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经常这样说话,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搭理你!家长却毫无所察!

常常能听到父母抱怨:“我都不知道孩子天天在想什么,他什么都不跟我们说。”孩子和父母之间无话可说几乎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通病。

同样都中国话,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为什么两代人的沟通就这么难?

家长固执地认为孩子不知道父母的苦心,才会出现沟通不畅。孩子又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需求,一味地要求自己才会沟通不畅。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是不是因为彼此说话的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呢?

家长经常这样说话,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搭理你!家长却毫无所察!

场景一:

“妈妈,我本来就很笨,为什么你要让我学这么多东西,对我要求这么高,我不想学了。”孩子沮丧地说。

“我辛辛苦苦赚钱培养你就是为了让你和我说这个的吗?让你学东西还不是为了你好,你笨你不会多花些时间,多下点工夫,同样都在学,人家怎么就比你强?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妈妈火冒三丈地说。

场景二:

“妈妈,我本来就很笨,为什么你要让我学这么多东西,对我要求这么高,我不想学了。”孩子沮丧地说。

“妈妈知道你很辛苦,但是妈妈知道你的记忆力一向很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克服困难,妈妈和你一起想办法努力,好吗?你愿意听听妈妈当时学习的经历吗?”妈妈心平气和地说。

家长经常这样说话,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搭理你!家长却毫无所察!

场景一中的妈妈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孩子有困难,向妈妈倾诉的时候却遭到妈妈无情的打击。这样下去,当孩子再有忧愁、有困惑的时候就不会向母亲倾诉,寻求帮助,并且容易对母亲的严格要求产生对抗心理。

场景二中的妈妈听了孩子这样说,事实上也在生气,但她却很平静地转到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孩子不但能够接受母亲的要求,还会渐渐喜欢与母亲沟通,最后可以无话不谈。

你是不是还经常和孩子这样说呢?“大人的事,小孩别管”,这就无形地拉开了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孩子也是家庭一份子,这样的做法无疑是给孩子加了一道隔离墙,还怎么沟通呢?

孩子是不是经常这样和你说呢?“妈(爸),你别说了,你说的话十句有九句是废话,更让我烦!”父母常常让孩子做自己的忠实听众,但说话如果说不到点子上,不能突出重点,就会让孩子产生厌烦情绪,交流就更难进行了。

父母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辛辛苦苦都是为了孩子好,他怎么还能跟我有代沟呢?

家长经常这样说话,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搭理你!家长却毫无所察!

首先,父母的思想观念与孩子不同,存在代沟是必然的。但许多父母并不承认存在代沟,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为孩子,孩子不愿意和自己沟通是孩子的性格原因。父母应该认识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不畅,更要心平气和地对待代沟,不仅有益于孩子,也有助于自己。

其次,代沟往往是心理认识的偏差导致心理距离的产生,就像一道沟一样隔开了两代人。世界上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对信息的感知结果是不一样的,就像瓶子里有半瓶水,有的人认为瓶子里只剩半瓶水,有的人却认为瓶子里还有半瓶水。父母和孩子都应该选择不同的信息角度,接受两代人之间的差异,用理解和沟通来补偿这段心理距离。很多父母常常认为有代沟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去理会它,并没有意识到正是代沟在困扰着亲子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一来,会使代沟加深,轻则互不理解,重则产生敌意。而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和孩子都应该努力去填平代沟或者跨越代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