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北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

思远4175


东北的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是在明清时代开始凸显出来的。

首先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中间是辽河平原和松嫩平原,三面环绕着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并且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还有松花江流过,直通三江平原。外围地区被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包饶,两江交汇后一齐流入太平洋,是整个东北亚地区唯一的一个不冻港。东北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多种作物生长。而且山里森林资源丰富,有百年巨木,还有各种皮草。另外东北地区煤矿、铁矿、石油资源丰富,适合重工业建设。还有就是东北地区民风也是比较彪悍,自古以来东北地区的勇士都有着“满万不可敌”的称号。

在近代,东北地区变得愈发重要。因为俄罗斯和日本的扩张,列强和清帝国在东北地区的角逐愈发强化。首先是俄罗斯人趁着英法联军击败清王朝之际强行夺走了东北的外围屏障--外兴安岭和乌苏里江以东,成功的控制了东北亚的不冻港,并建立了沙皇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之后继续南侵,不断蚕食黑龙江。日本崛起之后,出于对战略资源的需求,日本急需占据东北利益。于是在明治天皇的大陆计划中,占据东北成了第二步计划。终于在1895年以后,日本人将手伸到了东北,并且在1905年击败沙俄,成为了东北的最大外来势力。1931年后日本占领东北,建立伪满洲帝国,并利用东北的资源强大了日本的国力。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也是通过东北的军事资源,缩小了和国民党军队的差距,其中从东北兵工厂得到的大炮,在后来的淮海战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东北地区除了本身条件优越以外,在扩张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据点。控制了东北,京津冀地区就不安全,拿下北京,华北就危险了。很显然,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人就是遵循了这一军事路线,并给中华民国以沉重的打击。

总而言之,占据东北就可以威胁华北的安全,退还可以自保,这也是为啥清朝一直留着东北做自己的保底地盘。


火器工坊


东北的地位重要,实际主要原因是地理上的优势,我们打开地图仔细看一下,会发现东北在地理上,实际上处于偏安于一方的状态。

从东北再向北,由于纬度的问题,那是真正的苦寒之地,可以说人类生存不易,所以那里的人口一直很少,难以构成什么威胁的力量,向东实际为多山的半岛地形,历代也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在这里能兴起来,实际处于一直是被压着打的对象,向西的方向为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游牧民族在绝大多数时间,无法形成东进之势,难以形成什么威胁。

只有向东为中国关内地区,但是由于地形的原因,从关内到关外,只有一个沿海而行的通道,说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而且从地理距离上来说,东北也远离中原地区。形成了一个自守有余的地理伏势,进攻则只一个方向的问题,不存在什么后顾之忧,这是一个很难被消除的优势。

没有多大的外部压力的同时,自身又是一个相当广大的区域,拥有相当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等。在许多人眼中东北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其实呢,这种观点属于非常片面的,实际上东北地区属于一个温带区,其南部地区实际上与关内的河北、山西在气候上没有太大的气候差异。东北的雨热同期的条件,造成了东北的农业是非常发达,至今东北都是中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区,这一点许多人可能没有注意中国的粮食生产条件,其中东北三省的粮食已经生产占据了全国的五分之一。东北的矿产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比如:石油城大庆。

东北这种地理上的优势让他在发展上非常快速,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地区,在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全国也是排在前列的,也就进一步提高了它的重要地位。


浴火


欢迎来到熊二读史,一起来读东北那些事儿。(本文约600字,阅读需时2分)

黑、吉、辽三省,地处我国东北部,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东北始终是中华历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东北兴起的满族作为统治民族,建立了统御中华的清朝。

东北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备受世人关注。

东北的战略地位,首先是由其独特的地形决定的。

东北地区,在自然地理上,山环水绕,海陆相连。

“三山围三平原”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得东北地区成为一个独立的小地理单元。

高山平原同在,草原林地并存。黑土地肥沃,林木资源丰富。

同时东北的矿产资源很丰富,铁路交通在近代也是发展最早的地方。

东北在近代,是工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

东北在晚清时期,与沙俄和日本的利益交织在一起,东北地区上演了一幕幕国际政治大剧。

想要深刻理解东北的战略地位,需要将东北地图倒过来看。

东北是沙俄东侵的最后一站,并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站。

沙俄穿过漫长的西伯利亚,越过寒冷的高原,来到黑龙江流域,只要再往南,就有大片适宜农耕的土地,有大片的草地和平原。太平洋的季风,为这里带来充沛的降水,清代的封禁政策,使东北地广人稀。

因此沙俄不遗余力入侵东北,对东北这片肥沃的土地垂涎已久。

而日本也将东北当做踏入亚洲的关键一站。上图是日本国内所用的地图,依然和我们的南北地图视野不同,这个地图就将东北与日本的关系很好地展示出来。

日本与东北真的很近很近,就隔着一道日本海。

由此可知。东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是东亚各势力的交汇之地,也注定东北地区在晚清时期的坎坷历史。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

九一八事变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熊二读史。


历史宝藏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东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

我们一般认定的东北是行政意义上的东北,一般指的就是东三省,东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而地理概念下的东北指的是山海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的广大区域。

而历史上的东北指的则是辽西走廊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广大地区。

今天的东北,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这里的东北指的是地理概念下的东北,即山海关以北,大兴安岭一东的广大地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关于东北的战略地位,静夜史认为分为两个方面来回答。

1、对内,东北关乎中原安危

东北是中原王朝的重要外延,和蒙古高原、西域共同横亘在中原的北方。

由于海洋经济前,我国的地形相对封闭,因此北方成为中原最重要的威胁。

在隋朝之前,我国的政治中心基本都在关中地区,帝国的中轴也是东西分布,北方和西域成为帝国的主要进取方向,丝绸之路成为帝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纽带,此时的东北地区,由于距离统治中心过远,很长时期内无法得到中原先进文明的影响,因此始终默默无闻。

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占据了东北的辽东地区,之所以占据辽东,是因为朝鲜半岛。

周灭商后,商朝旧臣箕子逃到朝鲜半岛建国,直到汉武帝才消灭,占据辽东有利于维系对朝鲜半岛的统治。

随着关中地区环境的恶化,统治中心不得不东移,这一趋势从隋朝开始。

统治中心东移,意味着更靠近东北,因此东北地区受到中原地区的影响开始加大,随即也逐渐出现强大的政权。

隋唐时期,中原王朝消灭高句丽,再次将朝鲜半岛大部纳入版图。

因为深受中原影响,因此东北地区的文明开始加速,并最终产生了一系列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典型例子如辽、金以及清朝。

而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东移之后,随即和经济重心分道扬镳,北京从元朝开始成为帝国新的都城。由于北京距离东北地区更近,因此东北的安稳直接决定了北京的安危。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地位更加凸显,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东北地区的开发后来居上,成为近代以来重要的工业基地。占据东北也就意味着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基础,所谓“得东北者得天下”,我党正是以东北为基地,最终完成了对大陆的统一。

2、对外,东北关乎东北亚稳定

东北地主之所以重要,除了是中原的重要外延,还因为东北是东北亚的重要节点。

东北地区北接西伯利亚,南邻海洋和中原,西有蒙古可直通中亚,东有朝鲜半岛和日本海。

对于沙俄而言,占据东北是寻找温暖出海口,同时对蒙古形成包围之势的重要一环,占据东北,可以将整个蒙古地区据为己有,对我国形成巨大的压制。

所以早在17世纪沙俄就开始了对东北的觊觎,1643年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妄图占领黑龙江病,作为其南下的基地。19世纪下半期沙俄侵占外东北、外西北地区,并推出了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妄图将整个东北、蒙古高原和西域地区纳入其版图。

而对于日本而言,占据东北则可以获取更多的土地和资源,对于岛国的日本而言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日本都在觊觎大陆,并不断寻找立足点。虽然朝鲜半岛距离日本本土近,但地形崎岖,国土狭长,根本无法满足在大陆立足的需要,毕竟东北的威胁就可以随时将日本赶下海。

而占据东北则完全不同,一来可以抵御沙俄的南下,保护朝鲜半岛进而保护日本本土,扭转沙俄在库页岛等对日本的压制态势。另一方面,占据东北可压制我国,并对蒙古高原形成巨大威胁,日本在20世纪初叫嚣的“满蒙独立”就是以占据东北为先期目标。

19世纪下半期,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日本实力迅速增长。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清朝,将清朝的藩属国朝鲜纳入其版图,随后开始了对东北的觊觎。

1904年日本和沙俄在东北地区爆发日俄战争,最终日本击败沙俄,获得了在东北的立足点。

而到了二战以后,朝鲜半岛被人为分割,东北亚的局势更加不稳定,此时的东北,距离朝鲜半岛距离最近,在半岛问题上有最大的话语权,这使得我国成为影响半岛以及东北亚局势的举足轻重的角色。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东北有多重要,我们可以先看看日本人的看法。918事变以前,松冈洋右在名为《动荡之满蒙》小册子中写道:今天满蒙之地位,对日本说来,不仅在国防上十分重要,而且对国民经济也是不可缺少的。

也正是他第一个在日本喊出了满蒙生命线的叫法。日本大本营参谋石原莞尔当时,也提出了世界最后大决战论,认为,这场历史上空前的大规模战争,正在一天天地逼近。这种最后战争的形态,是完全彻底的歼灭战。最后他认为,为了赢得与美国的最后决战,日本必须占领和控制东北。

原因首先是,东北三省资源丰富,人口稠密,交通通信发达,气候也不象西伯利亚那样寒冷。而且,还是不可缺少的产粮地区和重工业地区。当年,沙俄为了控制东北,甚至还专门从西伯利亚大铁路修路一直修进了东北。

因为,从军事地理来看,东北是唯一可以形成对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军事优势的地区。那怕是东北正对面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如果失守,沙俄在太平洋的势力将明显受到削弱,它在太平洋的发言权也将受到限制。

所以,从沙俄一直到苏联时代,都在远东地区部署了大量军队,就是为了盯着东北。从历史上来说,从康熙时期一直到二战,俄罗斯几次对东北出兵,但都没有完成实际控制。整体来说,东北东隔乌苏里江,北隔黑龙江与西伯利亚相望,西经兴安岭与内、外蒙古相接,东南隔鸭绿江、图们江与朝鲜半岛相望,南面是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中的黄海、渤海湾,很多港口散布其间。

东北地区面积为八十万五千六百平方公里,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与内、外蒙古关系密切,这个地区还通过朝鲜半岛与日本保持很深的关系。


深度军事


电视剧《少帅》里面吴铁城拜访张学良的时候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富,不到东北,不知中国之危”。这句话的前两句就是这道题的答案,东北之大,幅员辽阔,东北之富,物产充足。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东北能够成为战略重地的重要原因。

东北三省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平原地带,虽然天气比较严寒,但粮食大豆产量一点也不低,是著名的粮食大后方。境内又有松花江和辽河两大水系,水资源丰富。歌曲《松花江上》中“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真的是所言非虚。

东北面积之大,实为中国对外之“咽喉”。如果仅仅看中国地图,东北无疑属于交通闭塞之地区,但如果放眼亚洲,你就会发现,东北是东北亚的中心地带。进则是俄罗斯和朝鲜半岛,甚至日本,退则是山海关内,华北平原,东北实在是交通要道。难怪当年张作霖凭借东北一隅之地可以在日,俄,以及关内军阀中游刃有余。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包括我都认为东北并不是一个太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但不可否认东北的重要性是怎么说都不为过的。毛主席就曾经表示“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固的基础”!!!

我是头条作者历史十二郎,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历史十二郎


都在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口号都有二十年了吧?解药呢?东三省年均流失二百万人,企业留不住人才,进步全都靠关系,我至今没想到这个顽疾的解药在哪?北方虽然寒冷,但欧洲北美,发达地区也都在同纬度,我们无尽的资源,怎么就拖了祖国后腿了?要是今天国家有政策,十年后或会有成效,要是就是温水煮青蛙,那最后只能看见土地的荒芜和城市的破败!

大庆油田为例,为了领导们的政绩,现在还在破坏性开采,可能不远的未来,剩下的只有铁人王进喜的传说罢!





运交华盖312


东北有多重要?三件事足以证之。

满清是以东北为基地入关夺取天下的;

张作霖是以东北为大本营入主北京的;

四野百万大军是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解放全国的。

今天,咱们主要说说第三次。

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开始了战略大博弈,双方在各个战场调兵遣将。有一个战略要地被双方的统帅部同时看中,各自抽调精兵强将开赴那里。随后的三年里,双方在那片土地上展开了殊死搏杀。这块宝地,就是东北。

先来看看对阵双方各自的阵容。

我军在东北最高军事长官由三个人组成: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兼政委林彪,第二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东北局的配置更是豪华到了极点:9月15日成立的东北局,彭真、陈云、程子华为核心。到了1946年6月,因为军情紧张,为了保证军政一体化,所以,由林彪担任东北局书记,彭真、罗荣桓、陈云等担任副书记,同时,这几人也成为东北局常委。真可谓是人才荟萃,阵容强大。

国民党方面也毫不示弱,政学系元老,德高望重的熊式辉出任东北行辕主任。鉴于熊老擅长民政,不擅军事,所以蒋校长把心腹爱将、黄埔一期的杜聿明派到东北,担任东北保安司令,负责实际的军事指挥。同时,第13军、52军、71军、新1军、新6军等,这些久经沙场的精锐部队纷纷调往东北。郑洞国、范汉杰、陈明仁、孙立人、廖耀湘等名将也纷纷率领部队来到东北。杜聿明后来去养病期间,蒋介石更是把自己最信任的将领,有“袖珍委员长”之称的陈诚派到东北,指挥全局。由此可见,国民党一边对东北虎视眈眈。

那么问题就来了,东北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战略地位如此之高?让国共两方都精英尽出,志在必得呢?

首先,东北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东北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多年有层层树叶和枯草腐烂积累丰厚的腐殖质,与土壤混合而形成黑色的土层,因此形成了肥沃的黑土。黑土是由强烈的腐殖质累积和滞水潴积而成,是一种特殊的草甸化过程。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米,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为进一步积蓄土壤养分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最终形成了连片的黑土区。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种植庄稼一类的农作物,往往会有很好的收成,拿下了东北,等于拿下了一个大粮仓,大宝库,经济意义和军事意义巨大。

其次,东北的重工业非常发达,铁路网密布。东北经过俄国和日本两个帝国主义长达百年的开发,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重工业体系,在国内首屈一指。而且东北矿产丰富,也为重工业的进一步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日本在东北投资了很多基础建设,铺设了绵密的铁路网,这些都为东北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可以说,拿下东北就等于拿下一个可以源源不断进行生产的大工厂,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战争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可靠,发达的大基地大后方。


第三,东北紧靠苏联。我军可以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一支强大的完全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林彪麾下的东野拥兵百万,武器装备先进,战术素养极高。一旦拿下东北,等于我军就多出一支随时可以增援关内战场的百万大军。大家可以想想,这是多么强大的一股力量。关内战场,我军与国军大多处于相持态势或不利态势,如果支撑到百万东野入关南下,那么什么问题都将不存在,这是一种碾压式的强大。后来,东野从白山黑山一直打到天涯海角,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有朋友开玩笑说,就算淮海战役打输了,或者陷入僵持,等到东野南下,还是一锅端,只不过时间问题而已。这就是拿下东北的第三个好处,腾出了一支强大的武装——百万东北军。

拿下东北的好处很多,我们刚才分析了,农业上、工业上、还有军事上的各种好处,但还有一个很关键的点没说——人心。开战前,包括我军高层领导在内,对这场战争的胜负其实心里并没有底,全国人民大部分也不看好弱小的我军能赢得胜利。东北的胜利是转折点,拿下整个东北以后,相信全国上下到敌我双方,都对我军的胜利不再有怀疑了。从此,军心民心稳定,我军的胜利也就越来越摧枯拉朽了。

1.张正隆 :《血红雪白》

2.唐洪森:《国共征战大东北》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目前,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所有有关于东北的新闻几乎都是负面的,没有来过东北的外省人,他们对东北的主观印象几乎都是寒冷,粗爆,野蛮,落后,除了出产大米,人参,还有笑星和网红,几乎一无是处,实际上,以前的东北,根本就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

早在1945年时的伪满洲国,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就已经是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全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超越日本,成为全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九一八事变”以前的东北,曾经是沙俄帝国和大日本帝国的势力范围,由于他们在东北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修建铁路,建立工厂,开发矿山,挖煤,炼钢,建立经济特区,搞开发区,以及后来由中华民国北京国民政府任命的东北巡阅使张作霖主政东北期间,也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军事工业,修建铁路,建立工厂,使东北的整体实力远远强于全国其他地区。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扶持大清帝国逊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亲日的伪满洲国,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由于东北拥有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于是日本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从全世界引进了大量先进的设备,建立了大量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大型工业企业,包括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于是,东北就成了日本实施其国家战略,发动战争的后勤保障基地,因此,虽然名义上,伪满洲国的权利掌握在东北人手中,实际上,伪满洲国政府各个部门的次官,都是日本人,他们才是真正掌握伪满洲国权利的人。

伪满洲国在日本的操控下,完全按照日本的发展模式,战时动员体制进行了有效治理,宣扬忠君爱国思想,鼓励诚实劳动,因此,东北人简单,诚实,遵纪守法,而不狡猾,奸诈,违法乱纪。

日本战败以后,东北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东北由于拥有大量的产业资源和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因此,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在解放战争期间,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的和平建设时期,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巨大的历史性贡献,最先解放的东北的人民送自己的优秀子弟参加解放军,参与解放了全中国,东北的产业精英被派到全国各地,搞经济建设,说是他们哺育了新中国,实际上,一点都不算是过分。

东北的电力,石油,煤炭,钢铁,木材,机器设备,大豆,高粱,汽车,飞机,拖拉机,大炮,夜以继日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省市,使社会主义新中国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东北的无数的大型企业被拆分到全国各地建厂,成就了中国的各个落后省份的工业化,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钢铁冶炼,重型机器制造,石油化工,贵金属冶炼,都是如此。

在毛泽东时代搞的计划经济,东北生产出的巨量社会财富被无偿调拨,东北人民几乎就没有获得什么收益,而后毛泽东时代搞的市场经济,南方的民营企业收益完全归自己支配,北方逐渐贫穷落后,就是这个原因。

曾经的东北,作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就像大哥一样,含辛茹苦养大了失去父母的未成年的弟弟妹妹们,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改开以来,外资企业享受比东北的全民企业,集体企业优惠的多的税率,南方的乡镇企业偷税漏税,生产假冒伪劣,走私贩私,以回扣开路,扰乱国家经济秩序,最后搞垮了东北的大工业体系。

如今的东北,已经无力扭转目前的局面,逐渐沦为了南方企业生产的商品的倾销地。

东北人民本来应该成为国有经济的优先股东,但他们并没有得到股权,也没有得到分红。

东北人民承受着失业,下岗,买断这些难以忍受的痛苦,为了生存克服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他们安身立命,恪守家园,还不断被外省人误解和贬损,而东北少数边远地区不安分守己的人在全国各地的不法行为,确实损害了东北人的整体形象,实际上,他们并不代表整体的东北人,他们也是受害者。

东北的窘境,完全是政策失误造成的,国家确实应该反哺东北,通过资金拨付和政策倾斜使东北起死回生,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这就是最基本的道理。

南方企业出山海关到东北来投资建厂,对东北来说,那就无异于雪上加霜,对东北的振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任何污蔑东北和东北人民的言辞,都是不了解历史,无视基本事实,都是无知,浅薄,无耻的典型表现。

无私奉献,不应该被当做是傻子,弱智,缺心眼儿,真诚付出,确实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公平,必须要坚守,正义,必须伸张。

我们坚信,东北,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过去,东北,一定会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沈阳杨艺


在古代东北的战略位置主要是屏障京师,并牵制蒙古,辽东之于北京就是河西走廊之于长安;近代东北深处日俄两大帝国之间,地缘位置重要,且工业发达战略位置自然非常重要。

1、河西高于东北的时代

很长时间里,中原王朝的首都在关中地区,河西走廊隔绝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河西的得失直接关系首都的安危。

(河西走廊)

而辽东地区远在万里之外,战略位置并没有那么重要,且离心力强大。前者看隋炀帝、唐太宗几征高丽,就可以知道国家的攻击顶点在哪里。后者看安禄山坐大的地方在哪里。

这时候河西、陇右驻防的兵马、军力都很强大。

(辽东)

2、辽东成为王朝的臂腋

对于金朝而言,辽东非常重要,既是后方基地也是京师的保障。

对于明朝而言,在朱棣迁都后,辽东的地位与日俱增。王阳明就说“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宣大蓟辽)而已”。到了明朝末年,辽东的地位更是关系国运,大明的兴亡基本就被绑定了。

(奴儿干都司)

到了清代,辽东是龙兴之地。常年受到保护。甲午战争中,日本在辽东半岛作战,战后清政府不惜代价赎回辽东。

(柳条边)

3、最危险也是最重要的地方

到了清朝末年,东北三省实现了郡县化,徐世昌担任第一任东三省总督。

(东三省)

到了民国时期,中央衰微,东北地区处在日俄两大帝国之间,关内很难被关内影响,只有国际形势保障就能得到较大发展,这也是张作霖在东北获得发展的根源。

经过东北较长时间的工业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地方了。

(东北九省)

东北的历史大体如此,还有不明白的欢迎提出。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