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你的精力亦是如此

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你的精力亦是如此

身边有个特别“自律”的小伙伴,在某一年不经意间打通任督二脉以后,开挂了一般的开始了“自律的生活”,早睡早起、读书写作、运动健身、做计划、饮食规律、戒烟戒酒,俨然一个出世的行者。不过这几年里他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过就在最近这几个月,他突然就“颓废”了,完全没有了原来的计划性,而是过一天算一天的样子。其实,这就是贝格拉斯在这本《自我驱动心理学》里要解决的问题:日复一日的精疲力竭感。史蒂文•贝格拉斯,是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众多成功人士背后的男人,为职场精英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助力其战胜职业倦怠,重获工作激情。

常言道:自律的人生都是开挂的。但真正的自律是很痛苦的。即使是一个人每天自律般的跑步,不论刮风下雨都会坚持跑步,他也会有疲倦的一天。而生活中,有太多事情比“跑步的精疲力竭”要重要、困难的多,比如婚姻、工作等等,如果不能尽快跳出这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那危机,将不可避免。而作者在书里给我们指出了三条道路:

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你的精力亦是如此

第一,你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疲惫”

试想,每天坚持早起跑步难道是一个坏习惯吗?答案当然不是,但为什么会感觉疲惫呢?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场景:每天早上5点,你自己起床然后换上衣服去跑步,回来自己一个人洗澡,吃早饭,日复一日。早晚,你都会感受到极大的“孤独感”,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人。而如果有小伙伴和你一起,或许会好一些。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大多数人感到疲惫,都是因为沉重的期望、矛盾的激励、强烈的孤独、趋向自我实现的心理预期。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的期望过高,而配套的支撑体系又没有构建好,比如跑友圈等等。这就造成一个人看似越成功,其实可能越失落。说不定你身边那个每天坚持早起跑步的人,其实心里正渴望一份真诚的交流呢。

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你的精力亦是如此

第二,用女性思维帮助你实现自我驱动

有一份调查显示,女性的中心特征就是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和发展,如果剥夺了她的人际关系网络或者造成其发生了破裂,基本上就是女性自我的全部丧失。所以,女性更容易感到沮丧、疲惫。而男性获得沮丧感的概率反倒相对较小。为此,帮助男性走出疲惫区的方法之一就是建立女性思维,因为女性的承受能力要高于男性。要尝试将态度向女性的思维方式按时转变,与其坚持“没有什么比成功更成功”,还不如改成“没有什么比成功更有害”,这样的态度转变或许会更明智一些。

作者也在书里提到,“脆弱”是女孩子的标签,而男性会避免获得这个标签,这是社会文化的结果,因为承认这类事情,会给男性带来痛苦。而反之,这也就激发了男性的自我驱动心理,尽快逃出疲惫区。

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你的精力亦是如此

第三,避免浮士德式交易

作者在书里面提到了一个词语“浮士德式交易”,意思就是说当一个人的自尊心受伤以后,就会投射出自我保护型心理,希望通过自己的成功来向别人证明自己,仪器网赢得别人的喜爱、认可、钦佩等等,这会造成他们对所向往的事情的一种不成熟的理解,即盲目的崇拜。而过了一段时间,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这种崇拜是盲目的时候,他们又会很受伤,并导致更多的贬低别人的行为。最终,这就造成了一个浮士德式的悲剧:他们过度依赖物质的成功以及这种成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越来越无法信任别人,也越来越难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最终无法走出精力疲惫区。为此,作者告诉我们要学会“征服自己的内心”避免过度自信、过度紧张或因停顿而造成的停滞不前。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方法就是要学会多元化思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投资行业的铁律。同样,固化的模式更易使人产生职业倦怠。所以,我们也需要适时地跳出熟悉的环境,体验新鲜的事物,也就是跳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从而实现自我驱动,逃出疲惫区。

最后,书里面还引用了大量的案例,有成功或失败的真实案例来解析“精疲力竭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的成因与危害,这些案例涉及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让我们避免从成熟走向腐朽,拯救精疲力竭的人生。

我是千城,就是那个要读完1000本书的男人!欢迎关注我的公号:千城撩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