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門市場服務中心在滄州掛牌,外遷商戶二次創業“有人管”

來滄州明珠商貿城拿貨的商戶絡繹不絕。為了更好地服務商戶,大紅門市場服務中心今天正式掛牌。

大紅門市場服務中心在滄州掛牌,外遷商戶二次創業“有人管”

今天上午,位於滄州東塑集團明珠大廈東座的北京豐臺-滄州(大紅門市場)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服務中心300多平方米,一大早就有不少商戶前來諮詢。“以前在北京,政府幫我們找承接市場,現在我們落戶滄州,他們還跟著過來設點服務,是我們的孃家人!”在大紅門地區做了多年輔料生意的周銀旺告訴記者,聽說在滄州設立了服務中心,他趕緊過來看看,心裡踏實。

服務中心是北京豐臺和河北滄州搭建的豐臺-滄州協同發展平臺和大紅門-明珠商貿城溝通對接平臺,雙方將致力於為外遷商戶進行“第二次創業”提供服務,讓“北京大紅門”品牌價值與影響力實現京外拓展,全面引導服裝產業鏈整體外遷,實現兩地共贏。

設點服務 加快推動有序轉移

服務中心主任楊鐵梅介紹說,為了服務好外遷商戶,豐臺區委區政府聯合滄州市委市政府、滄州東塑集團共同成立了北京豐臺-滄州(大紅門市場)服務中心。這個服務中心將通盤考量、合理安排,統籌兩地協同發展工作,搭建豐臺-滄州協同發展平臺和大紅門-明珠商貿城溝通對接平臺,以對接、推介、宣傳活動為載體,在服務管理外來商戶、優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研究建立長效機制,加快推動服裝批發產業由豐臺向滄州的有序轉移承接,實現兩地良性互動的新格局。

在大紅門滄州服務中心的工作表裡,滿滿羅列著2019年的主要任務,包括完善頂層設計、做好商戶服務、加大政策支持、推動產業鏈轉移四個方面。其中,做好商戶服務內容最多,也最繁雜。

“第一步,我們要建立商戶管理臺賬。深入市場走訪,為商戶建檔立冊,瞭解每位商戶的情況,針對商戶不同的需求及時作出應對。”楊鐵梅說,服務中心將深入瞭解商戶需求,及時上報工作過程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解決商戶關心的子女入學、社會保障等問題,解決商戶後顧之憂,設立商戶熱線,有效化解糾紛。跟蹤疏解多年,楊鐵梅對商戶情況大體已瞭然於胸,她說,對於已經外遷的商戶,中心將持續跟蹤,定期調研,瞭解商戶在經營、子女入學、養老服務等多方面的需求,解決商戶後顧之憂,有效防止商戶迴流;對於正在等待外遷滄州的1.3萬戶商戶,儘快安排企業為商戶提供攤位、住宿,辦理商戶外遷手續;對於大紅門地區其他商戶,加大宣傳力度,不定期組織商戶去滄州考察,推動商戶外遷。同時,還要協助成立滄州商戶黨支部和商會,鼓勵商戶開展自治,助力商戶開展“第二次創業”。

南苑-大紅門地區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標誌性主戰場。此前豐臺區區委書記汪先永率豐臺區黨政代表團赴河北滄州對接大紅門地區市場疏解工作時表示,要努力把大紅門地區市場疏解與承接工作做實、做細、做深。據悉,截至目前已有8000餘家服裝批發商戶、3200餘家服裝加工生產企業落戶滄州,佔地2萬畝的明珠服飾產業特色小鎮正在施工建設中,初步實現了到滄州的商戶落得下、留得住、發展得好,來自北京豐臺大紅門的商戶在滄州開啟了二次創業。

汪先永表示,大紅門地區的商戶為北京市豐臺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過貢獻,豐臺是大紅門地區外遷商戶的“孃家人”,豐臺區委區政府要為外遷商戶的“第二次創業”提供空間、做好服務。豐臺與滄州互補性強,既有良好合作基礎,又有廣闊合作前景,下一步豐臺區委區政府將繼續有序、有力、有溫度地做好南苑-大紅門地區剩餘市場疏解、商戶承接工作,通盤考量、合理安排,全面引導服裝產業鏈整體外遷,並將加強社會綜合治理的深度交流,在服務管理外來商戶、優化營商環境、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建立長效聯繫機制,實現公共服務管理資源共建共享。

■創業故事

發現新商機 瞄準南方人的胃

從去年以來,陸續有8000多家商戶落戶滄州,開始了“二次創業”,不少商戶在經營服裝鞋帽等批發的老本行基礎上拓展了業務,抓住滄州承接北京外遷業態的機遇,跟隨這個城市一起快速成長。

來自北京大紅門的商戶周銀旺這兩天忙得是腳打後腦勺,一邊是輔料市場毛絨批發生意進入旺季,另一邊是使用面積8000平方米的超市進入開業倒計時,在滄州這片土地上,他不僅守住了自己原來的那一攤,還開始了二次創業。

周銀旺在北京經營了20多年,一直是做輔料生意的。“原先在羽絨服一條街,當時我們覺得不會徹底疏解,就轉戰了南四環邊上的正天興市場,沒想到這次是真的,力度那麼大,正天興也關停了。”周銀旺說。

正在迷茫中,他得到了大紅門疏解辦的幫助,給他們提供外地的承接市場信息,還帶著他們四處考察。“不少搞服裝批發的商戶到了滄州,我們做輔料的也跟著過來了,租了個120多平方米的店鋪,比在北京的敞亮多了,現在內銷的客戶基本跟著都過來了。”周銀旺說。

當輔料生意穩定後,周銀旺發現了新的商機:滄州承接了那麼多的外遷商戶和業態,各種服務設施一下子顯得捉襟見肘了。

“一開始我是想開一家酒店賓館,東塑集團知道我的想法,就給我搭建了平臺,幫我找到一處房屋。”周銀旺說。他的新天地在距離市場1公里左右的一個地塊,有8000多平方米,周邊有住宅區和布料輕紡城、學校等。經過調研,周銀旺發現這個地段開賓館有點兒尷尬:雖然只有2公里,可是滄州各種商機都在湧現,這個距離已經算是有點兒遠了。結合周邊的住宅以及老鄉們的建議,周銀旺最終覺得將酒店賓館改成了超市。

“除了日常百貨用品外,我們的超市主打南方生鮮,想抓住我們南方人的胃。”周銀旺說,商戶中很多人都是來自浙江,口味和北方不一樣,他們直接對接南方供應商,開超市的朋友帶來了成熟的運營團隊,既能讓商戶們吃到自己習慣的食材,還能夠搶佔先機賺點錢。“一二層是超市,三層是餐飲,讓我的南方老鄉們能在滄州發展得好、生活飲食也好。”

“為了服務外遷商戶,東塑集團在輕紡城周邊建設生活住宅小區即將開工,我們得盯住了早佔先機!”周銀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組團創業 倉儲酒店菜市場全覆蓋

疏解前施建福在北京大紅門經營女裝生意,在大興青雲店的工廠有4000多平方米,自產自銷,在大紅門商貿城、大紅門早市甚至動批都經營有攤位。

外遷到滄州,施建福是全產業鏈過來的,廠子設在滄州明珠特色服飾小鎮裡,正在緊張的趕工建設,攤位在滄州鋪的也比較開,市場、早市都有。

“工廠還在建設中,現在銷售的服裝是找別的廠子代工,正好有精力搞點兒別的事情!”施建福告訴記者:“到了滄州我就問過原來的老鄉,尤其是浙商商會里的長輩,他們說滄州很有30年前大紅門初創時的創業氛圍,而我們年輕的一代也有了機會,終於不用跟著他們後面跑了,大家是在一個起跑線上。”

作為新一代,施建福他們創業也有了新模式,不再單打獨鬥,而是組團創業。施建福告訴記者,他們的創業團隊有20多個主要管理人員,員工有八九十人。

“我們的團隊會去做市場調查、去發現商機,尋找空白領域,發現外遷到滄州商戶的剛需。”施建福認為,滄州這個城市正處在生長期,這個城市正在由疏解承接的“爆發式生長”狀態向“適應經濟規律穩健生長”狀態轉變的關鍵時期,作為這個市場的參與者,他們趕上了這個好時機,要把牌打好。

團隊已經啟動了不少項目,包括一處6萬平方米的倉儲,延伸服裝批發業態;一處近2萬平方米的菜市場,主打南方精品菜籃子;還有在此前北京經營商戶公寓基礎上在滄州投資的商務酒店和快捷酒店……“有信心在滄州二次創業,大展宏圖。”施建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