熱。

鎮海號,也承載著我們國家在那個時代的航母夢,不過因為國力所限,能改裝成這個樣子,也實屬不易。其實,除了鎮海號以外,中央海軍中也有“德勝號水上飛機母艦”、“威勝號水上飛機母艦”兩艘水上飛機母艦,不過這兩艘母艦,還沒實戰經驗,為阻日寇,不得不坐沉江陰要塞。
(德勝號)



(威勝號,曾經搭載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靈柩到南京)

中國的航母夢,其實一直都在,只不過,一直都及其坎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