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我被各种贷缠身

2014我刚上大学,还是一名稚嫩的大一新生的时候,校园分期平台开始崛起,以

分期乐、趣分期为代表,从手机等电子产品分期付款入手,在校园中找代理人,贴横幅,派人挨个寝室发传单。迅速在全国大学蔓延、各种分期广告在寝室里、校园里席卷而来。

到了2015年,校园贷呈爆发式增长,除了分期乐、趣分期以外,花呗、京东白条、名校贷、优分期、我来贷、投投贷、99分期等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并走向高潮,但同时乱象丛生。

在那段时间,大学生因深陷校园贷无力偿还,自杀新闻频出:

2016年3月9 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利用多名同学的身份证,向多个平台贷款赌球,最终欠款高达 60 万元。因无力偿还巨款,在青岛跳楼自杀;

2017年4月11日,厦门华厦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其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

2017年9月1日,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朱毓迪借20余万用于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等,当无力偿还时跳江自杀;

在爆出负面借贷新闻中,2016年 11 月发生的“女大学生裸条”事件却让校园贷陷入了真正的危机中,被卷入此事的是校园贷平台“借贷宝”。

可怕的是,大部分参与“裸贷”的女大学生,仅仅是为了几盘眼影、几件衣服,一步一步走上了出卖自己的不归路。

24岁的我被各种贷缠身

分期产品就像是给大学生的“甜蜜毒药”,一边给着大学生大把的钞票,让他们越陷越深;一边又处处算计,让他们越欠越多。

本人亲身经历过这种校园贷。昨天收到一条短信,来自分期乐的,请联系您的朋友XXX,请通知他我们已经通知律师处理XX案件,给他最后期限还钱,到期未支付,XXX法院见!

收到这条短信我还纳闷呢,这什么情况啊,他欠的钱不通知他,通知我是什么意思。而且这些平台哪来的我的电话。考虑了很久,给朋友打了个电话,他叫我别管,他处理。

在大学的那段日子,我称之为“黑色2014”。我很怕回忆起我的大学生活,因为真的一点值得怀念的地方都没有。那是P2P最火的时代,各种P2P网站如雨后竹笋一样冒了出来,身边的一些同学尝到了甜头,一下子就控制不住了,蔓延到了整个班级。当时都是一群学生,除了家里给的生活费外,那还有闲钱去投资P2P,所以这个时候校园贷的出现无疑是拨开云雾见太阳。整个班里近20多个男生全部在校园贷上借了钱,最后P2P网站全部关停时,整个班的欠款达到了20多万。不敢想象,当时还未出校门,有的人身上就已经背上了近十万的债务。这还仅仅只是我们自己班级。其他班级虽说不搞P2P,但是他们消费高,什么苹果,耐克阿迪,各种品牌身上穿,出了校门就是“夜店小王子”。一晚上酒吧,KTV消费一两千都不叫事,或许当时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都没有那么多,我家给的还算多的,1500,但都不够人家一晚上折腾的。很直观的说,那时候的大学就是在攀比,比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靓丽度,身边女孩云集度。我为我自己感到一种可悲。更为当时那些人的家长感到心痛。

那个晚上,那从窗边一跃而下的黑影。一个当时年仅20岁的小伙子,就这样想着去结束他的一生,他没想到,他的一生才刚刚开始,他自己以为属于自己的戏份已经完了,但是当他那年迈的老父母赶来时,我想他会想,原来属于我的戏才刚刚开始。我的这位校友家里不是很富裕,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省吃俭用供着他上大学,希望将来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能有个好工作,能过上好日子。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孩子轻生了,最后的结果是我这位校友没有这样草率的了结他的一生,高位截瘫,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我想是最大的打击。但这还没有结束,还有那的十几万负债更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很不可思议,我不知道是教育的原因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让这位同学明知自己家庭条件的情况下还想着摆阔,想着在外面当大爷,没想着自己的父母挣那一分钱的难处。

在这个超前消费的时代下,各种借贷软件是层出不穷,现在的我们年纪轻轻就已经负债几万,几十万。有人说,当你负债5万时,说明你很上进,负债30万,说明你很认真生活,负债100万,说明你了解金融,负债1000万,说明你开豪车很奢侈,负债5000万,说明你是上市公司老板,负债1个亿,说明你很成功,但你负债为0时,你基本就是靠工资活着了。其实我认为这句话没有什么对错,我甚至还觉得有一点道理。就像ofo单车创始人戴森一样,现在面临着上千万的用户退押金,我个人认为在没有新的资本注入的情况下,他会像曾今的小蓝单车一样,面临着清算,他的人生也有可能会背上债务,但是他成功了,他开启了共享单车的时代,开启了共享经济的时代。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你没有成功的本事,你就是靠着工资活着,我个人觉得不背外债还是最好的。身边的朋友都被各种各样的催款电话骚扰着,还随时面临着人身安全的威胁。

24岁的我被各种贷缠身

现在贷款就不说了,贷了钱还能分期。分期的好处在于你即使没有钱也能提前享受的服务,比如分期购手机、电脑等产品,另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没有分期太大的经济压力。

买一个手机,一台笔记本一次性付清可能比较困难,但是如果分摊到每个月几百块的月供,看起来就轻松不少。

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自从有了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等之后,消费更加轻松放肆了,同时各种分期平台刺激着年轻人消费欲望。

心心念念的球鞋要买、最新款的手机要买、喜欢的口红要买、好看的包包要买,最新款的笔记本也想买…….

24岁的我被各种贷缠身

“花明天的钱让今天的自己活得更好”,各种分期广告语也不断影响着当下年轻人提前消费。

去年,花呗发布了《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近1.7亿90后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了4500万,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另外报告显示,近四成的90后把花呗设为支付宝首选支付方式,比85前群体高出11.9个百分比。

在花呗、白条等分期产品的加持下,“买买买”几乎变成一道捷径,让年轻人们以最快的速度,活成想要的样子、过上不将就的人生。

经济学家Prelec曾说,人们在进行信用支付时,体会到的“消费快乐”最为强烈,而“还款疼痛感”最为微弱。

也就是说,“先消费后还钱”的消费模式让人感觉最爽。

而这恰好也是各种“消费贷”让人上瘾的套路。

而环顾整个社交大环境,都毫不例外地在助推消费热潮,都在刺激着你提前消费。

再看下这些刺激消费的广告语:

“在我心中,什么都可以省,热爱的不能省。”

“去工作前,我想先去看看世界。”

“自由的感觉,永远比定居要好。”

“等一份机会,不如自己创造机会。”

“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年轻,就是花呗。”

24岁的我被各种贷缠身

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销,把欲望包装成一种正能量,把消费当成理所当然。

各种各样的借贷平台也助力你原明天的梦,超前的消费水平不断的透支年轻人的钱包,欲望被无限放大,很容易就消费了自己根本负担不起的东西。

而一旦年轻人被洗脑,加上目前经济能力还承担不起你的欲望时,便很容易陷入欲望的沼泽。

在经济消费能力之外,许多人为了过上所谓的更好的生活。

贷款买苹果,买单反,买奢侈品,确实可以享受更加优质的生活,但是部分年轻人由于缺乏自制力,很多时候就成了目前这种“刺激消费”下的受害者。

24岁的我被各种贷缠身

每个人都陷入在那种快感里,不能自拔。导致你的可用额度越来越高,所欠的账单也越来越多。

“花呗”一时爽,“还呗”火葬场,这更是被“消费主义”摧毁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借贷本身没问题,是个人自愿的选择,但很多年轻人被网络借贷和负债所摧毁、压垮,是最可怕的。

愿每个负债的人终有一天能爬出泥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