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的2018:当见死不救成为主旋律


文|虎投君

2018年末,一众企业沉浸寒冬无法自拔,创业似乎也随之冰封。但目前的报道多是聚焦于企业,鲜有去记录投资人在2018年对待创业者的态度转变。或许,我们从投资人的角度出发,能够还原出一个更真实的2018。

投资人的2018:当见死不救成为主旋律

炒作与收声

投资机构之所以受关注,离不开在台前抛头露面的明星投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佬”。

“投资当如朱啸虎”,一句话足以见朱啸虎的行业地位。2016年看准直播和共享两大风口,朱啸虎对映客和ofo出手。在此之前,朱啸虎还先后投资了滴滴、饿了么等企业。而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国内都曾红极一时,被冠以“独角兽”的称号。

朱啸虎因此也成了“独角兽捕手”,所到之处流量汇聚,所出之言必成金句。有媒体称其为“话题之王”,评其“自带风口”......

然而,到了2018年,朱啸虎却偃旗息鼓,没了往日的活跃。百度统计的数据显示,关键词“朱啸虎”的媒体指数在2017年6月、9月、12月都有明显的波动。2018年除了4月之外,均是稳定在较低水平。

为何至此?来看其投资的“独角兽”在2018年的境遇。

饿了么卖身阿里,抱得大腿;滴滴因一系列恶性事件声名狼藉,饱受社会各界质疑,近日又传出业绩不达预期取消高管年终奖;映客“借壳上市”不成,赶潮上市港交所只敲得半面锣,截至12月18日报收2.13港元,较发行价下跌44.68%,较上市当天最高点5.48港元下跌61.13%;还有ofo,资金危机的传闻一直没断,多地办公点人去楼空,同时陷入押金难退的深渊。

朱啸虎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因为自己的标准较高,投的项目较少,所以”总体而言质量会高一点”。从上述几个案例不难推测,他口中的“质量”,应该指的是回报率。

以ofo为例。虽然如今ofo身陷桎梏,但实际上已经和朱啸虎没有一毛钱关系。早在今年年初,朱啸虎前妹夫欧成效就爆料,朱啸虎已把手中ofo股份全部卖给阿里,套现30亿美元。4月份,朱啸虎公开承认,确实已清空ofo股份。

朱啸虎之外,徐小平也是主动收声的大佬之一。今年1月份,徐小平呼吁拥抱区块链的微信聊天截图在社交媒体疯传。截图中徐小平直言,区块链革命“顺之者昌,逆之则亡”,不要有怀疑,不要有迟疑,冲到浪涛中去,迎接区块链的巨大冲击。

当时正值区块链概念火爆,字里行间流露着屏幕那头徐小平发自内心的激动。百度指数显示,1月份关键词“区块链”的搜索指数最高值达到55046,如今已经落至7000以下,徐小平态度就此发生转变。

在徐小平的个人微博,带有“区块链”的相关动态都已经被删除。近期做客《王峰十问》,徐小平和王峰就中国创业者的黄金十年话题展开讨论时,举到不少例证,只字未提区块链。

可在投资回报率方面,年初就有媒体统计,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在2017年-2018年间投资的区块链项目,回报率最高达到3816.25%,最大平均回报率高达670.86%。

根据这二位大佬在2018年的表现,有网友总结出其中套路:炒作一番寻找接盘侠,高位抛出“闷声发大财”。

就像以“说实话”为开头的,多是谎话。一般以“赚钱的好机会”开头的,都是想借他人之力让自己的钱包更鼓。

寒冬与希望

投资人收声,意味着投资收紧,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当下的寒冬。

除了前文中说的滴滴、ofo之外,较为典型的还有锤子科技、趣店、斗鱼等。比如锤子科技,网上的负面消息屡见不鲜,不知是为了“迎合”群众,还是真的出了问题,反正2018年,锤子科技是烦心事不断。

4月,锤子科技发布千元机坚果3,网友评论该机“伤了一部分老锤粉的心”。

5月,锤子科技发布能把人“吓尿裤子”的坚果TNT工作站,售价高达万元,最终因种种因素未能如约交付,被迫“流产”。

8月,锤子科技对标微信的社交产品子弹短信大火,但又如昙花一现般迅速降温。

11月,锤子科技再次召开发布会,发布空气净化器、加湿器和行李箱新品,被质疑卖手机不赚钱,沦为“杂货铺”。随后,网易科技、证券日报又分别抖出锤子科技资金荒的猛料。

12月,锤子科技工商信息变动,11月工资拖欠,官网手机产品全线缺货。

站在投资人的立场,锤子科技和一大批企业所遭遇的困境,原因相通:消费互联网竞争激烈且机会渐小。

这也点明资本市场关注之变,11月举办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朱啸虎表态,共享经济已经过去,下一个风口是产业互联网。

登上福布斯2018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榜首的沈南鹏,也曾表达与之相似的观点,“目前中国互联网已经分为两个半场,上半场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各种产品都将渗入到大家的生活中;下半场是+互联网,各个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都会与互联网进行一个相互结合。”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意识到了这一变化。无论是三大巨头BAT,小巨头TMD,还是其他量级的企业,都已经有应势而动者。

今年二十周岁的腾讯,迎来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消息一出,便有分析称腾讯要发力ToB。马化腾也明确提到,“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接近尾声,下半场的序幕正在拉开”,腾讯接下来要做的是“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因此,在投资人眼中,寒冬只属于消费互联网,寒冬中的希望指向产业互联网。

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

见死不救,是2018年投资人心态的最佳描述。

ofo跌倒,投资人不会上前扶他一把。锤子科技难熬,投资人不会上前帮他渡过难关。他们隔岸观冬,他们按兵不动。

毕竟,投资人向来都偏爱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2016年和2017年,共享单车正处于风口之上,ofo可谓资本市场宠儿。短短两年之内完成从A轮到E轮融资,融资金额从最开始千万人民币倍速增长,2017年7月份的E轮融资,金额已超过7亿美元。投资方名单中,金沙江创投、真格基金、滴滴、经纬中国、蚂蚁金服、阿里巴巴等知名投资机构先后出现。

反观现在,199元的押金却成了ofo最头疼的问题。风口过去,投资人也不愿去当“冤大头”,做“赔本生意”。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很简单”,有创投从业人员称,“能赚钱,投资人抛来橄榄枝。遭遇危机,投资人避之不及。”

苦苦等待接盘的金立,就是一例证。出现资金链危机之后,金立已经历多轮战略投资谈判。5月份,金立财务总监何大兵还表示,一位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者拟接收金立的资产和债务。但此后就了无消息,接盘侠到底是谁、进展如何,金立也没有明确告知外界。

经济周期循环

对于市场给出的信号,多位投资人在表达对所谓资本寒冬观点时,均持有“正常经济周期循环”的观点。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经济必然存在周期,从历史上来看,在较大挑战发生的时候,反而是投资甚至创业最好的机会,因为那些靠热潮出来“忽悠”的创业者,在寒冬时会缩起头;而真正有想法、有理想、有能力的,才会在此时仍坚持创业。

联想创投集团总裁贺志强从产业周期角度分析称,自2000年至2010年是PC互联网大周期,自2007年苹果手机兴起至2018年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成熟则是另一个周期。在其看来,如今的“周期性”问题除了经济大环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转换”——在从移动互联网向未来智能互联网转换过程中,变数产生,以及由于移动互联网过于狂飙突进的节奏所带来的落差。

“智能互联网在影响各行各业过程中所带来的产业变革机会,并不像移动互联网那样快、那么嗨。因此投资人心态也需要一个大的调整。”此外,中国创业公司的未来,必然进入从业务模式创新到核心科技驱动、硬科技驱动创新的阶段,这其中的投资逻辑与过去十年移动互联网的逻辑是不同的。

辰海资本合伙人陈悦天表示,

资本寒冬之时,会劝创业者不要计较公司估值,应先拿到钱、降低预期也要拿到钱,首先保证活下去。

马太效应显著

投资圈内坚持“资本市场寒冬论”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四年之前他即表示,随着信息愈发达,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配合,资本市场的高峰与低谷更迭会越来越频繁,中间的波段一般都是两年到三年。

尽管如此,“没钱了”的资金,却愈来愈向头部群体聚拢着。今年10月下旬,AIoT赛道企业特斯联完成B-1轮12亿元人民币融资,由光大控股、IDG资本领投,商汤科技跟投;12月11日,鲜生活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为1亿美元。旷视科技为战略投资方。

两个较为典型案例背后,均有如今AI领域头部两大厂商——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的身影。在所谓AI领域渐趋寒冬的大环境下,旷视科技Face++在今年7月获投D轮6亿美元融资,但本轮融资一直未获旷视官方肯定;今年9月,商汤科技获得来自软银愿景基金的一笔10亿美元融资。

不论是时间点、资金规模,还是背书机构,商汤与旷视均以碾压性优势占据AI桥头堡。不只创业公司,对于PE/VC来讲,在寒冬来临之前尽早储备足够的弹药也是必需。

10月24日,GGVCapital宣布完成了18.8亿美元的融资。这次筹集的资金是GGVCapitalVII和VIIPlus,总计13.6亿美元;GGVDiscoveryII,总计4.6亿美元;和GGVCapitalVII的企业家基金,总计6000万美元。

12月6日,高榕资本宣布完成5亿美元的美元四期基金募集。今年5月初,高榕已完成了5.6亿元的三期人民币早期基金募集。目前,高榕资本管理的9只基金整体规模折合达到约150亿人民币(或约22亿美元)。

宜信财富私募股权母基金合伙人李默丹表示,所谓寒冬,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募投双降”——这是每个周期走到低点之时不可避免的情况。如今冬天所缺的“粮”是被预支了,李默丹称,多数的头部投资机构拿到了足够的冬粮和子弹,其愈发明显的马太效应就是因为头部机构对于危机的预估与提前应对,“过冬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未雨绸缪——这些机构早在2017年二季度就开始新一期基金的募资,因为他们知道这一次基金募资拉的周期会非常长。

李默丹对本次周期下的资本寒冬总结称,此次寒冬与过往不太一样的是——它伴随着二级市场的IPO井喷而演进。很多新经济类公司上市之后,结果喜忧参半,很多公司市值直接腰斩或下滑更多。

因此,作为母基金机构,李默丹表示,一直以来都坚持绝对的原则——对所谓风口上的热点类项目,不会在晚期轮次参与进去。因为在市场很热时,这些项目普遍被看高,估值已非常可怕。

相关资料来源于第一财经、熊出没请注意

本文未经小编允许不得转载。若需转载和合作请在后台回复虎投财经或留言与小编取得联系。转载时请写明出处,署名原作者,否则我们将追究相关责任。望支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