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江北新區最新規劃編製成果出爐!計劃每年新建兩條過江通道

11月28日,江北新區首場例行新聞發佈會舉行。會上,江北新區管委會規劃與國土局對近期出爐的《江北新區規劃編製成果彙編2》進行了解讀。據介紹,新一期的“江北新區規劃編製成果彙編” 共包括30項最新城鄉規劃成果,全面展示了江北新區的開發建設成果和規劃定位。


官宣!江北新區最新規劃編製成果出爐!計劃每年新建兩條過江通道


以國際化視野、現代化理念規劃新區

打造“海綿城市”,實現小街區密路網

據瞭解,江北新區規劃立足國家級新區定位要求,以國際化視野和現代化理念開展各類規劃編制和方案設計。在規劃編制上,落實產城融合、小街區密路網、地下空間綜合利用等先進理念,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AECOM等技術實力雄厚的規劃團隊承擔了橋林新城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綠水灣溼地公園總體規劃、中心區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等系列規劃。

積極推動江北新區“多規合一”,劃定基本農田保護線、生態紅線、城市開發邊界“三線”,實現城鄉用地“一張藍圖”管理。同時,全面協調海綿城市建設與相關規劃的關係,有效指導江北新區海綿城市建設。

以往城市長期在“稀路網,寬馬路”的傳統規劃模式下發展,忽略了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的人的感受。作為新區發展的核心片區、形象展示區、示範引領區,江北新區中心區道路網絡規劃有效落實了“窄馬路、密路網”的規劃理念,採用小街區、密路網的規劃模式,地塊大小一般控制在100m*150m,規劃道路網密度達到10.7km/km2,使城市街道系統重煥生機與活力。


官宣!江北新區最新規劃編製成果出爐!計劃每年新建兩條過江通道


完善空間結構,聚焦產業定位

構建“中心城—副中心城—新城—新市鎮”的城鎮體系

近年來,江北新區空間結構不斷完善。

按照江北總規確定的新區城鄉空間結構,目前已構建“中心城—副中心城—新城—新市鎮”的城鎮體系,確定用地空間佈局。同時,江北新區還聚焦集成電路、生命健康、新金融等新興領域,明確“兩城一中心”的產業定位,即打造中國的“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

一是“芯片之城”。首期投資30億美元的臺積電(南京)公司12吋晶圓項目正式量產,美國新思科技、英國安謀等百餘家集成電路產業上下游企業集聚新區,國內排名前10的IC設計企業有一半以上落戶新區,初步形成芯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和配套材料、設備生產的完整產業鏈,力爭到2020年達到千億規模。

二是“基因之城”。新區承接了國家級的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試點工程,已建成亞洲最大的基因測序基地,年測序能力超50萬人次;建成計算速度全國第四的超算中心,已集聚了包括華大基因、世和基因、先聲藥業等在內的700多家生命健康企業,今年產值將達到600億-700億元。

三是“新金融中心”。新區與上海等傳統金融中心形成錯位發展,擺脫傳統金融業發展模式,主要發展金融資產管理、股權投資、金融科技、保險創新等新金融業態,目前,集聚了註冊資本120億元工銀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20餘家新金融機構和80餘支基金,認繳規模超2000億元,到2020年資金規模超萬億。

官宣!江北新區最新規劃編製成果出爐!計劃每年新建兩條過江通道


紫金山記者 段仁虎攝

》》這些規劃,你或許關心

建成全國最大地下城,刷新江蘇新高度

據瞭解,江北新區要圍繞“綠色、智慧、人文、宜居”目標,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質提升,打造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示範區。以中央商務區、國際健康城、產業技術研創園三大片區為重點,優先開發建設33.2平方公里的核心區,這將是江北城市功能的集中承載地、現代都市區功能集中區。目前,全國體量最大的“地下城”正在加緊施工,開發負7層480萬平方米地下空間;未來,600米綠地新金融中心將刷新江蘇新高度。

官宣!江北新區最新規劃編製成果出爐!計劃每年新建兩條過江通道


計劃每年新開工建設兩條過江通道

在交通建設方面,江北新區按照“立足江北、跨江融合、輻射周邊”的建設思路,加大鐵路、公路、過江通道、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加快構築南京輻射蘇中蘇北及皖江城市帶的江北門戶。其中南京北站,是與南京站、南京南站並列的南京三大鐵路樞紐站之一,主要引進北沿江鐵路、寧淮城際、寧滁合(蚌)城際、寧宣黃高鐵等鐵路線路,遠期預留寧西高鐵接入條件。過江通道建設方面,加快續建長江五橋、長江大橋封閉維修改造、和燕路南段、浦儀公路西段等過江通道建設,計劃每年再新開工建設2條過江通道,遠期規劃將有 24 條過江通道連接長江南北,堅決打破過江交通瓶頸,促進江南江北資源快速流動。

引進南京一中等34個優質教育項目

在城市配套和公共服務方面,江北新區在文化、教育、醫療等服務配套一應俱全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重大民生工程建設,引進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為居住在新區的高層次人才提供更齊全、更到位、更舒心的配套服務。其中優質教育方面,引入鼓樓幼兒園江北分園、南京一中(高中部)、美國托馬斯•傑弗遜實驗學校、英國哈羅公學等34個優質教育項目,構建一套涵蓋幼兒園至醫學院的體系化教育教學系統,打造立足南京、輻射長三角區域的教育新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