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使命、新動能、新作為”高峰論壇 媒體大咖暢談融合創新

“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高峰论坛 媒体大咖畅谈融合创新

25日下午,在以“新使命、新動能、新作為”為主題的總編輯高峰論壇上,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封面傳媒董事長兼CEO李鵬,新民晚報總編輯朱國順,澎湃新聞總裁、總編輯劉永鋼,新華日報社黨委委員、揚子晚報總編輯王文堅等做主旨演講。本屆年會的戰略合作伙伴——蘇寧易購集團、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的兩位企業大咖也分享了產業升級的背景下,企業如何做到融合創新。在以媒體融合為關鍵詞的圓桌論壇環節,媒體老總們圍繞媒體融合的新探索、新實踐展開充分討論。

“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高峰论坛 媒体大咖畅谈融合创新

<<<<<

打造一流的互聯網科技傳媒企業

李鵬(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封面傳媒董事長兼CEO)

“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高峰论坛 媒体大咖畅谈融合创新

傳統紙媒轉型,方向在哪裡?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封面傳媒董事長兼CEO李鵬提出,封面傳媒的目標是要打造一流互聯網科技傳媒企業。“這樣的企業,本質是傳媒,是新聞傳播,但必須以科技作為驅動力,以技術的驅動帶動和改造發展路徑。”經過兩年的融合發展,2018年華西都市報與封面新聞深度融合後的廣告量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了10%,近5年來華西都市報第一次實現了止滑上升。

李鵬分享說,在轉型過程中,封面傳媒實行以新媒體為中心、移動優先的戰略。主力軍進入主陣地,一支隊伍在封面新聞和華西都市報兩個平臺一體運營,實行“121”戰略佈局。整體的隊伍除了報紙原來夜班的編輯和發行人員之外,所有的隊伍整體遷移到封面新聞客戶端。以新媒體為中心,仍堅持導向為本、內容為王,確定把視頻作為內容表達的主要形態。內容生產還秉持正能量、年輕態、視頻化的理念,強化移動優先、視頻優先、故事優先。“一句話就是,用視頻的方式講好我們的故事,再通過移動端來傳播。”

在如何實現技術驅動方面,李鵬董事長介紹說,封面傳媒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引領整個融合發展。瞄準人工智能對媒體的影響,用人工智能技術深度改造媒體。在技術的應用方面,引入算法推介、機器寫作、機器輔助寫作、自動語音 合成、人臉識別、圖像識別化人機交互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封面傳媒自建了一支80多人的自建技術團隊,堅持自主技術創新,把主要的技術、核心的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突出“新民IP”,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朱國順(新民晚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

“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高峰论坛 媒体大咖畅谈融合创新

互聯網時代,晚報的媒體融合該怎麼做?新民晚報總編輯朱國順在演講中歸納了16個字:變革前夜、動能轉換、移動優先、剩者為王。朱國順介紹,2017年8月16日新民晚報融媒體中心建成,“新民”客戶端改版上線,新民晚報的融媒體發展有了很大的變化。“原創的稿件增加了60%左右,基本上每天都有10萬+的稿件。目前本地的全媒體受眾大概在1500萬人次,客戶端下載量760萬。在上海的綜合傳播力僅次於澎湃新聞。”

“互聯網時代,報紙版面的‘寸金地’更要用好,突出精品化生產,努力為讀者打造‘離不開的精神讀物’。”朱國順以港珠澳大橋開通的報道為例,詳述了新民晚報的全媒體報道做法。“我們的特派記者乘坐從珠海出發到香港的第一班穿梭巴士,一路上拍了照片,拍了視頻,發回來之後,報紙版面專門做了一個新民特寫。這一類以重大報道為牽引的精品力作,是我們報紙要努力的方向。”此外,新民晚報重點打造的國際報道、述評報道和貼近市場的經濟報道,都是晚報“寸金地”的重要“守衛者”。

在演講中,朱國順提前透露了新民晚報的“重磅信息”:10月26日,新民晚報會正式推出視頻平臺“上海時刻”。“上海越來越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我們新民晚報的員工,會以時間作為刻度,記錄下上海的變化和發展。”

朱國順期待,可以突出和強化“新民IP”的概念,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將來我們獨家的、獨特的原創內容會越來越值錢。所以我們突出抓住新民的品牌不動搖,讓新民春燕時時飛入尋常百姓家。”

面對“新變量” 要做 “新四化”

“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高峰论坛 媒体大咖畅谈融合创新

東方早報2003年創刊,澎湃新聞2014年上線,澎湃新聞總裁、總編輯劉永鋼說,澎湃新聞也是在傳統主流媒體的基礎上、庇護下發展成長起來的。這世界的新變化對媒體都會產生一些“變量”。對我們所處的當下,劉永鋼提出了七個“變量”,不少都關乎技術。從媒體部門架構的一步步轉變,到報紙與廣播、電視界限迅速被打破,再到如何做出一個APP的困惑、H5等新媒體產品本身的進步對內容要求的創新等,劉永鋼表示,行業基本的技術已經成為標配,正在公共基礎設施化,澎湃一貫的觀點是要重視,去跟蹤、理解、運用,但不用焦慮、擔憂。此外,資本運作炙手可熱、全球拓展蓄勢待發等,也都是值得注意的“變量”。

面對這些“變量”,澎湃新聞對下一步也做了一些設想,核心歸納起來就是要做“新四化”:主流化、平臺化、全球化、生態化。劉永鋼分別解釋,主流化,意在要做平臺級的互聯網新型主流媒體,成為主流聲音的傳播平臺;平臺化,內容是王牌,但有了平臺之後可以打出更好的牌,澎湃這段時間也在加速推出一些新的平臺產品;全球化,技術正在消弭中國媒體全球拓展的障礙,澎湃有計劃在全球進行資源的配製、運營;生態化,澎湃要有一個生態,只有這樣才能獲得一個良性和可持續性的發展。

打開六度空間 走向媒體深融

王文堅(新華日報社黨委委員、揚子晚報總編輯)

“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高峰论坛 媒体大咖畅谈融合创新

“在媒體轉型的過程中,揚子晚報不斷地調整紙媒和新媒體的關係。我們把自己定位為創意的服務商,內容的提供商,傳播的分發商。”新華日報社黨委委員、揚子晚報總編輯王文堅表示要找到一條媒體融合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就要打開上、下、左、右、前、後,“六度空間”。

王文堅認為,要堅持價值觀優先,堅持內容為王,堅信優質內容的力量,打好守正的主動仗。“左手,抓好價值引領度。主流媒體一定敢於發聲,挺身而出,不斷通過創新讓自己的聲音傳播得更高更遠。右手,抓好新聞的原創度。近年來揚子晚報大量原創報道成為網絡的爆款,引起強烈的反響,恰恰說明了對社會的關愛,對民生的關懷,對情感的關注,才能使作品獲得直抵人心的力量。”

“創新表達方式,善用各種渠道做好傳播分發,讓優質內容獲得優質傳播,優質影響。”王文堅說,在深度融合的實踐當中,不能等靠要,不能等條件具備了才去做,一定要無中生有創造條件,做一個具有巨大能量的傳播分發商。涉及兩個空間,對內,要大幅度提升產品的可視度,直播短視頻已經成為了一種主要的信息承載形式,是移動端流量的關鍵入口。對外,要提高傳播的網感度,在傳統的網感度上下功夫,真正適應互聯網的傳播規律。“向上,追求提高服務的承載度,利用社會力量放大揚子晚報新媒體矩陣的傳播優勢。向下,要增強社群的粘合度,構建在共同話語體系下的種群生態體。”王文堅表示,要創新服務理念,強化對話功能;做好創意服務,重塑媒體價值。

<<<<<<

堅持正確價值觀,擁抱移動互聯網

孫為民(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

“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高峰论坛 媒体大咖畅谈融合创新

作為中國領先的O2O智慧零售商,蘇寧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令行業矚目,已實現了國內的全品類的經營、全渠道的運營,及全球化的拓展,實現了無處不在的一站式服務體驗。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坦言,28歲的蘇寧在第三個十年的發展過程中間,也跟同樣遭受了來自互聯網時代的挑戰,“我們和傳統媒體成了‘難友’,我們的渠道,邊緣的渠道被分流,銷售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2009年,蘇寧在實體零售發展最好的年份,開始了互聯網的轉型。“差不多又有十年的時間了,在這個十年的 時間,蘇寧每年比過去少賺了50個億,每年又多投入了超過100個億,才換來了互聯網轉型的初步的成果。”孫為民透露了一組數據,去年蘇寧易購集團全渠道的銷售過程中間,60%的銷售是來自於線上,線上銷售中間90%是來自於移動端,“我們已經是變成了一個全面的以互聯網為主導的銷售。”去年年底,蘇寧易購集團啟動了企業互聯網、場景互聯網、智慧零售大開發的新發展。“到今天為止,我們新開了5000多家店面,到今年年底我們總店面數會接近9000家。”

孫為民談道,這9000家店面,跟過去的店已經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蘇寧易購集團立足實體的空間,進行互聯網的經營,立足實體的網絡,建立以用戶發展為核心的物流、生活服務、本地平臺為核心的運營。孫為民認為, 當下的互聯網的時代從過去的PC時代進入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是以移動互聯,以物聯,以區塊鏈,以人工智能為新的技術為代表來支撐下一輪的互聯網的發展的新時代。孫為民認為,在這一輪的發展過程中間,企業和媒體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蘇寧在這方面可能保守,也可能做得不夠激進,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不願意丟了這一份價值觀。”

歐萊雅以美之名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

蘭珍珍(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

“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高峰论坛 媒体大咖畅谈融合创新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批進入中國市場的法國企業之一,歐萊雅已紮根中國21年,與中國同呼吸、共命運,有幸見證並受益於中國的開放政策。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歐萊雅集團全球第二大市場。

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蘭珍珍女士在現場回顧了歐萊雅在華21年的成長曆程,“從最初的零到如今中國美妝行業的領頭羊;從當初僅有七、八人的辦事處到目前集總部、研發與創新中心、兩家工廠、四個事業部、五個分銷中心和培訓中心,直接加間接提供超過三萬就業崗位的企業;從最初的4個品牌到現在24個深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知名品牌,從最初一年推出幾個新產品到去年平均每天為中國消費者推出一款創新產品,且在中國出售的產品70%都是在中國的研發中心為中國研發製造的,可以說激勵和影響著全世界。”在取得商業成功的同時,歐萊雅秉承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歐萊雅企業基金會的全球方針策略下,歐萊雅特別扶持三類項目:女科學、教育、弱勢群體,這三大塊都是用美串起來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支持教育的“校園義賣”項目,這是歐萊雅中國開拓出來的更加本土化的項目。

在產業融合轉型及消費升級的當下,蘭珍珍表示:“正值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之際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推動貿易全球化的意願的實際落地。歐萊雅作為首批確認參展意向的企業,對參展極其重視。歐萊雅將借進博會這一寬廣平臺,把最令人嚮往和高質量的品牌和產品,最創新的研發技術,最顛覆的新零售模式和最領先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等呈現給中國消費者。”據悉,此次歐萊雅在進博會的展臺亮點頻現,集團旗下21個品牌的500餘件進口產品將參展,其中包括多箇中國首發乃至亞洲首發的新品牌、新產品。並在進博會期間,還將在綠色可持續發展及商業戰略伙伴合作等方面開展一系列活動。

歐萊雅滿懷對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的信心,將牢牢把握“美的新黃金時代”的機遇,秉承“讓所有人擁有美”的戰略方針,努力為人民“美好生活”貢獻力量。

<<<<<<

五位媒體老總暢談傳統媒體轉型

當天下午,由揚州晚報總編輯袁文生主持的“媒體老總圓桌論壇”邀請了來自濟南、銀川、成都、撫州的5位媒體老總暢談傳統媒體轉型。

“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高峰论坛 媒体大咖畅谈融合创新

報紙產品從“綠皮車”進入“高鐵時代”

對當前媒體的生態環境,支英琦選擇了“迭代”這個詞。“從大哥大時代到現在的手機,已經進行了無數代的產品更新迭代,而我們的報紙,也在新時代面臨新需求進行一個產品的迭代。”支英琦同時還用火車作比,30年前綠皮火車從濟南到南京要十幾個小時,昨天他兩個小時就到南京了。“從報紙產品屬性和媒體產品屬性來講,我們是從綠皮車廂時代快速地進入高鐵時代。”

支英琦還介紹,齊魯晚報其實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佈局廣告之外的產業發展,車展、書畫藝術展、房展、高招會等展覽,都在為報紙的產業佈局帶來依託。“我有時候想,媒體融合發展,無論如何發展,我們要做大影響力、要變現,有產業支撐,媒體融合才能走得久遠,走得好。”

深度融合“下半場”比拼的是內容

深度融合進入“下半場”,趙治國認為,“下半場”比拼的是內容價值的迴歸。迴歸的初心應該是“內容為本”。

趙治國介紹,濟南時報提出“從紙端到指尖的融合”,“我們全部依靠的是全網的流量分發平臺,實施的是‘借船出海’的戰略,而且在這些內容輸出上,我們專注於兩種產品,一個是濟南本地的新聞類產品,第二個在形式上,我們大力發展短視頻和網紅直播。”濟南時報成立了特稿評論部,專門生產報紙內部金字塔尖上的新聞;抽調了全報社潛力、素質各方面最優秀的記者,組成一支特稿隊伍,專門生產深度的調查特稿類新聞,同時內部通過考評,實行首席記者編輯制度,每年評定出來的首席編輯記者內部享受不低於副總編輯的待遇。

有壓力、有變化、有作為、再出發

伍江陵(成都晚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

伍江陵介紹,成都晚報近些年在媒體融合方面,主要做了三塊的工作。第一塊是兩微一端音頻視頻方面的嘗試。二是做了垂直領域的公益平臺“雷鋒熱線”, 平均每年要幫扶2萬左右的需求,幫扶的成功率達到了90%以上,去年中宣部和中央網信辦給予了創新項目十佳的獎勵。三是運營了成都政務微博“成都發布”,在全國的黨政的政務微博裡面交替排在第一位。

形容現在的媒體生態,伍江陵用了“韌”字。“韌”字何解?伍江陵說,他理解的韌,有壓力、有變化、有作為、再出發。

推出優質產品,在亢奮中走向快樂

丁洪(銀川市新聞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社長)

丁洪認為,“亢奮”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媒體推出新產品,獲得優質資源後,在亢奮中走向快樂。另一種是在邊緣掙扎的媒體,在亢奮中走向焦慮。丁洪介紹,銀川的媒體融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是組織架構的轉變。2010年,銀川整合了報社和廣電,“現在集團有銀川日報、銀川晚報兩張報紙,有三個電視頻道,三個廣播頻率,兩個客戶端,以及眾多的兩微。”丁洪說,第二個改革舉措是實現了傳播流程的再造,讓新聞在發佈時間上搶佔第一時間點。第三是考核導向的改變,用全媒體考核的方式抓融產品。“我們下一步在考慮,怎樣更進一步對新媒體的發展進行佈局。在重點抓好銀川發佈、銀川晚報、銀川新聞網幾個品牌欄目的同時,各個編輯部都要做兩微,這樣就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緊密聯繫在一起。”

共建晚報發稿平臺 提高傳播影響力

談到媒體融合,臨川晚報總編輯範強坦言,臨川晚報曾經有過一段很輝煌的時候,但在自媒體的衝擊下,逐漸從主流走向了邊緣。“但是我們開始做新媒體後,重新找到了機會,一個使晚報從邊緣重新走向主流的機會,只要我們抓住這個機會,晚報一定可以做得更好,至少在我們本地市場完全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主流媒體。”

範強說,他既是臨川晚報的總編,也是撫州市全媒體中心的主任,臨川晚報承擔了撫州市做新媒體的任務。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在微信微博每週排行榜上都佔據了榜首的位置,晚報轉型之路越來越順暢。範強建議,所有晚報建立一個共同的新媒體發稿平臺,共同提高報紙的影響力。“以前紙質媒體有版面限制做不到,現在網絡客戶端完全可以做到這一點。”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蔡蘊琦 楊彥 楊甜子王贇 張琳

“新使命、新动能、新作为”高峰论坛 媒体大咖畅谈融合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